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巖輝 尹懷建 孫傳魯
一位老領(lǐng)導(dǎo)聊天時講道:“人生一輩子,不管什么時候,做人要真實,做事要踏實,做官要務(wù)實,無數(shù)事實證明,一實勝百巧?!惫P者聽后深有感觸,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蘊涵著多么深刻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
漢代思想家王符在《潛伏論》中說:大人不華,君子務(wù)實。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在《傳記錄》中講:“名與實對,務(wù)實之心重一分,則務(wù)名之心輕一分。”實踐證明,真實做人,踏實做事,務(wù)實為官,既是潛心事業(yè)的修養(yǎng)與品行,也是志存高遠的開拓與奮進。
辯證法告訴我們,沒有過程的扎實性,就不會有落實的實效性。但在實際過程中,個別同志重“顯績”,輕“潛績”,只愿在容易“出彩”的工作上下工夫,不愿干那些見效慢、難叫響的工作,結(jié)果“栽了一朵花,荒了一片地”,一些“亮點”久而久之變成了“盲點”。
實者,誠也?!吨杏埂分v:“誠者,天之道也?!敝腥A民族歷來重視誠實的道德修養(yǎng)。古代的圣賢哲人無不把誠實作為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孟子講:“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鼻f子感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韓非子則認為“巧拙不如拙誠”。由此可見,誠為實之基,誠方能實。一個人誠懇、誠信,領(lǐng)導(dǎo)就會覺得你可靠,同事就會覺得你可信,朋友就會覺得你可交。
“實”為勝之道。戰(zhàn)國時期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以至40萬趙軍全軍覆滅。歷史是記憶,也是智慧;是教訓(xùn),也是財富。正所謂:“有兵不練,與無兵同;練兵不實,與不練同。”求勝必先求實,制敵必先治假。
反對空談,強調(diào)實干,注重落實,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毛澤東指出,在世界上要辦成幾件事,沒有老實態(tài)度是根本不行的。鄧小平強調(diào):“少講空話,多干實事,講話都要解決問題?!弊鳛橐幻娙耍瑧?yīng)當努力做到“三不”:不走捷徑,一招一式打基礎(chǔ);不求速效,鍥而不舍抓落實;不慕虛名,默默無聞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