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蓓玉
曾經(jīng)在一份《中國青年報》上看到這樣一句話:“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边@句話說的就是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也許我們的孩子并不十分優(yōu)秀,但是孩子需要大人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在大人的賞識中,孩子才能樹立自信心。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家長要找準孩子的亮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我的孩子表現(xiàn)并不十分突出,成績在班上也不是很拔尖的,但是他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充滿自信的童心值得我驕傲。他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愛好閱讀,尤其對歷史故事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每次說起歷史人物或是說起某個歷史典故來,他便興致勃勃,津津樂道,這種時候我總是不失時機地稱贊道:“你真棒!媽媽都沒有你知道得多,以后你要把你看到的說給媽媽聽,媽媽可要向你請教了?!眱鹤勇牭竭@番話,掩飾不住一臉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更加主動積極地吸取這方面知識,好在我面前炫耀一番。兒子書法也不錯,每次看到他練完毛筆字,我就細細觀察一遍,然后指著某個寫得較好的字對他說:“嗯!這個字寫得特別好,繼續(xù)努力?!蔽铱偸菍⒆拥男袨榛蜻M步給予及時的、準確的反映。我知道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否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負信息。鼓勵、贊揚對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益的,這樣孩子的自尊心增強了,有了自信心,在各方面就會有更大的進步。但鼓勵贊揚的話須注意得當,得法,過度地或過于輕易地濫用鼓勵和贊揚,會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誠,對他的期望過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贊揚的。
二、家長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面臨的問題,這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智能和潛力。有三個不到4歲的小孩搶著一輛小自行車,誰也騎不成,旁邊的家長讓他們想想看,有什么辦法讓大家都能騎到。一個小孩想了想說,我們一人騎一會兒,輪流騎。大家采納了他的建議。這種采納帶給他的高興和鼓勵,恐怕不亞于成人在單位所提的合理建議被采用。當孩子向家長提出要求時,我們要判斷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家長要滿足他們。除了采納孩子建議外,還可引導孩子做對家庭對別人有益的事,哪怕只是讓孩子種種花草,買買東西,孩子會感到自己有用,從而信心倍增。記得有一次,兒子嚷著要自己炒飯吃,我本想制止他,但是看到兒子躍躍欲試的動作,轉而一想就讓他嘗試嘗試也好,而我就在一邊指導他如何做。飯炒好了,我翹起大拇指對他說,真不錯,我們的兒子知道做家務了,經(jīng)常做肯定會做得很好的。兒子別提有多高興了,特別有成就感。還有一個周末,兒子可憐巴巴地要求我?guī)グ僦駡@玩,我因為自己不想動,平時很少帶他出游,但是那次看到兒子充滿期盼的眼光,便答應了,沒想到孩子立即興奮歡呼得雀躍起來,于是,一路上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這、觀察那,而兒子對什么都饒有興味,而且還發(fā)揮他的想象能力,不時地作出驚人之語,回家后,便興致盎然地寫起日記來。可見童心是多么容易得到滿足,孩子的一個小小心愿,能夠得到家長的重視,他們會很開心,很自信的。
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要適度,讓孩子充滿自信心
家長普遍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與要求,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期望過高。父母對孩子發(fā)展所確立的標準要適應,應考慮自己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不能主觀地總用過高標準去要求孩子。對孩子的要求是孩子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讓孩子在行動中獲得滿足、成就感,讓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如果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強迫他實現(xiàn)自己力所不能及的目標,不僅會讓孩子感到迷失,更會損害他們的心靈,這實在是大錯特錯。不要把你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等著孩子來實現(xiàn)你自己的愿望。應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盡情地成長,完全地自我發(fā)展。此外有些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時總想一步到位,急于求成,也是不實際的,忽視了孩子的發(fā)展是一個漸進的或曲折的過程。例如,兩三歲的嬰幼兒要求他們自己吃飯,開始自己吃時經(jīng)常會撒得滿桌,這時母親不僅不能指責,還應對孩子說:“寶寶真能干,會自己吃飯了!”與此同時,耐心教給他怎樣吃就能吃得更好。須知,孩子做事總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的,這是發(fā)展規(guī)律,要求過高、過急都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
四、家長要使孩子體驗成功,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克服困難、取得成功是自信心的自然結果,又是重要成因。完成某項任務,取得某種成績,都屬此例。這里要注意的是,在激勵孩子做某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事情時,不要只是誘之以物質,最好把他們作為已有一定智力和能力的人,以自尊心、榮譽心來激發(fā)他們,這樣才能保持激勵的持久和深入。比如讓四歲的孩子自己穿褲子,不要說,你現(xiàn)在自己穿上,下午就給你買雪糕。而只需說,我想你已經(jīng)長大了,能夠自己穿上它了。在這樣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會感到自己確實已經(jīng)長大了,就會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鞏固。所以當兒子要求我為他系鞋帶時,我便對他說:“你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能夠系好了”。當兒子要求我陪他入睡時,我說:“你已經(jīng)是小小男子漢了,不需要媽媽陪在身邊了”。所以父母不能對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要讓孩子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干,體驗成功帶來的自豪感。
總之,自信心是面向未來培養(yǎng)新一代建設者的主要目標之一,孩子未來所面對的是充滿挑戰(zhàn)的社會,家長要重視自幼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使他們將來成為充滿自信、有堅強毅力和足夠勇氣的人,昂首闊步走向社會,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迎接新世紀的各種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