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和陌生人說話
小琳平時還算健談,唯獨不太敢和陌生人搭訕,偏偏上個月被公司調到市場部,每天必須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她頓時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每天緊張的吃不下、睡不好,工作也因此一塌糊涂。
她的上司發(fā)現了她的不對勁,找她談話,小琳當場哭了出來:“主任,我做不了這個,最怕和陌生人講話了,怎么辦?”主任問她:“你到底怕什么呢?”小琳說:“怕人家不理我,甚至因此討厭我?!?/p>
有很多人都非常頭疼“主動跟陌生人講話”這件事,問其原因,不外乎怕被對方拒絕、沒面子,也擔心人家認為自己窮極無聊、惹人討厭,為避免自討沒趣,因此干脆不做。
你也是這樣“怕生”的人嗎?
其實,“沒面子、被視為無聊的人”全是我們自己的預定假設,真正令人生畏的不是行為本身,而是這些預定的想法。若仔細研究,你會發(fā)現這些假設不見得合理。不信的話,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
當角色互換,有誠懇的陌生人主動和你搭訕,而你不搭理他的話,會是什么原因呢?可能是你那天考試考得太爛了,心情不好,誰也不想理;也可能是你喉嚨疼,不想說話,所以對什么人、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來……諸如此類的原因很多,但多半是以自己的感覺為主,不一定是討厭對方才不搭理他。
由此可見,我們想法中的許多“預定假設”是有破綻的。我們平時有很多害怕、焦慮或緊張等負面情緒,都是由這些思想中不合理的邏輯所產生的,因此,認知學派的心理學家主張,要消除這些負面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糾正想法中的不合理邏輯。
比如面對陌生人,小琳應該想:“我應該勇于和陌生人建立交情。如果他回應我,我們能成為朋友的話,那就太棒了!如果不能成為朋友,只能說天不時、地不利,我們雙方當時不幸機緣不佳而已,而不是誰比較好、誰比較不好的關系。我這么努力地去建立人際關系,說明我是一個友善而心胸開闊的好人?!比绱苏{整想法后你會發(fā)現,許多原先以為很嚴重的問題,其實沒什么大不了的,從此就不會再庸人自擾了。
同樣的,有人很怕和心儀的異性說話,老擔心人家以為他另有企圖,會難堪地受到拒絕。其實換個角度想:“大家都是成人,說話代表我有誠意想了解對方,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能先把對方看成“人”,再分為“男人”或“女人”,那么問題就很好解決了。
再比方說,上臺演講時,講到一半稿子忘了,這時很容易陷入自責,“人家一定笑死了,會看不起我。唉,我的一世英名全完了?!币虼耍魫灪芫?。如果你能換個角度想:“沒什么!我只是忘了一小段,其他部分還是很精彩的?!币苍S這才是真正反映事實的想法。如此這般,只要不時地改正想法中不合理的邏輯、擺脫心中的“魔鬼”,你的日子就會輕松自在很多。
和陌生人聊天的技巧
邁出第一步 伸出手去、微笑、準備好問候別人。當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你就創(chuàng)造了一些能量,并且讓自己處于一個比較自信的位置。
留下印象,但是不要過頭 人們在緊張的時候的用詞會傾向于極端,說得太多或者太少。如果你希望給別人留下印象,所以要在問題和意見的表達中注意保持適度。
讓沉默為你做好鋪墊 讓沉默持續(xù)一小會,這樣當你優(yōu)雅地退出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理解你退出得正是時候。
準備好三個好問題 觀察變化:問問他們在某個特定領域發(fā)現了哪些變化。最佳比較:通過使用“最佳”“最糟糕”等詞匯,你會開始一場有比較的談話,其中包含了一些緊張和激情。對未來的預測:問問他們對某個特定主題在未來一年會發(fā)生什么情況。
迅速找到共同點,或者退出 共同點是我們和那些初次見面的人的生活交集。這是我們和自己不認識的人接觸的方式。如果你們彼此沒有交集,你可以禮貌地退出談話,這是一種仁慈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