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兵
小學一二三年級是小學的起始階段,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適應學校生活,學習困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學生本來已經存在學習障礙,再用傳統(tǒng)方法強迫他們機械地死記硬背,必然強化學生的畏難情緒。這時更應該發(fā)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既授之“魚”又授之“漁”,教給學生巧妙的學習方法。
一、拼音學習
目前,漢語拼音的意義不再限于識字的輔助工具,電腦拼音輸入法使拼音具有了伴隨人一生工作的獨立地位,打好拼音基礎成了學習的第一步。
字母混淆是學生遇到的第一道門檻。聲母中的b、d、p、q堪稱漢語拼音教學中的老大難,形近難辨,有些學生到三年級還張冠李戴。單純記憶圓圈的位置——左下d,右下b,左上q,右上p,很容易記混,因為有些一年級學生連左右都分不出。如果用他們熟悉的阿拉伯數(shù)字來比附,b形似6,d就像反6;q形似9,p就是反9。講清楚之后,只記憶b、6、q、9,甚至進一步諧音“剝6騎9”,恐怕不用一分鐘就能刻進記憶庫。
韻母中也有易混的字母組合,如uo-ou和ie-ei前后字母的順序是個大難題。這兩組中的頭一個可以拼讀:u-o—uo,i-e—ie;后一個卻拼讀不成,這就是它們的區(qū)別。至于iu和ui是iou和uei的縮寫形式,也可以拼出。只是學生太小,為了不給他們增加額外的負擔,可以只簡單告訴學生快速連讀i-u—iu和u-i—ui,也是可以由語流的連續(xù)進行分辨?;蛘咦詈唵我仔械姆椒ㄊ欠纸鈏u的語音為i-ou,ui為u-ei(不講語言學原因),那么只要i在前的便是iu,u在前的便是ui。
二、課文背誦
背誦課文,可以豐富詞匯,培養(yǎng)語感,卻也是讓學生頭疼的事情。所以要幫助他們從小形成良好的記憶品質——使用巧妙的方法記憶。在這里介紹一種簡便實用的教學方法——三遍背課文法,它是由青島礪智學校發(fā)明并實施的,效果奇佳。讀課文時,第一遍想形象,即讓文中描述的圖景浮現(xiàn)在腦海中,看看里邊都有哪些形象;第二遍記關鍵詞,重點在作謂語、定語、狀語的成語好詞;第三遍查漏補缺,做些記憶的修補。因為有了畫面的導引,圖片中形象的順序就會自然呈現(xiàn),加上學齡前語言功底的積累,學生一般只需三遍就會輕松記牢,可謂過目不忘。
三、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育的重頭戲,它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全面考察。作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審題、結構、謀篇、遣詞造句、修改潤色都有相互銜接的教學法。我們舉審題立意這個例子,這是作文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步。立意是文章的靈魂——高遠低俗、陳舊新鮮,閱讀效果截然不同。怎樣才能不落窠臼、新穎脫俗呢?教師不妨用發(fā)散性聯(lián)想思維來訓練學生立意的求新求奇。比如作文《母親》:從母親的眼神里,我們想到舐犢情深的愛;從母親的皺紋和白發(fā)里,想到母親的蒼老何以回報,子女要有孝心;從母親的枯手上,想到母親一生的辛勞;從母親的補丁秋褲上,想到母親的儉省、生活的不易;從母親的眼淚里,想到母親對孩子前途的憂慮,懺悔自己的不懂事;從母親的笑容里,想到母親病中看著孩子吃掉自己省下的營養(yǎng)品的欣慰,感受母愛的無私……這樣去聯(lián)想,不僅有了多種可供選擇的立意,而且有了生動的細節(jié)。寫到細節(jié)上去是文章能夠打動人的不二法寶。如果僅是這樣寫,對于初練作文者已經夠了,新奇震撼卻談不上。以上進行的都是同向思維,吻合了我們對母親已有的思維定勢,具有思維慣性。如果我們反向思維:天下的母親都是偉大的母愛的典范嗎?媒體中也曾報道過一些不負責任的母親,遺棄親子蛇蝎般的狠毒,連毒不食子的虎狼都不如。這些不和諧音符,提醒我們世界存在殘忍、邪惡,不可等閑視之。正義要始終高扛大旗壓倒邪惡,才能保證人類發(fā)展的正常秩序。這也許就會給人與眾不同、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