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俠
摘要: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做高校輔導員應如何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一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班級管理,學風建設,應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增強凝聚力;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與指導工作,發(fā)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意見。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班風建設學風建設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因此應把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基本形成的重要階段,輔導員能否以正確的政治方向來引導大學生是至關重要的。使大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輔導員的首要任務。
1.應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教育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誠信守法教育,引導學生就一些敏感的社會問題展開主題班會進行討論,就學習,作風,生活,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存和發(fā)展加強引導和指導。進一步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覺悟同時有計劃有目標的調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學校方面的要求和意見,每周要組織一次學生不同類型的班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目標,青少年時期是理想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階段。志向高遠,就是要讓學生放開眼界,不滿足于現(xiàn)狀,更要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有一種不屈服于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在生活當中不能夠斤斤計較個人私利的多少與得失。在班會當中要用大量的事實告訴學生,那些在事業(yè)上取得偉大成就,對人來作出卓越貢獻的人,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立下了高遠之志,并為之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在班會當中以及集體座談會中要給當代的大學生樹立真確的立志做大事的觀念。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名族的命運相結合,個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利益相一致,才是最有意義的,如果一個人不顧自身所處的時代的召喚,脫離自己所歸屬的國家和民族繁榮發(fā)展的需要,把個人理想等同于個人奮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天馬行空,獨來獨往,那么不僅他的人生價值取向是錯誤失敗的,而且這種追求因為脫離了國家,民族和時代的需要,往往也是難以實現(xiàn)的。
2.培養(yǎng)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培養(yǎng)集體首先要使集體明確奮斗的目標,集體的目標應當由輔導員同班干部或全班同學一道討論確定,但對于一個新生班級來說,輔導員則應果斷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為集體必須實現(xiàn)的目標,集體的目標一般可以劃分為近期的,如搞好課堂紀律,中期的,如成為優(yōu)秀的班集體,遠期的,如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目標提出應該有簡單到復雜,實現(xiàn)一個目標后,立即提出一個要求更高的目標,以推動集體不斷的向前發(fā)展,只有在確定集體的發(fā)展目標后,才可以形成了初步的正確輿論與良好的班風,集體才可以識別是非,善惡,美丑,發(fā)揚集體的優(yōu)點,抵制不良思想習氣的侵蝕,才能使集體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為教育的主體,這兩者都是一個堅強集體的重要標志,輔導員應經(jīng)常注意組織學生學習政治理論,道德規(guī)范,提高他們的認識,并堅持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的思想行為,為形成正確的思想輿論打下基礎,特別是在處理班上一些涉及原則問題而學生又未能正確認識的事件時,輔導員要善于抓住時機,通過積極的思想斗爭,分清是非,以推動正切的輿論的形成,學校常常發(fā)生這類事,如一個班的學生撿到了別班的球,是歸還原主呢?還是留下來自己玩?這對一個尚未形成集體的班來說,必定會引起一場爭論,輔導員發(fā)現(xiàn)后,要及時組織討論,辯論,提高全班的認識,自覺做出正確決定,把球送還原主,如能這樣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一系列生活中發(fā)生的各種問題,就能在班上很快形成正確的輿論,發(fā)展成為優(yōu)良的班風。
3.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
作為高校輔導員,必須引導學生長善救失,固然需要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主要靠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fā)揚,自我調節(jié)等優(yōu)點來克服自己的缺點,然而當代大學生往往不易正確批評自己,或者評價過高,驕傲自滿,阻礙進步,又或者是貧家過低,自卑不已,無法振作,所以,輔導員要幫助學生善于虛心聽取父母,教師,同學等多方面的建議以及意見,善于剖析和正確評價自己,能對自己的理想與行為自覺進行反省與反思,為自己的優(yōu)點而自豪,為自己的缺點而自責,內(nèi)疚,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養(yǎng)。
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
要教育人首先要把人當人,不把人當人而說教育人,不是愚蠢,就是謊言,人都有自尊心和榮譽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賴,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大學生尤其是這樣,他們單純,熱情,積極向上,如果得到師長的尊重,信賴與鼓勵。他們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努力提高個人品德,如果對他們不是尊重,信賴,而是厭惡,歧視,侮辱,壓制甚至體罰,那就勢必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構成了傷害,這是假借德育之名行不道德之實,是制造奴性或者叛逆性格而不是在培養(yǎng)人,我國明代教育家王陽明就深刻地總結了這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花朵,人類的未來,每個大學生都有一顆自尊自愛,向善求善,希望得到社會理解和肯定的心,尊重,呵護與信賴學生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品德,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熱愛學生,感到跟學生在一起是一種樂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學生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時刻都不忘自己曾也是個學生,愛護,尊重與信賴學生又是教好學生,獲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輔導員向學生提出的教育要求應是正確的,簡明的,有計劃的,積極的和嚴格的。正確是指提出的要求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征,令人信服,經(jīng)過努力,可以做到。
5.心里疏導法以及情感陶冶法
心里疏導法就是根據(jù)心里原理,輔導員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大學生進行疏通和引導的一種教育方法,它主要是通過心理測試,心里各方面的調整,心理會談等方法,在名族和諧的氣氛中,使學生了解自己與環(huán)境,增進身心健康教育,獲得良好的個人適應能力,心理疏導法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前提,是驅動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動力,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條件,輔導員要熟練心理疏導法的諸多個方面,幫助學生疏通和引導學生的思想覺悟。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研究和觀察,既要在總體上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又要掌握特殊學生的心理活動,運用恰當?shù)男睦碛柧毷侄?,?chuàng)造一個和睦,融洽,歡樂的班級心理環(huán)境,還有要密切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設傾訴的心境,輔導員是營造班集體氣氛的關鍵,以民主,活潑,寬松的風格來組織班集體生活,開展集體活動,無疑將有利于全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全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情緒,心理開朗,輕松,安定,精力充沛,對生活充滿樂趣和信心,對身體有良好的自我感受,是穩(wěn)定而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的標志,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自控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