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敬 張春宇
尹耕云(1814-1877年),字瞻甫,號杏農(nóng),祖籍江蘇徐州睢寧縣,后遷居淮安府桃源縣(今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在《清畫家詩史》中記載尹耕云善于寫詩,繪畫則工山水?,F(xiàn)珍藏于淮安市博物館的《滿城風雨近重陽》立軸,則是他的山水畫的一個代表作。
《滿城風雨近重陽》立軸,縱138厘米,橫66厘米,紙本,主要運用高遠構圖,以率真和簡潔的筆墨描繪連綿起伏的群山。細觀之。畫者在畫中也加入些許寫實因素,描繪了北方長城邊塞的無限風光。圖中描繪重陽之際,風雨里連綿起伏的群山和邊塞風光。畫中近景山巒高聳,林木茂盛,坡石嶙峋;中景為煙雨縹緲、氣勢雄渾的層巒疊嶂;遠景則是一片開闊的江面和霧靄沉沉的天空。
《滿城風雨近重陽》立軸落款為:“滿城風雨近重陽,戊辰秋八月上浣之六日,仿盛子昭筆意,耕云尹振清?!庇纱丝芍藞D創(chuàng)作于戊辰年,也就是同治七年(1868年)?!吧箱健笔侵该吭鲁跻坏匠跏氖??!笆角锇嗽律箱街铡睘?868年秋陰歷八月初六日?!稘M城風雨近重陽》立軸畫于在多事之秋的1868年,畫作中也難免隱含著作為臣子的他,對國家危亡的關注和憂國憂民的心境。
落款中提及的人物盛子昭,名懋,浙江嘉興武塘人,與吳鎮(zhèn)同一時代,主要活動于元朝至正年間。盛子昭善畫山水、人物,結構工整,筆墨精細、清潤、渾厚、瀟灑、雋逸,設色明麗。盛子昭多用董源、巨然一派和李成、郭熙等名家的畫法,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略變其法,山水畫多作叢山密林,山石多用披麻皴或解索皴,表現(xiàn)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也有描寫清溪洲渚中漁夫、隱逸的作品?!稘M城風雨近重陽》立軸以仿盛子昭筆意為名,實為描繪真實山水風光的創(chuàng)新之作。作品兼用高遠構圖與全景式構圖,以類似“米家山水”的濕筆描繪群山、邊塞的山水風光,彌漫在整個畫面上的是蒙蒙煙雨和氤氳之氣,畫者還特別著意留出云霧的走向,當觀者佇立在畫面之前時,仿佛可以感覺到畫面上的風雨之氣,感受到畫法上的抽象、朦朧的美和獨特的空間感。畫者不是專業(yè)畫家,沒有用精細的勾、皴、點、染和過度的人工裝飾,而以稚拙、率真的筆觸,粗線條地刻畫山巒走向和脈絡,這種個性化而大膽的繪畫技法,表現(xiàn)出類似西方印象派畫家作品的繪畫風格。在這幅山水畫中,充分表現(xiàn)了風雨中山水的光、影變化,表現(xiàn)了別樣新鮮而生動的山水景致。該作品以濕筆表現(xiàn)出濃重的逸氣,沖破清代“四王”山水固定的韻格,不僅僅在筆墨、構圖等方面創(chuàng)新,更大膽著力于風格與意境營造上的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