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娜
一節(jié)語文課好的結尾會令人深思、耐人尋味,如何設計多姿多彩的課堂結尾呢?
一、質疑問難,在課尾畫個“?”
當前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質疑、注重學生質疑、釋疑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參與向深層推進,為提高參與質量創(chuàng)造條件,我們可以在課的結尾畫個“?”
比如,教學《青蛙寫詩》一課的時侯,在學完青蛙的詩寫成了這一小節(jié)后,我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嗎?”一位學生問道:“老師,青蛙的詩: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說的是什么呢?”這個問題很有價值,于是就順勢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青蛙最喜歡做什么???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說出幾種青蛙的詩的內容:青蛙會說,夏天的景色真美啊!青蛙還會說,請你一定要保護小青蛙,我們會為人類捉害蟲等。同學們在說出青蛙作詩的內容的同時,也發(fā)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們的想象力。
二、擴展說話,在課尾畫個“;”
在課的結尾創(chuàng)造一個說話的教學情景,對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是很有幫助的,能更好地發(fā)散學生思維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完《一個中國字》一課,總結:一個“笑”字,為爸爸除去一天的疲勞,為爸爸帶來了幸福和快樂,假如爸爸給女兒回信會說些什么呢?同學們能不能代替爸爸給女兒回封書信呢?經過思考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會這樣告訴女兒,你是個乖孩子,能給爸爸寫信了,還要好好學習?。 庇械耐瑢W這樣說:“笑笑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在家一定要聽媽媽的話,爸爸為有你這樣的女兒高興?!边€有的同學這樣說:“有時間爸爸一定回家看笑笑,而且?guī)πΦ桨职止ぷ鞯牡胤絹硗??!本瓦@樣同學們的話匣子被打開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調動情感,課尾畫“!”
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為了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習《母親的賬單》一課最后一自然段時,我向學生拋出這樣的問題,看到母親的賬單彼得為什么感到羞愧?彼得悄悄地走到母親身邊,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口袋里?!扒那牡亍闭f明什么?此時的彼得會對媽媽說什么?出示課文插圖,讀完本文后你想對彼得說什么?這樣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紛紛舉手表達自己的看法、感受。有的說:“媽媽的愛是深沉的、發(fā)自內心的、油然而生的,所以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有的說:“和母親為我們做的事相比,彼得幫母親做的這些真是微不足道,母親覺得自己無論為彼得做什么都是分內的事,從沒要過回報?!币灿械恼f:“彼得一定會對媽媽說,我、向你要報酬是不對的,您為我做了那么多,我為您做點事是應該的?!边€有的說:“彼得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也想向他學習?!钡鹊?。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話鋒一轉,正是母親無價、無私、偉大的愛教育著彼得。僅僅彼得有這樣的媽媽嗎?你有嗎?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感受自己的媽媽那偉大無私的愛,借此來表示對媽媽的感恩。以給媽媽一封信的形式來說說心里話,同時也使學生和家長的情感得到溝通。
四、拓展延伸,在課尾畫個“……”
課內是語文學習的主要陣地,學生們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內,但語文教學要立足生活、立足實踐,要從封閉的學校課堂走向開放的社會課堂,從枯燥的課堂學習走向生動的生活學習,也就是在課尾畫個“省略號”,讓學生有接觸生活、實踐的空間。
例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寫豌豆、蒼耳、蒲公英媽媽有辦法讓兒女們離開媽媽,四海為家,在課的結尾結合課文想一想,還有什么植物有辦法?讓學生仿寫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還可以結合教材,推薦有關讀物,實行一篇帶多篇:學完《景陽岡》一課,我借助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武松所產生的敬佩之情,課尾我向學生推薦閱讀四大名著,引導學生到浩瀚的書海中遨游。
總之,為了使課堂結尾更精神,還有多種形式:讓學生當小演員,表演課本劇;當小畫家,把課文繪成圖畫等等,可因文而異。一句話:為了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具生機和活力,還有待我們不斷地去潛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