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
我們現在都是政府說要發(fā)展什么技術,然后就大量地給錢,最后的結果是什么?你看看我們的光伏產業(yè)已經成了什么樣了?,F在整個江蘇都是這個情況,光施正榮就有200億元資金窟窿,所以政府也拿不出錢來支持LED產業(yè)。昆山一家LED公司想到外地融資,廣東那邊說,你把公司搬到廣東來我們就可以投錢,但當地政府說你不能搬走,你搬走我給你的幾個億就白給了。所以這種政府介入投資的模式本身就極不正常。
家電下鄉(xiāng)也是有問題的。有些品種本來就已經要淘汰了,因為家電下鄉(xiāng),實質上維持了它的生命周期,但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所以還牽扯到所謂分配改革的問題。分配改革上的問題很大,老是說要政府掏錢,結果是稅加得那么重,哪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謂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就是要降低投資在整個增長中的貢獻,要提高效率,或者技術進步。具體來說,就是要提高在增長中有知識、有技術的勞動力的比重和專業(yè)人員的比重。從分配上說就是勞動者的比重要進一步提高。轉變增長模式不是喊個口號,黨中央做個決定就行了,那是要做很多工作的。除了市場上要優(yōu)勝劣汰之外,對勞動者要進行培訓,要普及義務教育。日本人從明治維新開始重視教育,搞了兩三代人經濟才起飛,我們現在大量的農民工連九年義務教育都沒有接受。
我們在互聯網應用方面有幾個數字,已經連續(xù)三年在世界的排名下滑。我們現在的平均帶寬還達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上網人數占全民的比例正在下降,到40%(5億人左右)增長就很慢很慢,但人家還在增長,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的信息化成本太高,比如說我們的光纖基干網,以我們的人數,1條就夠了,算上戰(zhàn)備,2條就夠了,但我們全國過去弄了6條,現在正在另建廣電的1條。政府把市場分隔了。搞電子政務的時候,各個機關都搞自己的系統(tǒng),最后這些系統(tǒng)連不起來,而且有意不讓它連起來,比如說公安部掌握的企業(yè)信息和商務部掌握的互相不通,都作為自己的財產壟斷起來。
根本的問題在于,政府不應該管那么多。美國就一個商務部,商務部是管市場的,不管企業(yè),我們不是,一直管到企業(yè)去了。不僅是商務部,科技部、財政部、工信部都這樣啊,因為有了權就有錢。為什么要頂層設計呢?就是因為存在這些問題。整個改革如果不能向前推進,要一個個解決這些問題根本沒有辦法?,F在問題又成堆,所以需要研究,需要從問題出發(fā)去找出體制的原因,然后梳理,根據輕重緩急、配套關系,搞出一個所謂的路線圖。
現在有兩個問題繞不開:一是舊的增長模式繞不開。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十幾、二十幾年了,問題愈演愈烈。從淺的方面來說,就是造成了資源短缺、環(huán)境破壞;從更深層面說,造成了勞動者的收入提高緩慢??看蟀l(fā)鈔票來支撐增長,造成了房地產泡沫的形成。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持續(xù)走高,我們現在的貨幣流通量馬上就要到GDP的200%了,而世界上超過100%的國家都很少。二是權力介入經濟領域以后,腐敗愈演愈烈,現在已經深入骨髓。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經濟很可能發(fā)生很大的問題,中國社會也很可能發(fā)生很大的問題。所以,最近一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中國不改革就注定要發(fā)生很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