陳振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021-02
福建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內容包括教學設計、片段教學、課件制作等幾個方面,各位教師各顯其能,展示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基本素養(yǎng),百家齊放、頗為精彩。
什么叫片段教學,它是相對而言的,是針對一節(jié)完整的課堂教學來說的,是真實課堂的一個片段、一部分。時間大約是十五分鐘左右,截取一堂課相對獨立的內容,讓教師進行教學。片段教學不同于真實的課堂,實際教學有老師又有學生;也不同于說課,說課主要闡明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而片段教學是模擬課堂教學,它不是單純的“一問一答”的對話教學,而是在一定時間里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模擬課堂教學情境,把教學過程展示出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指定內容的教學,體現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本人通過參加片段教學比賽,感觸頗深。下面,就“片段教學”談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巧妙的教學設計是片段教學精彩呈現的前提
巧妙的教學設計是片段教學獲得精彩的前提。一節(jié)語文課,能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握住文章的主題,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關鍵在于教師對文本的教學設計。片段教學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鐘左右,但其過程卻是課堂教學的濃縮。其設計更能展示出嶄新的教學理念。片段教學中,教師就像演員,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在兩種身份間跳躍轉換。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僅要對自身所提的問題了如指掌,而且對學生可能會生成的回答也要了然于胸。這就要求教師能研讀教材,考慮周全,做到運籌帷幄、預設好課堂可能發(fā)生的問題,處理好“教師、學生與文本間的對話”。在教學時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如說《草原》片段教學時,在引導學生理解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边M行品讀感悟后,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師:看你把手舉這么高,想說什么?
生:我覺得最后一句,應該是寫作者被草原的景色吸引了。
師:你的見解很獨到,連老師都被你的發(fā)言驚呆了。你不僅讀懂了文字表面意思,也明白了文字背后的意蘊。真了不起。
師:在這種境界,你們也是靜立不動的嗎?那你們想干嘛?
生:我會在草原上美美地睡上一覺。
生:我會騎上一匹馬,愉快地奔跑。
師:看來,草原的美景給你帶來了好心情。
生:我想大聲誦讀《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師:你長大可以當詩人了。
生:我想高歌一曲,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縱情高歌。
師:你會唱什么?
生:我會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
師:會唱的同學和他一起唱……
師: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就讓我們在優(yōu)美的朗讀聲中把這天堂般的草原風光永遠印記在腦海之中吧。
這樣在感悟文本的同時對教材進行了挖掘,學生充分拓展思維,大膽表達心靈的思想,迸發(fā)出熾熱的創(chuàng)新熱情,陶冶了情操。
二、準確的語言是片段教學呈現精彩的根本
片段教學是虛擬情境的課堂,沒有學生,教師一人在演雙簧。但卻不能像說課那樣說出“我采取了什么樣的教學方法”、“為什么這樣教”、“我準備了什么”等,這是片段教學時最忌諱的。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豐富性、簡練性、變化性。教師是以語言創(chuàng)造教學的藝術美。在片段教學時,我們也要像在上課那樣,運用豐富的課堂教學語言,既當老師又當學生,靈活多變,隨時進行角色互換,語言隨之而變。只有準確把握好,才能讓聽者置身于課堂中。片段教學中,學生方面語言的表述也有多種形式??梢砸詫W生的身份直接說出,也可以由教師的評價語言間接轉述。教師只有善于運用自己的聲調,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和“學生”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娓娓道來訴諸聽者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腦、入心,才能讓聽者如臨其境。如教學《鳥的天堂》最后五個自然段,可以這樣進行:
師: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最后五個自然段,看看哪些詞句寫出了鳥多,用你手中的筆在書上批注。
師:我看見同學們都已經在書上留下了讀書的痕跡,誰先來說呢?
生:“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睆摹暗教帯币辉~看出鳥的多。
師:你能讀讀這一句嗎?
師:我聽出來了,你強調了“到處”,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讀。
生:老師,我從“應接不暇”一詞看出鳥多。
師:你怎么理解“應接不暇”?
生:書上講看清楚了這只,那只又飛起來……
師:能聯系上下文來讀書,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提倡。
生:我從“大的、小的……”這些詞句看出鳥兒形狀各異,從“花的,黑的”,看出顏色不同,從有的站在枝頭叫……看出鳥兒活動豐富。(相機板書)
師:你說話真有條理,體會真全面,老師為你喝彩,你能讀讀嗎?
師:你能體會這么好,老師相信你能讀好。來試試看,相信自己行,自己才能行!
師:你看你讀得多好,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一只畫眉鳥……”我覺得這句話寫得好。前面都寫了好多鳥,這里寫了畫眉鳥,可見作者很喜歡它。
生:作者還把這只畫眉鳥當作人來寫,寫它會唱歌,把句子寫活了。
師:如果你就是畫眉鳥,告訴我,你會說什么?
生:我希望榕樹爺爺越來越茂盛,越來越年輕!
生:……
教師生動、精準的語言,如春風化雨一般,讓學生樂于思考、樂于品讀。再加上豐富多彩、適當的評價語言,相信會令聽者身臨其境,感受到教學的無窮魅力。
三、富有特色的板書是片段教學呈現精彩的助力器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板書是必不可少的,體現了它的獨特魅力。是學生感知內容的視覺渠道,給學生美的熏陶、思想的啟迪。在片段教學中,有的教師可能會陷入誤區(qū):認為片段教學不用板書,反正沒有學生;有的則是講完后利用剩下幾分鐘一次性板書。其實,片段教學也同真實的課堂教學一樣,忌諱以上做法。它也要求教師邊教學邊板書。因為片段教學是真實課堂的再現。是集編者的“編路”、作者的“文路”、教師的“教路”和學生的“學路”為一體的。板書有詞語式板書、問題式板書、板畫式等,有的還配以簡筆畫,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及學生實際自主靈活把握,做到“此時無聲勝有聲”。如執(zhí)教《燕子》,教學第一自然段時,問:作者筆下的燕子給你什么印象?我就在黑板上隨著學生的回答以簡筆畫的形式出現燕子,結合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悟燕子的形象美,自然、不著痕跡。當研讀品悟第二自然段時,抓住“微風、柔柳、細雨、草、花”等關鍵的景物,教師在第一自然段的基礎上再進行板畫,一幅“燕子春歸圖”在黑板上顯得形象、直觀,令學生耳目一新。在最后落實背誦時,還可以利用。這樣學生獲得了深刻的印象,又容易識記。再如教學《石榴》這篇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我是這樣板書的:
■石榴成熟過程:先……逐漸……最后……熟透形狀:有的……有的……子兒形狀:瑪瑙般子兒顏色:紅白相間 晶瑩透亮子兒味道:酸溜溜 甜津津喜愛
如此一來,既抓住了主線,又讓學生在視覺沖擊時形成形之美,回味無窮,也為課后作業(yè)題:品嘗一種水果,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提供了幫助。
四、自然的教學體態(tài)是片段教學呈現精彩的活化劑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爾·楊拉別斯通過實驗,得出了以下的結論: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教師要準確地運用語言,同時也要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無聲語言,增強教學效果,片段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講臺前的形象,就像舞臺上的演員一樣,舉手投足、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的榜樣。良好的教態(tài),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拉近距離,而且能提高課堂的效率。在片段教學中,教師自身的體態(tài)容易把握,而教師所扮演的學生角色則要模仿得像,力求逼真。教師要穿梭于角色互換中,用適當的體態(tài)增強片段教學的效果。如教學《記金華雙龍洞》第五自然段介紹孔隙的窄、矮、險,為了讓學生通過理解“并排仰臥”,體會孔隙的特點,我做了這樣的設想:“并排仰臥”怎么講?當學生說出字面理解時,請一生到前邊,師生共同做“并排”狀。再追問:“這說明了什么?”通過這樣的動作演示,學生很快會回答:這里是用小船的窄突出孔隙的窄。再如《盤古開天地》一文,在指導學生研讀品味“他見周圍一片漆黑,就掄起大斧子,朝眼前的黑暗猛劈過去”時,我做了這樣的安排:
師:誰來說說盤古是怎么做的?能找到兩個動作詞嗎?
生:掄起 猛劈
師:能做做動作嗎?
師 (當生做不到位時):是這樣嗎?
接著,教師進行示范,而后請全班同學一起體驗,并說說感想。通過這樣的手勢給學生一種暗示,學生再通過移情體驗,自然就理解盤古開天地的艱難,在朗讀“掄起”“猛劈”時自然強調出來,盤古的高大形象在孩子心中扎下了根。
總之,片段教學是展示教師的基本技能,教師首先應該要自信,充滿激情,把自己的優(yōu)點展示出來,如果你的朗讀聲情并茂,你不妨激情洋溢地讀出味;如果你的語言豐富,就可以恰當地廣征博引;如果你有唱歌天賦,也可以哼幾句……在片段教學中,展示出你的教學才能,讓大家感受到你的教學智慧,你的片段教學一定會靈動而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