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蓉
學習和了解語言測試的基本理論,認識英語教學和英語測試的相互依存關系,規(guī)范和改進英語教學中的測試和評價工作,已經成為新世紀英語教師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的必修內容。利用語言交際性測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激勵和引導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提高英語教學效率,提高英語教學研究的水平,對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無疑將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語言測試交際測試交際能力英語教學近年來,語言測試儼然成為外語教學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語言學和教學理論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語言學和教學理論的發(fā)展階段,都有與之相應的語言測試手段。近30年來,隨著交際教學法的發(fā)展,以考核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為主要目的的交際語言測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理念受到關注,具體表現(xiàn)為考試增加了英語口語和聽力考試。
一、交際測試的理論框架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下面幾位專家學者們的觀點。
Allan Moller(1981)認為,交際性測試應該是“測量使用語言的一個或多個語音、句法和語意系統(tǒng)達到以下兩方面的能力:
1.與其他說話人或讀者交流思想和信息并能夠使交流的信息被人接受而且理解;
2.接受并理解一個說話人或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的意義?!?/p>
Morrow,Canale和Swain(1980)認為,交際性測試不僅是要測量考生有關的語言知識,如何正確使用語言,而且還有考慮他在有意義的交際場合使用這些知識究竟能達到何種程度。也就是說,用語言能做些什么。
Wesche(1983)在她的研究文章中指出:“交際性外語測試的目的應該以考生在自然的場合中使用目的語干事情的能力;看他是否有為實現(xiàn)一個給定的交際目的有效而使用語言的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他們對交際性測試定義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卻反應了相同的思想,那就是交際性測試不僅要測量學生對語言形式和系統(tǒng)掌握的能力,而且還有測量學生在某一給定的交際場合或情境中,有效恰當地進行交際的能力。這類測試在試題中常常提供與日常生活基本相同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據實際需要做出書面或口頭反應。不僅語言正確,而且語言也應得體,符號當時當地的社會習慣。
二、交際性測試的特點
1.與傳統(tǒng)測試的比較
作為一種測試手段,交際性測試的發(fā)展歷史并不長。與傳統(tǒng)的測試相比,它們的理論原理、試題設計過程和評分系統(tǒng)等方面各有不同。
在第一階段,廣泛采用的教學法是語法—翻譯法和文章閱讀法。在此階段,考生對語言的運用只受到任課老師一人的評判,是很主觀的考試方法。試題的信度和消毒及其他特點容易被忽視。
第二階段在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和教學理論的影響下,語言測試也是結構主義的。在此階段,語言測試逐漸走上科學化道路,測試專家的出現(xiàn)和統(tǒng)計分析方法使測試的信度和效度有了保證,出題方式即是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多項選擇題。
交際性測試、分立式測試和綜合性測試的評分不同。在測試交際能力的測試中,不可能精確估計考生會如何反應,應為交際允許而且確實鼓勵考生的創(chuàng)造。
2.交際性測試的獨有特點
David Baker(1989)按照測試的內容和形式把語言測試分為兩點:以語言系統(tǒng)為參照的測試和以語言運用為參照的測試。前一種只評估語言,而對在交際場合的具體運用不加考慮;后一種把將來的任務看成自己的目標,強調用語言來做事。分立式測試屬于前一種,而交際性測試屬于后一種。
語言運用為參照的測試又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
(1)直接語言運用為參照的測試
在此種測試中,試題涉及的場合應盡可能接近真實的語言運用場合。試題要求考生完成一些實際場合中必須做的事情。如果考生能順利完成考題,那么就能斷定他將來能夠完成相同或相關的任務。
(2)間接語言運用為參照的測試
和直接語言為參照的測試一樣,這種測試也是用來測定考生是否能夠完成將來要完成或必須完成的任務??忌谟梢欢〝的康脑囶}構成的語言環(huán)境下使用語言。設計這類題的步驟如下:第一,確定標準語言運用(criterion performance)即確定考生在真實情境中必須做的事情,通過具體細分考生將來會遇到什么情景,在這種情境中會有些什么活動。第二,列出完成這些活動需要的技巧,這些技巧構成標準能力(criterion proficiency),即考生為了達到滿意的標準語言運用必須知道或能夠做的事情。這種測試的題型可以是讓考生寫說明書,或者讓考生在一篇未完成的文章中填詞或填寫說明,而我們現(xiàn)在有條件的測試都是間接測試。交際性測試有其獨有的特點。其實,這也反映了交際的特點,即以相互活動為基礎;不可預測性;要求有語境;有目的性和語言的真實性(Morrow,1979)。
三、交際性測試的題型特點
從語言測試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測試手段有不同的題型與之適應。從科學前階段的主觀題發(fā)展到結構主義階段的以多項選擇題為代表的客觀題,然后是第三階段強調綜合的以完型填空為代表的試題。雖然在測量考生實際的聽、說、讀、寫能力時,交際性測試也采用分列式測試和綜合性測試的一些能滿足自己需要的題型。總之,交際性測試的題型可以是任何有助于測試考生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試題。多種題型并用,最終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四、外語測試的嘗試性建議與思考
1.中國的外語測試應更加具有交際性。首先題型設計不能只遵循一種原則,僅僅依靠分立式測試,而應該遵循多種原則,同時運用綜合性測試和交際性測試等手段。
2.國內的英語測試,如果能大幅度縮減考查語言點的選擇題與判斷題,增加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的試題,以“聽說能力、交際交流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考試模式成為英語測試的主導模式,如果主觀題在試卷中有相當的比例,就會讓學生有更多的綜合運用機會。因為效度和信度是測試的兩個重要指標。兩者是一種辯證的關系,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單項填空題答案唯一,信度很高,但用此來測試學生活用詞匯的能力就缺乏效度。我們的考試應致力于提供科學有效的測試以評估學生最為真實的英語水平。
3.作為大規(guī)模的外語測試,目前我國大學語言測試以CET4,6級,TEM4,8為代表,考試的設計者為了使測試更具有科學性、更符合一些質量標準而積極地追求信度,因為信度被認為是一種最常規(guī)的、傳統(tǒng)的、并且容易驗證和控制的質量標準。對信度的追求自然犧牲另一個難以琢磨和控制但卻更有價值的屬性——效度為代價(Skehan,1990)。其主要表現(xiàn)為,測試內容和形式脫離語言運用的實際,重知識輕能力,注重領會性技能(receptive skills)的考查,忽視產出性技能(productive skills)的考察。這種偏向在測試題型上的表現(xiàn)是測試以客觀題為主,從而導致多項選擇題的過多使用(80%的題是多項選擇)。語言測試的這種偏向在應試教學的作用下給外語教學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地阻礙了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信度而犧牲效度,其必然結果就是使得測試變成了準確測量我們測量目標以外東西的工具(Weir,2000)。我們能夠使一個高效度的測試增加一些信度,但我們難以使一個高信度的測試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Baker,David.Language Testing: A Critical Survey and Practical Guide.London:Edward Amold,1989.
[2]Canale,M.and Swain,M.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
[3]Clark,John L.D.Language Testing:Past and Current Status: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i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0.
[4]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5]Lado,Robert.Language Testing. 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