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佳
摘 要 本文研究了“零容忍”反腐敗的內涵和特征,并提出了“零容忍”的理論基石“破窗理論”,針對我國當前反腐敗存在的問題,在借鑒香港和新加坡“零容忍”反腐敗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零容忍”反腐敗的舉措。實現(xiàn)“零容忍”反腐敗必須建立一套嚴密完整的法律制度;建全腐敗監(jiān)督機制;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加強公職人員和社會公民的反腐教育。
關鍵詞 零容忍 破窗理論 反腐敗
反腐倡廉建設始終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xiàn)象水火不容。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堅持反腐敗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促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再次向全黨同志發(fā)出了“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的號角。一直以來,我們黨十分重視反腐倡廉建設,并把它作為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反腐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腐敗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許多新的特征,高層領導干部腐敗層出不窮。面對這樣的形勢,如何有效地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就成為我黨必須深思的問題,我們要在現(xiàn)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反腐工作機制的創(chuàng)新。根據(jù)國內外反腐倡廉建設經驗,“零容忍”反腐敗就是一種有效的反腐模式,實現(xiàn)腐敗“零容忍”是我黨的目標追求,也是黨的先進性的體現(xiàn),因此,我們可以在認真分析其特點的基礎上,適當?shù)膰L試和借鑒。
一、“零容忍”內涵及其理論基石
零容忍,顧名思義就是零度容忍,不能容忍。主要是指對社會上的某個現(xiàn)象不能容忍,必須制止,不寬容任何輕微的犯罪行為,不忍受任何過分現(xiàn)象。具體來講,零容忍”是指對那些違反道德、違反社會規(guī)范、違反社會公共秩序甚至犯罪類的行為絕不容忍,即使是對輕微的違規(guī)或者犯罪行為,也決不姑息縱容,必須徹查懲罰,實現(xiàn)防、懲并重,最終實現(xiàn)全社會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
零容忍的理論基礎是美國政治學家詹姆斯·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喬治·凱琳提出的“破窗理論”。他們指出,假如建筑物的第一扇窗戶被人打破,被打破的窗戶卻沒有得到及時的修理,肇事者也并未因此得到查處和懲罰,這時就會向其他人傳遞一種縱容信號和任意破壞的心理暗示,人們會認為整個建筑物無人管理并且可以任意破壞,于是,緊接著就會發(fā)生一系列的犯罪行為,就會有第二扇窗戶被打破,緊接著是第三扇窗戶被打破,最終導致整個建筑物被損毀。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中,各種違反社會秩序和社會規(guī)范的“破窗”行為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潛滋暗長?!捌拼靶崩碚摰陌l(fā)現(xiàn)具有重大的貢獻,該理論體現(xiàn)了事件發(fā)生之初看似輕微的行為對人卻具有重要的心理暗示作用。
二、“零容忍”反腐敗的特征
(一)腐敗“零容忍”必須突出對腐敗的預防性
腐敗不是從來就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fā)展過程,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質的變化。腐敗亦是如此,大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是由于對微小犯罪行為的姑息縱容所導致的,有些公職人員,起初只是偶爾犯一些微小的錯誤,但是并沒有得到及時的查處,從而有了第一次“破窗”帶來的“甜頭”,之后便有了第二次的“破窗”,緊接著是第三次的貪腐,最終踏上不歸之路。對輕微犯罪行為不予以制止,會提高犯罪分子的膽量,重視打擊輕微犯罪主張防范于未然,對任何輕微犯罪絕不姑息縱容,不僅僅只抓大案要案,實施腐敗“零容忍”,對腐敗行為進行有效預防,還需要努力去發(fā)現(xiàn)犯罪前兆,把違法犯罪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防止第一扇窗的打破。
(二)腐敗“零容忍” 強調對腐敗的嚴懲性
相比其他的反腐敗策略與措施,“零容忍”反腐敗更注重強調對腐敗行為的嚴格懲處,逢貪必究,不論是微小的違法犯罪行為,還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都絕不能姑息縱容,絕不放過任何的腐敗行為。許多大貪官并不是一開始就貪污成性的,對腐敗行為進行嚴懲,必然抑制官員們的腐敗動機。只要是逾越了“零” 這個標桿,不論貪腐程度如何,都要依法強行懲處,絕不姑息縱容任何腐敗行為。
(三)腐敗“零容忍”具有心理暗示作用
腐敗體現(xiàn)了先例對后繼者的潛在暗示作用以及后繼者對先例的觀察學習作用。破窗理論告訴我們,假如第一扇窗戶出現(xiàn)“破窗”, 這種破窗又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就會給其他人傳遞一種暗示性的縱容信號和任意破壞的心理暗示。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人們的行為往往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嚴重后果。對于腐敗同樣如此,一些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查辦和懲處,就會給其他的官員可以腐敗的心理暗示,在這種心理的指引下,許多地方出現(xiàn)了腐敗前赴后繼的現(xiàn)象。當前,我國官員面臨的利益誘惑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要多,假如一些官員的腐敗行為沒有及時的發(fā)現(xiàn)及依法查處,也會給其他人“可以腐敗” 的心理暗示,從而會有更多的官員去效仿,最終導致腐敗現(xiàn)象層出不窮。反之,如果我們切實貫徹執(zhí)行腐敗“零容忍”政策,就可以為官員傳遞“違法必究”的信號,進而有效制約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
三、“零容忍”反腐敗的成功實踐
破窗現(xiàn)象的“零容忍”政策可以廣泛運用到反腐敗工作中來。腐敗現(xiàn)象是破窗效應的結果,嚴重的腐敗往往是一個個微小的腐敗行為被縱容或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理而導致的,從而致使微小的腐敗行為在全社會互相學習和效仿,最終產生大規(guī)模的腐敗現(xiàn)象。為此,一些國家地區(qū)先后踐行了“零容忍” 策略,成效顯著,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區(qū)是我國香港和新加坡。
(一)香港的“零容忍”反腐敗實踐
中國香港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也曾經歷過一個貪污腐敗盛行的時期。1974年香港成立了獨立的反貪機構香港廉政公署,廉政公署成立后,把零容忍反腐理念廣泛運用于當?shù)氐牧ㄔO,為了有效遏制腐敗,香港廉政公署實施了一系列的“反貪反腐行動”,使香港的清廉指數(shù)躍居亞洲前列,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廉潔的區(qū)域之一。
第一,香港廉政公署對任何輕微的犯罪行為都不予容忍。20世紀6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出臺了《防止賄賂條例》,該條例對腐敗的罪與罰作了清晰明確的規(guī)定,從而對輕微腐敗的漏洞進行了彌補。第二,在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上,香港廉政公署也充分體現(xiàn)出對腐敗“零容忍”的態(tài)度和精神。香港廉政公署下設執(zhí)行處、社區(qū)管理處和防止貪污處,三處相互合作,實施“舉報必接、有腐必查、懲腐務盡” 的原則。第三,在香港,腐敗的零容忍早已深入人心,人們的反腐意識極為強烈,社會公民積極參與反腐,加入到監(jiān)督舉報的隊伍中來。官員的一舉一動都在千萬雙眼睛的共同監(jiān)督之下,他們犯罪成本極高,從而有效抑制了腐敗。
(二)新加坡的“零容忍”反腐敗實踐
新加坡被譽為“亞洲最廉潔的國家”。20世紀50年代,新加坡貪污腐敗現(xiàn)象空前,貪污腐敗的盛行嚴重阻礙了新加坡政治經濟的發(fā)展。為了扭轉社會局面,新加坡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如《公務員懲戒規(guī)則》、《沒收貪污所得利益法》,其出臺的《防止貪污法》規(guī)定:給予或接受一元錢,賄賂者和受賄者按貪污同等治罪,必須追究刑事責任。這部法律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它不僅對受賄者進行懲罰,同樣對行賄者進行懲處。在新加坡,凡是公務員,不管其官職有多大,身份地位有多高,只要其貪污有據(jù),就得定罪判刑,并且不能再任公職,今后永不再錄用。這些法律法規(guī),都對公職人員具有巨大的威懾作用,從而成功抑制了腐敗。根據(jù)“透明國際” 組織公布的數(shù)據(jù),2006—2010年,新加坡的清廉指數(shù)穩(wěn)居亞洲第一,到2011年其清廉指數(shù)又躍居世界第一。新加坡一直堅持對腐敗“既打老虎也打蒼蠅”,始終堅持腐敗“零容忍”,反腐工作取得了十足進展。
(三)香港和新加坡“零容忍”反腐敗實踐經驗
香港和新加坡“零容忍”反腐敗的成功實踐,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和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第一,良好的法制建設。香港和新加坡都十分重視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規(guī),為了有效的遏制腐敗行為,扭轉社會腐敗成風的局面,兩個地區(qū)都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有效的、合乎當?shù)貙嶋H的法律規(guī)范,并且這些法律規(guī)范都有效貫徹了腐敗零容忍的原則和精神,如香港的《防止賄賂條例》,新加坡的《防止貪污法》。
第二,對法律法規(guī)嚴格的執(zhí)行。對法律法規(guī)嚴格的執(zhí)行,有效避免了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流于形式,而是做到嚴格執(zhí)行,兩個地區(qū)的政府都具有堅決的反腐決心,對腐敗案件進行嚴格的查處和判罰,嚴格而有效執(zhí)行了法律規(guī)范。
第三,公眾的積極參與。社會公眾的參與是反腐成功的重要保證,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在新加坡,腐敗“零容忍”早已深入人心,民眾從心里支持腐敗“零容忍”,極其痛恨腐敗行為,對腐敗分子絕不姑息縱容,冷眼旁觀,他們積極加入到監(jiān)督舉報行列,用自己的行為支持政府的反腐行為,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反腐氛圍和社會清廉之風。
四、“零容忍”反腐敗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在法律規(guī)定和執(zhí)行上對腐敗“零容忍”
首先,我們要借鑒香港和新加坡的反腐經驗,盡快制定出一部專門的《反貪腐法》。這部法律必須貫徹腐敗“零容忍” 的原則和精神,對各種貪污腐敗行為及腐敗行為的懲治程序作出明確規(guī)定,并且設立專門的調查機構對腐敗行為進行調查。
其次,我們在立法方面應該取消腐敗的起征點設置。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試行法律中規(guī)定了“起刑點”,這種“起刑點”的設置無疑是對腐敗行為的誤導,他們認為,只要不超過起刑點,就不屬于貪污犯罪行為,他們甚至利用法律的漏洞,通過多次分散金額的貪污賄賂,規(guī)避刑罰的制裁,這樣的規(guī)定無疑誘發(fā)了更多的腐敗行為,我們應該取消腐敗的起征點設置,視所有的貪污腐敗行為為犯罪行為,而不以所涉及的犯罪金額來界定是否違法,從而在法律上樹立有貪必究的原則。
再次,盡快出臺《舉報法》。舉報是我國實現(xiàn)民主監(jiān)督反貪懲腐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我國群眾對腐敗分子之所以沉默,并不是因為他們政治意識的喪失,而是《舉報法》不完善,民眾無法通過有效的渠道進行舉報,表達他們的訴求。在我國,舉報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反饋,甚至遭到被舉報人的報復,嚴重挫傷了公眾舉報的積極性。
(二)健全腐敗監(jiān)督機制,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機制的巨大威力
反腐敗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完善監(jiān)督機制。目前,從我國對領導干部監(jiān)督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雖然在監(jiān)督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從表面上形成了一個自上而下的監(jiān)督機制,但是“以權力制約權力”總體上來說還是空談?!吧霞壉O(jiān)督不到,同級監(jiān)督不了,下級監(jiān)督無效”以及一把手監(jiān)督難問題十分突出,監(jiān)督也僅僅流于形式。
(三)實施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使公職人員的財產狀況得到全社會的監(jiān)督
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制度是“反對腐敗的一項重大舉措”,目前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都建立了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公務員定期公布自己的財產,得到全社會的監(jiān)督。實踐證明,這一制度對防治腐敗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地區(qū)的廉政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官員財產申報制度也因此成為腐敗“零容忍”的有效手段之一。
(四)不僅要增強公職人員的廉潔意識,更應該在全社會進行反腐教育
反腐敗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不僅需要增強公職人員的廉潔意識,更需要廣大公眾多一份責任,共同參與其中。我國的反腐教育不僅要在干部中展開,還應該在各行各業(yè)中開展,從而在全社會形成“零容忍”反腐敗的氛圍,一旦有腐敗行為,就會受到全社會的強烈指責,使腐敗分子沒有容身之地,這樣,腐敗現(xiàn)象就會慢慢減少甚至逐漸消失。通過反腐敗教育,使公民知法、懂法并利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堅決與腐敗現(xiàn)象作斗爭。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G].
[2]廖曉明,羅文劍.“零容忍”廉政文化的內涵、功能與現(xiàn)實困境[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3]李穎,李濤.專家呼吁盡快制定舉報法民調認同此乃當務之急[N].中國青年報.
[4]權力監(jiān)督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