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茜
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無疑是走進學生心靈的那個人。怎樣走進學生的心靈?怎樣完成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對接?那就是用童心、真誠、寬容來架起一座橋梁——“心靈之橋”。它,是情感交流的通道;它,是靈魂共舞的紐帶;它是美的連接,它是愛的永恒。只有架起“心靈之橋”,師生之間才有理解,才有默契,才有快樂。
一、保持童心,融入學生
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保持一顆不老的童心,視自己就是一個“兒童”,融入兒童的情感和活動之中是小學班主任最為基本的素質(zhì),只有與學生接近了,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才會真摯。隨著歲月的流逝,教師與學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代溝,年齡上與學生距離相距甚遠,這就更需要我們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心態(tài)調(diào)整到與兒童和諧一致,保持兒童般的純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余時間,我們班主任應(yīng)盡量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玩耍在一起,主動接近他們,設(shè)身處地體驗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達到與學生心靈的相通與共感。
一次大掃除,一個學生積極賣力地擦著教室窗戶的玻璃,結(jié)果用濕抹布把玻璃擦成了“大花臉”,他怯怯地看著我,就怕我批評他。我沒有批評,而是微笑著夸獎他勞動積極,接著告訴他合理的擦玻璃方法,最后和他一起把“大花臉”變回了明凈光亮。有時,孩子們總是懷著善良而美好的動機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贊揚,尋求心理滿足。但是,他們生理和心理發(fā)育還不成熟,考慮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壞事,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把孩子們做的那些動機好效果壞的事,稱之為“可愛的缺點”。只有懷有童心的班主任才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是智慧之處,真正地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二、給予真誠,分享快樂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當校長時,有一天,他在校園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用三塊糖以獎代罰的方法觸動了孩子的心靈,最終使學生“親其師,善其道”。只有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為學生的心靈天空驅(qū)散陰霾,喚醒陽光。我們要用真心為學生點亮心中那盞明燈,用真心去讀懂那一顆顆稚嫩的心靈。
在班級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真誠主動地率先去做;學生遇到困難了,我真誠友善地去幫助;學生取得進步了,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給予表揚……每一個舉動、每一個微笑、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語都是真心的表達、真誠的付出。班主任不僅要著眼于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還要主動打開自己的心靈之門,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所思所想、經(jīng)歷經(jīng)驗、情緒感受、觀點態(tài)度等適時適度地、自然真實地與學生分享,讓學生看到角色面具之外的、具有人格魅力的鮮活的老師,從而達到雙方真正的心靈互動和平等溝通。
三、學會寬容,贏得信任
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fā)現(xiàn),如果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shù)都會因自己的過失而感到后悔,希望能夠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寬容與諒解。我們要善于利用寬容這一教學手段,這是一股溫柔的力量,可以直接穿透學生的心靈,贏得學生的信任,從而順利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節(jié)課上,一個男孩低著頭,小手放在課桌下面,直覺告訴我,他一定在做著與上課無關(guān)的事情。我輕輕地走過去,果不其然,他正在本子上畫畫,是準備下課玩游戲時用的。我不動聲色地摸了摸他的頭,繼續(xù)上課。課后,我把他叫到身邊。這個孩子最近上課確實不太專心,我決定趁此機會讓他有所改變。我知道這個孩子在家很畏懼爸爸,就故意板著臉問他:“今天的事情要不要告訴你爸爸?”他看著我,小聲說道:“不要?!薄盀槭裁??”“因為爸爸知道了會打我的?!彼杨^低了下去。我見時機已到,就把語氣緩和了下來:“好,老師聽你的話,不告訴你爸爸,不過你也要聽我的話,以后上課要專心聽講。咱們一言為定,好嗎?”男孩鄭重地點點頭,如釋重負地跑開了。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他不僅變專心了,還能主動舉手發(fā)言。在所有人眼中,他還是那個聽話的乖孩子。當然,寬容絕不是沒有原則地縱容,也不是對學生言聽計從,寬容的實質(zhì)是如何尊重學生,如何理解學生,給他們自我反思的契機,自我選擇的空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要想贏得學生的信任,就要做一個寬容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童心、真誠、寬容,如陽光,灑向每一個學生心靈的角落;如春風,拂去學生心靈的每一粒塵埃;如細雨,滋潤學生的每一寸心田。讓我們用童心、真誠、寬容喚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架起師生之間心靈的橋梁,走進學生心靈深處的“秘密花園”,讓每一顆心靈都是多彩的、絢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