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社霞
摘要: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說送人謀生的物質,不如送他謀生的手段。對于教師來說,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此,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方法的掌握顯得十分重要,我們要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之中。
關鍵詞:基本原理加工原則知識遷移學習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說送人謀生的物質,不如送他謀生的手段。對于教師來說,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在科技信息發(fā)達的今天,知識的更新很快,新技術的應用也很多,如果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或學會新技術、新工藝便落后于這個時代,因此,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方法的掌握顯得十分重要,我們要把這一理念運用到我們的教學之中。
那么在實訓教學中,該如何具體運用呢?現(xiàn)就數(shù)控車教學中的一些心得,探討如下:
一、 讓學生掌握基本原理,以不變應萬變。
加工中不變的是原理,萬變的是方法。
在車工的教材中,車削加工的每個課題基本上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車刀的刃磨(2)車刀的裝夾(3)工件的裝夾(4)加工方法步驟(5)測量(6)廢品分析。我們把不同章節(jié)的相同內容作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基本相同的東西,針對不同課題的特點,有一些小的差異。都說車工一把刀,現(xiàn)把車刀的刃磨作對比分析。
當我們把不同單元的車刀分析作對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都是從前角、后角、楔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傾角、刀尖角等幾何角度來做分析,根據(jù)各個角度在車削中所起的作用,再根據(jù)工件的特點、材料的特點,更具體的分析各類刀具的幾何角度,給出刃磨值。其實,刀具的幾何角度在第一單元已經(jīng)講得很清楚了,從幾何角度定義,到各個角度在車削中所起的作用,都做了詳細的敘述。以后各單元中車外圓、車階臺、切斷、車三角形螺紋、車孔等各個課題,對刀具的分析講解,都是對加工所需刀具的具體細化。
由此可見,有了對刀具角度定義的認識,角度在切削中作用的了解,對于具體的加工圖紙,選刀,磨刀都不再是難題。
但這種教學方法,并不能一開始就應用,要慢慢的滲透。在實訓教學中,最初的學習,學生往往充滿了新鮮感、好奇心,對于十七、八歲的學生來說,往往分兩種情形,要么十分膽小,什么都不敢動,要么十分大膽,盲目的嘗試,而不管是普車或數(shù)控車,安全是十分重要的,這包括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所以,最初的教學是死板的、教條的,要求學生必需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不僅要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設備操作規(guī)程,甚至包括站立的位置、手的位置、身體的姿勢等。因為老師教的都是規(guī)范的,標準的操作,按此來做既利于操作,又益于安全。
當這種教學持續(xù)兩到三周后,學生對設備熟悉了,對磨刀也有了初步的認識,能磨常用的刀具,能車簡單的工件,對于愛思考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困惑,覺得老師講的和書上有出入或和師傅以前講的不一樣,這時候老師在給學生解惑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也就是加工原則。有了加工原則,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工件材料、刀具材料、技術要求,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藝,加工方法就變得靈活而隨心所欲。比如說低速車削M24×3三角形螺紋,切削深度為1.95mm,書上講分16次進刀,中滑板第一次進11格,第二次7格,第三次5格,第四次4格,……第16次進1/4格,書上講的肯定是正確的,可操作的,但不是唯一的。分13次進刀行嗎?10次呢?都是可以的,其次每次的進刀量也不固定,我們只需把握一個原則,進刀量遞減,最后兩次要很小的進給量或在原位置上光兩刀就可以了。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學習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將知識經(jīng)驗儲存于頭腦中,也不是僅用于解決書本上的問題,而是要應用于各種的實踐情境中,解決現(xiàn)實中的各種問題。能否準確、有效地提取有關經(jīng)驗來分析、解決目前的問題,這實際就是一個遷移的問題,要將校內所學到的知識技能用于解決校外的現(xiàn)實問題,這同樣也依賴于遷移。要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從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入手,否則問題解決就成為空談。
那么,在實踐中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其學習策略呢?
數(shù)控在實習前都有不少于4周的普車實習,普車實習是數(shù)車實習的基礎,如何把普車的技能運用到數(shù)控中去,這可以從兩方面編程和對刀入手。編程前要根據(jù)圖紙分析加工工藝,選擇合理的切削用量。加工工藝和切削用量的選擇,就是普車訓練的內容。學生不會編程往往是不知從何下手,萬事開頭難,這時就要啟發(fā)他們在普車上是如何加工該工件的,把加工步驟寫下來,再按照數(shù)控的指令字、指令格式,編輯起來。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往往都能正確的寫出程序。
關于對刀,很多同學對對刀不理解,為什么要對刀呢?普車加工前和中途都要對刀,并且要記住縱、橫向的刻度值,數(shù)控加工同樣需要對刀,只是對刀完畢把X值、Z值輸入刀補中,讓數(shù)控機床記住,有了這樣的對比,把普車掌握的知識遷移到數(shù)控學習中,這樣數(shù)控學習起來便輕松多了。
三、 引導學生把理論用于實踐
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把理論用于實踐呢?對于實習教師來講,引導學生把理論用于實踐至關重要,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輕理論重實踐比較普遍,如何扭轉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jīng)]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在教學中要采用多設問,多引導的方法,比如,車孔時,內孔有振紋,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分析引起振動的原因:①刀柄剛性差②切削用量選擇不當③刀具主偏角過小。針對具體情況逐一分析對照,首先,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看是否引起變化,這樣逐一嘗試,直到消除振紋。通過這個分析、試加工過程,學生逐漸掌握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在實訓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示范講解、適當練習、有效反饋,建立穩(wěn)定清晰地動覺,同時,要加強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勤于動手,善于動腦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3.
[2]彭德蔭等編.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001.
[3]高楓,肖衛(wèi)寧主編.數(shù)控車削編程與操作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