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碰治
三年級下冊《七顆鉆石》一課,最后一段寫到:“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睂W到這兒,我讓學生說說: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美好愿望呢?很多學生說到希望愛心能夠像星星在空中閃閃發(fā)光一樣,永存人間。引導交流后,我讓學生帶著這美好的愿望,有感情地讀這一段。讀完后,一位學生舉起手,他說:“我覺得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天上,會變成大雨下了下來?!?/p>
“你能跟大家說說為什么這樣想嗎?”
“地球上發(fā)生大旱災,要是這時能下雨,干旱就解除了,人們就不會那么辛苦了。”
“多好、多樸實的愿望啊?!薄鎸Ω珊?,“七顆鉆石,升到天上,變成大雨下了下來”要比“七顆鉆石,升到天上,變成星星普照人間”更有現(xiàn)實意義。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這一點呢?
一、充分朗讀,體驗情感
1 初讀,觸發(fā)感覺
學生在讀一篇文章時,難免會碰到個別生字詞不會讀或讀不準,課文讀起來就顯得有些生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默讀、輕讀等方法感受課文,給學生提出朗讀的要求,當然也可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提出要求,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當學生掌握了生字詞后能正確熟練地讀課文時,不妨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情感去讀。這是孩子最自然的、最原始的朗讀,無論在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還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2 品讀,抒發(fā)情感
每篇課文中,都會有一些不容易讀的地方,特別是在讀法的輕重、緩急、高低、停頓、斷句等朗讀技巧上,教師要做重點指導。這些重要的語句往往能幫助孩子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堂上教師要把這些句子或段落挑出來,指導反復朗讀,讓不同的學生用自己所體會到的不同方法去朗讀,然后再讓學生選擇哪種讀法更好些,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來。
3 全讀,領(lǐng)會思想
課文是一個整體,只能讀出好的句子和段落來是不完整的朗讀。在指導學生學習完一篇課文后,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出通篇感知的時間,再次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一些重點的字詞句以及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語氣轉(zhuǎn)換等作“引導”。教師可以用手勢或“領(lǐng)讀”等方法作強調(diào),也可以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加上一點肢體語言。最佳辦法就是選一些適合課文的音樂做渲染,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使用配樂時,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有些老師和學生習慣音樂一起就讀,我覺得應該讓音樂起來一小會兒后再讀,利用這個時間,孩子可以很好地理解音樂、提前感悟、調(diào)動情感,從而很好地把握課文,使音樂和朗讀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對學生美感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引導想象,感悟真諦
1 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發(fā)情感
由于兒童生活區(qū)域的局限性,有的課文與孩子們生活相距甚遠,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即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lián)系,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fā)積極情感。如《七顆鉆石》這一課,可先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設(shè)想處理水的種種方法和理由,既能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還可為凸顯文中小姑娘廣博無私的愛心做鋪墊。在指導學生朗讀前,可利用一些和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關(guān)的錄像、音樂、圖片等,來幫助學生很好地把握和理解課文,進入角色,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
2 發(fā)揮想象,表現(xiàn)情感
《七顆鉆石》這篇童話是以水罐的神奇變化為主線,教學中,根據(jù)水罐的“神奇變化”,我指導學生品讀、感悟小女孩廣博無私的愛心,讓學生想象小姑娘睡著后會做什么樣的夢。學生們興趣盎然,大膽想象,暢所欲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既是課堂的延伸,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讓童話的特點在這里得到體現(xiàn)。接下來,小姑娘的愛心換來了源源不斷的水流,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又是一個想象的空間,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后,讓學生把身邊關(guān)于愛的故事寫下來,使語文課與實際生活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享受愛的同時懂得奉獻愛,讓愛的種子再一次悄然無聲地融入孩子的心田,使情感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