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蓮
【摘 要】功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思想政治學科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學科本身所具有的效能。對思想政治學科的功能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對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的價值和重要意義的認識、理解。關于思想政治學科的導向和個性化功能,我們可以作以下幾個方面的表述。
【關鍵詞】思想政治;導向;功能
一、導向功能的含義和分類
1.思想政治課導向的含義
思想政治學科的導向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對中學生進行某種性質的引導。思想政治學科的導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標導向、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
任何一種活動總會指向一定的目標,并按照一定的目標去行動。而目標又制約著人們對行動的內(nèi)容、方法等要素的選探與確定。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也要按照一定的目標來進行,并希望它的活動趨向它所設的目標。因此,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過程也就具有一定的目標導向功能。
2.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是指思想政治說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把中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等發(fā)展的傾向性向教師須設的目標進行引導,并產(chǎn)生教師所期望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學科目標導向的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必須按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導向。第一層次;是要引導中學生以學會做人、遵守社會公德、熱愛他人與社會、具有完美的人格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等為目標;第二層次:是要引導中學生以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正確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質等為目標;第三層次:是要引導中學生以樹立祟高的理想和具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等為目標。最終,無論哪個層次的目標導向,當其引導的目標達到時,其所要引導的內(nèi)容就持逐步被學生所認同和接受。當然,要引導每個中學生都達到達一目的是有一定難度的。
3.價值導向
價值是一個表示主寥體關系的范疇,是指客觀事物對主體的作用性和意義性??陀^事物對主體人或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有積極作用和意義,它就有價值,否則就沒有價值。思想政治學科的價值導向,是指通過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把教育內(nèi)容向有用性的意義性的方向引導。教育內(nèi)容被引導到有用性和有意義性的方向,其教育的價值意義才大,否則便沒有價值意義。思想政治學科在教學中價值導向的內(nèi)容有:第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價值導向的核心;第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各方面所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第三,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人類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思想政治學科價值導向的功能是具體的,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表達一定階級、階層、社會柬團的利益、要求和愿望;二是通過教學說明一定的價值觀念和價值目的,激發(fā)學生的行為動機和行為傾向。
4.行為導向
人的行為,是在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刺激下,內(nèi)在生理變化的外在表現(xiàn)。人的行為就自身來說有自豐性和選擇性,然而這種自主選擇與外界的引導又密切相關,正確的引導易于使人采取正確的行為,錯誤的引導易于使人采取錯誤的行為。思想政治學科所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要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這就是它的行為導向功能。
思想政治學科的行為導向是通過它的教學對中學生的某些行為進行某種傾向性的引導,使其行為具有某種積極意義,即達到真、善、勇、美。思想政治學科的行為導向從內(nèi)容上來說包括人格導向和行為方式導向兩種。
人格導向是相通過樹立榜樣,以榜樣的人格魅力來感召中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行為導向的核心是先進楷模.這些先進楷??梢允侨后w性楷模,也可以是個體性楷模。以此作為行為導向的目標,就可以使中學生選擇正確的相積極的行為。一般來說,人格導向對中學生影響的時效性較長,尤其是當中學生通過學習榜樣,將榜樣的人格力量內(nèi)化為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動機時,這種人格力量就會長期影陶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并使他們的人格走向完善。
行為方式導向是指引導中學生效仿一系列已整合好的行為,并使中學生按此行為去行動。某一個體行為,其正確性和積極性若得到了群體的效仿和社會的確認,那么這種良好的行為就被提升到行為方式的程度。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目的,就是要引導中學生按照這種行為方式去行動。
二、思想政治學科個性化功能
思想政治學科的個性化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學科對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實際影響和作用。在當今社會,人的個性化發(fā)展已成為時代要求,因而中國的震質教育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功能的發(fā)揮予以高度關注。思想政治學科個性化功能的內(nèi)涵是極其豐富的。
1.對個性化發(fā)展具有定向作用
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理想、信念等,既是人酌個性心理品質結構和思想品質結構的核心要素,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思想政治學科正是通過對中學生進行這部分內(nèi)容的教育,才進而對他們的整個個性全發(fā)展起影響作用。這一影響作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學生個體生存所作出的貢獻。之所以如此,一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所決定。一個人生存在世上,總要有一定的思想和價值追求。從一般意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邏輯現(xiàn)實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是從人的需要、動機、思想、行為、人生目標等出發(fā)而有效地作用于人,以達到轉變?nèi)说乃枷?、調(diào)節(jié)人的行為、改變?nèi)说摹吧鏍顟B(tài)”的目的。二是由個性理論和方法本身的性質所決定。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有意無意地再塑著自己的個性。個性理論是著眼于人們現(xiàn)實與歷史的狀況,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為人們提供再塑個性發(fā)展價值“參照系”和方法,啟發(fā)人們追求個性的完善。
2.對個性發(fā)展具有合理建構作用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個性化發(fā)展是由各方面特質建構而成的統(tǒng)—整體。如果這一整體的某一方面特質有問題,那么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的和諧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因而發(fā)揚個性化發(fā)展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克服個性化發(fā)展中的某些消極因素,就顯得特別重要。而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則可以使中學生充分認識到其在個性化發(fā)展中的積極因素和悄極因素,進而使其不斷進行自我調(diào)整,以促進個性化不斷發(fā)展。
3.個性化發(fā)展具有個體享用作用
所謂個體享用作用就是指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使受教育者的個性格到了充分發(fā)展,這會使他們從中體驗滿足、快樂、幸福,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把做人的價值放在自然生命的價值之上,把奉獻看做是—種幸福的人生而不視為自我“犧牲”等,就是個體享用作用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這也是受教育者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