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山、英雄不在,說的就是如今的香港電影。這個話題已經(jīng)說了許多年,但為何人們依舊老生常談,因為我們對這電影愛得深沉,因為港片的美好似乎只能從回憶中找尋了。
2013年4月13日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如期而至,雖然目前可能是金像獎最差的時期,從里到外都透著廉價感,但是近兩屆金像獎在獲獎記錄上似乎都搞出了“大動作”。繼去年《桃姐》平了當年《女人四十》在“片、帝、后、編、導(dǎo)”五項大獎的“大滿貫”之后;今年的《寒戰(zhàn)》又以9項大獎平了歷史單屆最高《甜蜜蜜》。或許《寒戰(zhàn)》是不錯的電影,然而這種“一邊倒”的發(fā)獎方式還是多少體現(xiàn)了影片的整體平庸。“史上最寒”金像獎出爐之后,我們不禁拷問:港片是真的廢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寒獎”之余,觀眾可要寒心了。
警匪片伴隨著香港電影走過了黃金時期,諸如80年代的《龍虎風(fēng)云》,到90年代的《辣手神探》、《高度戒備》等,港產(chǎn)警匪片在題材、技術(shù)、風(fēng)格等環(huán)節(jié)已達到了國際水準;再到2002年《無間道》在萎靡不振的香港電影市道上殺出一條賣座血路,似乎印證著無論香港電影市道怎樣滑坡,港式警匪片的風(fēng)味與神采依然不會改變! 但自踏入合拍時代后,曾經(jīng)“盡皆過火,盡是癲狂”氣味的港產(chǎn)警匪片中,槍林彈雨、殘殺警察、貪贓枉法皆是無所不用其極,變成了反派必須主動自首、甚至只準警察全殲反派而絕無反派戰(zhàn)勝警察等等。盡管近年有《竊聽風(fēng)云》系列及《寒戰(zhàn)》等片在內(nèi)地市場取得可觀的成績,但始終此類型片并未能重現(xiàn)昔日輝煌。
說到港片中類型最多的,喜劇無疑是其中之一。曾經(jīng)的市民喜?。ā?2家房客》)、荒誕喜劇(《唐伯虎點秋香》)、功夫喜劇(《醉拳》)等多種不同的題材作品。喜劇片雖然技巧及類型不同,但多數(shù)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便是充滿市井生活化的趣味,貼近普羅大眾生活。再看如今的《低俗喜劇》,從類型上看它屬于三級片范疇的喜劇片,它的賣點是從頭到尾都遍布不加節(jié)制的粵語粗口及黃色段子。這種需要借助重口味三級內(nèi)容發(fā)揮喜劇效果、吸引票房的手段成為港式喜劇片的困境,當黃段子成為票房,當粗口成為文化,觀眾也就馬上要看不下去了
武俠片能作為華語電影的一大招牌聞名全球,與香港武俠片的開疆拓土不無關(guān)系。上世紀60年代的“新武俠風(fēng)潮”《獨臂刀》,90年代徐克的《笑傲江湖》、《黃飛鴻》、《新龍門客?!返?,在闡述個人對俠義精神的理解之時堅守了傳統(tǒng)的武俠風(fēng)骨,也引起了觀眾的共鳴。然而,再看徐克的《蜀山傳》、《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及《龍門飛甲》,效果強勁卻更近乎于技術(shù)大雜燴,而犧牲了武俠片最需強調(diào)的俠義精神。
香港電影類型不只警匪片、喜劇片、武俠片,同樣香港電影的衰落也不知如此。當入圍電影不在吸引人,金像獎越來越變得好像可有可無,這種“逮住一部佳片就往死里贊”的評獎方法似乎也是港片在自娛自樂,金像獎給我們的意義,卻成了每年給我們提供一個憑吊港片的時刻。金像獎主席陳嘉上曾這樣說:香港太需要一個夢了,可是他們不相信夢,大概沒有什么比這樣更悲哀的,所以我們做電影的本來最大的責(zé)任就是給他們夢想、給他們可能性,告訴他們有可能的。
作為觀眾,與香港電影一起歷經(jīng)滄桑,一起成長,雖然如今的港片差強人意,但是我們沒有放棄對港片的期待。因為畢竟它曾經(jīng)給我們帶來太多美好的東西,盡管現(xiàn)狀如此糟糕,我們也愿意把我們的夢想給他們,相信未來依然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