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摘 要:小學階段,一接觸運算就是加減乘除,同時這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運用的,可以說是生活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因此,輕松掌握加減乘除的運算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實踐;情趣;指導
在小學階段,學生一接觸的運算就是“加減乘除”,那么如何便捷、輕松地教授這四種運算方法呢?不妨注意這三方面。
一、深入“實踐”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直接體驗到這些運算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教師不僅要注意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shù)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機會,達到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為了達到實踐的目的可從這兩方面著手。
1.出試卷
讓個別學生或小組成員出試卷,這樣由他們命題來檢測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保證命題質量,試卷命題可進行擇優(yōu)錄用,考完之后,小組同學評比,看看誰或哪個小組出的試卷最好。
2.編報紙
模仿自己看到的報刊,指導學生自己找一些加減乘除運算問題,進行歸類,并運用一些技巧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給其他同學。數(shù)學小報的編寫,不但能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而且會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組織能力以及美的欣賞能力。
二、注重“情趣”
很多教師以為多多練習就能提高學生的運算效果,其實也不盡然。如果在“精”上選擇一些典型的運算試題,如根據(jù)教學內容把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層次,對學生思維發(fā)展起不同作用的典型題目精選出來,讓學生積極動腦去做,看誰的方法簡捷奇異,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運算知識,更能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了激起學生學習四則運算的情趣,還要注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過重的負擔往往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所以學習完一種運算不要給學生留大量的作業(yè),要少而精。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減負”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一種手段。如果學生的心理負擔過重,精神壓力太大,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更不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三、精心“指導”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所以教師要在這塊主陣地上充分發(fā)揮好學生客體的作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加減乘除”。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在互動的課堂里,教師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充分的教學指導。這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學生,即使產生的問題多種多樣,也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以此來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讓學生真正地掌握好“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從這三方面著手,我想效果會更為出色,教師不妨在實際的教學中嘗試一下。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阿里河林業(yè)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