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玲
種子,是生命的開始。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種子會面臨什么樣的命運,它自己無法把握,蒲公英隨風(fēng)遠(yuǎn)走高飛,文殊蘭隨著水流漂游四方,鬼針草黏附褲腳隨人浪跡天涯……
雖然如此,但是種子是有夢的——
有人曾經(jīng)說過:“如果黯夜因為燈火而不孤單,思念由于淚水而更深遠(yuǎn),是否種子有了發(fā)芽的夢就不寂寞?”是的,黯夜的燈火,讓我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思念的淚水,讓情更真,意更遠(yuǎn);而作為種子,有著發(fā)芽的夢,就會想起自己的前身,那些屬于原來的記憶和承諾,就會向往未來,那些屬于自己的無限可能——怎么會寂寞呢?
即使被封存在透明的瓶子里,即使被遺落在荒漠戈壁,種子也有發(fā)芽的夢,生命也因此才有期許。
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我們不是選好自己的父母,約好自己的知己,挑好自己的未來,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生命的美與真,就是因為我們心中那一粒夢想的螢火而開始發(fā)光的。
最近讀臺灣作家凌拂的散文《木棉樹的噴嚏》,里面有這樣的描述:“木棉樹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就這幾個噴嚏一打,它知道一切再也不能等了,裂開的蒴果,乘著大風(fēng)的翅膀,飛??!飛啊!一片白茫茫的棉毛夾帶著黑褐色的種子,充滿了彈性,輕,而且軟……直到最后一片棉毛飛盡,消失在茫茫的看不見的盡頭?!睆闹校覀兎路鹂梢钥匆姺N子脫離母體時的興奮與輕盈,也可以看到它因為夢想而激發(fā)出的無限活力與無限可能。
種子有了發(fā)芽的夢,生命就開始了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