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CNN 2013年5月7日
下一個采購對象
奶粉、豬肉、黃豆、鐵礦,這些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都是在中國需求量很大的商品。這些需求既源于國民個人的購買意愿,也源于國家利益的驅使。
一方面,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擁有外出旅游的資本,他們往往是購買這些商品的跨國消費者;另一方面,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現(xiàn)存的某些關鍵資源不足以滿足人們和經濟的需求。有專家認為,關于中國對糧食和自然資源的需求“無需過度擔憂”,因為這種需求最終會慢慢減弱。例如,當初韓國和日本把工廠遷往中國,他們同時也把資源需求轉嫁給中國;隨著中國生產成本的提高,以后也有可能把資源壓力轉嫁給越南和印度。
編譯:李修遠
美國 《紐約時報》 2013年5月16日
北京貧民窟
很多外國人發(fā)現(xiàn)北京沒有貧民窟,并為之驚嘆,其實北京的貧民窟不同于孟買、里約熱內盧那樣隨處可見的、污穢不堪的棚戶區(qū),北京的貧民窟大多隱藏在游客看不見的地方。如果開車一路向東,出了北京東四環(huán),你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座城中村——辛莊。它被一棟棟高層住宅樓圍繞。在這里,全家人擠在一間簡陋的屋子里,沒有淋浴室、沒有廚房。
不過這里的居民大多很樂觀。這里不像印度的貧民窟那么貧窮、疾病肆虐。這里的大多數農民工都能找到工作,嚴重的犯罪行為很少見。
但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嗎?湯姆·米勒在《10億中國城市人》一書中警告說,如果不改革戶籍制度,那么到203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10億中國人中,近一半將屬于“巨大的下層階級”。如果真的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中國的貧民窟可能從充滿希望之地變成不滿的聚集地。
編譯:張超
美國《大西洋月刊》 2013年5月3日
慕容雪村談中國文化審查
如果你是一個作家,并希望寫一本關于現(xiàn)代中國生活的小說,你必須避開以下時間點:1959年至1962年的大饑荒,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以及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否則,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書很難出版。如果你是編輯或記者,你必須知道哪些事件可以報道,哪些不可以報道,一旦弄錯你很有可能會被解雇。
政府多次表示,中國人民享有廣泛的言論自由。其實可以解釋為我們享有謹慎的自由。1931年,《中學生》雜志問魯迅,假如您面前站著一個中學生,處此內憂外患交迫的非常時代,您將對他講怎樣的話?魯迅答道:“我會問,你有言論的自由么?假如答案是‘不,那么就不要怪我不作聲。非要逼我說點什么,那么,我說:第一步要努力爭取言論的自由?!濒斞敢呀浭攀?1年,回頭看看,其實我們并沒有走多遠。
編譯: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