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90后大學新生思想獨立、熱愛生活和學習、維權意識強、推崇傳統(tǒng)美德,但欠缺心理承受能力、欠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欠缺責任意識、欠缺社會公德。高校加強90后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包括:輔導員要抓好入學教育;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加強校園制度和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關鍵詞 90后大學生 養(yǎng)成教育 現(xiàn)狀 途徑
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是以高校為主體,在家庭、社會的配合下,根據大學生的身心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對大學生施加系統(tǒng)影響,促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各種能力的教育?,F(xiàn)在的大學已逐漸成為90后的時代,為使90后大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真正取得實效,剖析90后大學生的養(yǎng)成素質現(xiàn)狀,探討高校加強90后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途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90后大學生的養(yǎng)成素質現(xiàn)狀
90后大學新生思想活躍、求知欲高、進取心強,總體思想道德狀況積極健康向上,同時也存在著缺乏自主生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缺乏人際交往技巧、自我約束能力較差、行為習慣不好等問題。
(一)思想獨立,但欠缺心理承受能力
90后大學生在思想方面具有獨立意識強、自主性強的特點,但是,他們的內心世界往往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普遍表現(xiàn)出心理脆弱,抗壓能力不強。大學的新環(huán)境使許多學生茫然,曾經的優(yōu)勢不再突出,自己的表現(xiàn)欲、成就感突遭打擊,心理會產生落差,甚至產生心理障礙。有同學因在軍訓匯報表演中沒有進入軍旅拳方陣而感到不滿;在班委選舉落選時,很多學生找老師抱怨,認為選舉不公平,認為自己的才能沒能在短時間內顯露。
(二)熱愛生活和學習,但欠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大多數90后大學生進入校園后,積極進取,刻苦努力,熱愛生活和學習,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考上大學后就放松了,使得高校校園里種種陋習層出不窮。主要表現(xiàn)為,在生活上,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會合理安排時間,對自己的事情漠不關心,行事缺乏自制力,缺少健康意識,破壞公物、鋪張浪費和上網成癮等現(xiàn)象日漸突出。在學習上,缺乏文明的學習習慣,自覺性差,缺乏主動精神、刻苦精神和鉆研精神,缺課、逃課現(xiàn)象層出不窮,“60分萬歲”、“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已成了他們的至理名言。
(三)維權意識強,但欠缺責任意識
大學生的維權意識過強造成個人責任感缺失,過于強調權利獲得而往往忽略義務履行,只重視個人利益的獲得,而無視社會責任。由于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在具體的學習生活過程中,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90后大學生群體過于重視個體體驗,習慣凡事以個體為中心,過分強調個體感受而忽略他人感受,處處彰顯個性,過分追求展示自我,導致他們集體榮譽感下降,不去考慮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的需要,根本上來說是缺乏責任意識,不懂得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的道理。
(四)推崇傳統(tǒng)美德,但欠缺社會公德
當代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推崇有加,推崇誠信做人、誠信辦事,對腐敗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深惡痛絕,對英雄模范人物十分向往,能夠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起到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為數不少的大學生公德意識有所欠缺,有的大學生不遵守公共秩序,隨地吐痰,亂丟雜物,上車不排隊;有的大學生不愛護公物,在課桌上面亂刻亂劃,對公共圖書“各取所需”,任意撕頁或“開窗戶”;有的大學生對發(fā)生在身邊的不良現(xiàn)象采取事不關己、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還有相當部分的90后大學生缺乏誠信意識,考試作弊現(xiàn)象日益突出。
二、高校加強90后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途徑
社會、家庭和學校對90后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都負有責任,他們的成長需要一個全面養(yǎng)成的過程,其中,高校對90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
(一)輔導員要抓好入學教育
90后大學生的入學教育應該具有前瞻性和概括性。輔導員應組織學生集中學習學校、學院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對于大學階段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要事先講好各種規(guī)矩。同時,入學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與時俱迸、推陳出新,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實驗室、邀請優(yōu)秀教師講專業(yè)、高年級學生分享經驗,甚至于要新生來講演對大學生活的規(guī)劃和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另外,要及時邀請心理輔導專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安排新生做一次心理輔導和心理普查,等等。實踐證明,全面、良好的入學教育對90后大學生各種行為習慣和能力的養(yǎng)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
注重言傳,充分發(fā)揮“兩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大學時代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針對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上存在的信仰迷茫、理想模糊、功利心強、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問題,思政課老師要通過課堂教學,教育他們運用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的自覺性。
注重身教。江澤民同志指出:“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示范作用,使養(yǎng)成教育能“可見、可學、可仿、可行”,教師的行為、形象乃至人格都會對大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受教育者道德人格水平的提升。
(三)加強校園制度和校園文化建設
90后大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必須以科學完備的規(guī)章制度建設為基礎,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班級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日常操行評定制度、學生學習制度、學生獎懲制度、綜合素質測評制度,等等。“嚴格管理、寬嚴結合”,通過制度管理對90后大學生進行行為訓練,這是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手段。
開展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和活動,對推進90后大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具有特殊的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從校園綠化、校園美化、校園凈化著手,也要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校內外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入手,讓90后大學生在先進的校園文化和豐富的校園活動中培養(yǎng)品德、增長才干。
(四)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教育學家葉圣陶曾說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育?!奔锤咝Mㄟ^各種途徑,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認識和提高自我,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不斷地完善自己。高校應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貫穿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貫穿到校園文化的建設之中,引導90后大學生樹立明確的是非觀、真?zhèn)斡^、善惡觀和美丑觀,鼓勵他們追求真、善、美,反對假、惡、丑,讓他們善于肯定并堅持正確的思想和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的錯誤。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校院各級要重視學生干部的選拔和培養(yǎng),加強學生干部的工作培訓,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讓他們在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同時,帶動身邊的同學學會教育和管理自己,以達到養(yǎng)成教育的目的。
三、結束語
90后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欠缺不少好的習慣和必備的能力,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不僅包括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更注重培養(yǎng)90后大學生走向社會后應具備的各種能力和素質,如專業(yè)技能、心理健康、職業(yè)道德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等,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學校應注重大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使9O后大學生能夠緊跟時代步伐。
參考文獻:
[1]孫莉,孫靜.從新生入學教育談90后大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J].黑河學刊,2011(3).
[2]陳健.淺析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3]簡福平,陳旭.試論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5).
[4]李昌國.關于加強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5).
[5]邢國忠.把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
[6]張麗華.重視日常行為養(yǎng)成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世紀橋,2012(1).
[7]程軼宏,汪小飛.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之思考[J].滁州學院學報,2012(3).
[8]鄭玉蓮,曹浩,徐建龍.淺談90后大學生責任意識的養(yǎng)成教育[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3).
作者簡介:孫小秋(1984—),女,籍貫四川成都,西華大學交通與汽車工程學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