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
怎樣教會學生讀書,使學生動手動腦,在某種特定情境下獲取知識是教師的主要工作。要想取得好成績學生必須認真讀好課本!只有認真讀書,才能獲得知識的精髓,教材為學生開辟了良好的讀書基地。新穎的圖語,重實踐的教學內容,難度適中的習題使大多數學生能夠理解教材,關鍵是教師如何指導,現(xiàn)就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談談本人不成熟的幾點想法。
一、課前讀書,初悟其意
學貴自悟,有目的預習讀書是學好學科知識的良好開端,為了讀有所悟,并且能夠堅持不懈,對于農村初中生,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精心設計預習提綱,建立適當的檢查機制,書寫簡明的讀書筆記等。還可以與家長聯(lián)系,以求相互協(xié)作,防止學生的惰性產生,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設計預習提綱應盡可能的淺顯易懂,使大多數的學生讀后就能理解,例如我在講解《岳陽樓記》時是這樣設計的:天下的人還沒憂,自己先憂,天下的人已經樂了,自己才樂。一個封建士大夫怎么會具有這樣的抱負?又為什么要在這篇散文中表明這樣的抱負呢?讓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樣一個人。要求學生讀一遍文章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后按照下面的問題仔細研讀。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試驗,允許學生出錯,不同意見可以爭論,疑難問題可以記錄,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培養(yǎng)讀書習慣,在平靜的字里行間享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對幼稚又自強的中學生來說,只要教師正確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熱情鼓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就能達到預期的希望。另外教師可以用一些成功的歷史名人趣事和現(xiàn)實生活中刻苦讀書的事例,啟發(fā)學生奮發(fā)讀書,在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下逐步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課堂精讀,拋磚引玉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指導精讀,要做到讀有所獲,為了正確的指導讀書,教師要讀學生讀教材,以課標為準潛心研究,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權衡教材的結構準確把握單位課節(jié)的重點與關鍵,恰到好處地指導學生精讀重點內容,在讀中悟出知識要點,例如我在講《醉翁亭記》時對“滁人游也”,“太守宴也”,“眾賓歡也”,“太守醉也”,時就讓學生精讀本段悟出以上四點,學生找到了讀書理解的法則,學生很容易掌握關鍵問題,再經過訓練,全體學生在讀中掌握了知識要點。
三、課后復讀,鞏固知識
學習的主要障礙是理解膚淺,易于返回原點,課后讀書正是突破這一障礙的主要途徑。教師必須指導學生課后復讀,重溫主要內容,并規(guī)定在作業(yè)前要先讀一遍本課節(jié)主要內容,研究解題思路、解題過程、分析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使學生堅持課后復讀,且持之以恒,教師必須設計復讀提綱,使學生讀書時有的放矢,從而掌握知識的精華。例如我在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時設計的復讀提綱:
(一)讀詩
要求:邊讀邊理解,劃分節(jié)奏,標出重音。
(二)品詩
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句詩的含義?
提示:首先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堅信這一切一定會過去的,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更是一種寶貴而親切的精神財富,更能鍛煉生活的勇士,更能鑄造精彩的人生。
(三)悟詩
1、題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
提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艱難困苦等不幸,詩人寫這首詩時正遭流放,正處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結合你感受說說你的體驗。
(四)思詩
1、詩的主題是什么?
2、從詩中你能看出作者告訴我們如何對待生活中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嗎?
經過課后復讀之后一定會提高教學效果,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者益在于引導,啟迪,使學生自致其知,非教師濤濤講話,學生默默聆受。”指導學生閱讀一定要以讀激疑、以讀激趣、以讀激情、以讀激思、以讀激悟,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閱讀情境,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才是我們老師要做的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