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紅
2013年,全球豆類市場在供需逐步向寬松轉化的大背景下,價格重心不斷下移。盡管下半年有一定的氣候炒作,但掀起的波瀾不大。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程度將有所提升,將可能對供過于求的商品跌勢構成一定緩沖作用。但在供應更趨寬松的基本面下,豆類產品運行的將是熊市格局,價格重心繼續(xù)下移概率更大。但大連豆粕市場由于遠期高貼水、現貨升水的特點,單邊操作難度加大。
2014年商品市場壓力緩解
預計2014年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長將呈現加快復蘇趨勢,甚至受金融危機影響重的歐洲區(qū)域,也將進入經濟活動自我擴張的增長模式中來。商品,尤其是工業(yè)品的需求市場將獲得提振。同時,經濟復蘇可能令大部分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將有所抬頭。對于供過于求的商品市場而言,對其價格的跌勢具備一定的緩沖作用。另外,我們認為貨幣寬松政策退出對商品市場影響力減弱。對于商品市場而言,黃金由于避險功能的喪失會進一步下跌,以銅為首的工業(yè)品在經歷了量化寬松(QE)退出預期的利空消化后,2014年可能受到的影響力將減弱。
豆類市場難脫熊市格局
2013年上半年,南美大豆創(chuàng)紀錄豐產以及下半年美國大豆產量大幅提高,極大補充了因2012全球大豆產量削減遺留的供需缺口,市場供需格局由緊向松轉變,預計2014年市場這種寬松的局面將更加強化。根據美國農業(yè)部數據及相關機構推算,在南美第一季度不出現明顯異常的前提下,預計2014年,美國、巴西和阿根廷春季大豆供應量均將比上一年度增長超過10%,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同時,我們預計,進入2014年1月份之后,中國大豆的進口需求將減弱,需求因素對美大豆價格的提振作用將減弱。另外,我們認為美國農業(yè)部對2013/2014年度中國進口6900萬噸大豆的數量預計持一定質疑態(tài)度。主要理由是,中國未來在蛋白替代品增加、食品浪費減少、養(yǎng)豬(母豬效率)改善等三大方面可能會有明顯的改善,這部分節(jié)省下來對豆粕的需求,數量可觀,將減少進口500萬噸左右大豆。
大豆市場同樣將逐步轉向寬松。預計2014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將呈現大幅增長,甚至創(chuàng)下紀錄。驅動力來自兩個因素:1.投入成本大幅度減少,特別是化肥成本,使得即使新作玉米和大豆價格在今年11月基礎上再降10%-15%,種植利潤盡管有所下降,但仍高得足以刺激大豆播種面積創(chuàng)下紀錄。2.處于絕對高位的大豆/玉米比值,令大豆的播種優(yōu)勢明顯。創(chuàng)紀錄的播種面積,若能配合正常42蒲式耳/英畝的單產水平,則2014年的美國大豆產量將實現創(chuàng)紀錄的高產。
由于美大豆和玉米基本面差異較大,美大豆/玉米比值在2013全年一路走高。截至12月底,3.0以上的比值處于歷史的絕對高位。如此高比價有望激勵2014年美國大豆種植面積飆升,來年大豆播種面積增加程度可能遠超市場預期的400-500萬英畝。若如此,對大豆價格的打壓力度將較重。美國玉米市場2013/2014年度在需求亮點不足、供應端繼續(xù)明顯增長的大背景下,重心仍有繼續(xù)下移的可能。大豆/玉米比值要出現回歸,則只有大豆價格加速下行。假定兩者比值要回歸至2.5附近,則美豆在2014年要比玉米價格多跌至少15%-20%。
看淡農產品
全球商品正在向供過于求的局面轉變,有色金屬和農產品都明顯呈現出這種特征。但從經濟復蘇的角度而言,工業(yè)品將相對農產品更易獲得資金青睞,這點從我們關注的商品持倉量變化中正獲得驗證。第四季度,大豆、玉米品種的非商業(yè)凈多持倉大幅下滑,且玉米凈多持倉比例6年來首次成凈空狀態(tài),預示著大宗農產品將步入典型的熊途特征。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將2014年大豆運行軌跡描繪為:熊市格局、重心不斷下移。未來3月即使南美天氣可能有所炒作,若沒有實質性影響,則美豆反彈的最高點不會超出1350美分。南美大豆集中上市后,美豆價格跌勢將更趨明顯。當然,巴西的運力物流問題同樣是個挑戰(zhàn),價格走勢甚至不排除如2013年那樣,跌勢相對緩慢同時價差近強遠弱。第三季度,不排除有一定天氣升水的炒作空間,但預計掀起的波瀾有限。預計進入第四季度跌勢將加大,且由于投入成本的明顯下降,美豆價格跌破1000美分的可能性會加大。
盡管我們對2014年大連豆粕市場整體持偏空的態(tài)度,但由于大連豆粕遠期高貼水、現貨高升水的特征,明顯加大了合約的單邊操作難度,預計2014年走勢與2013年的情形有一定類似,價格重心下行,但各合約卻呈現向現貨價格靠攏的震蕩上漲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