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秀成
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求知欲望特別強烈,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運動技術、體育成績以及思想品德都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心理,積極鼓勵大膽質疑,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假設。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思索、合作、討論和體驗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不斷地探索求知。
比如,短跑的“蹲距式起跑”教學,開始教師不講解,不做示范,而是向學生提出問題。首先,教師請學生回憶:同學們是不是看過田徑運動會的比賽,運動員起跑做的蹲距式起跑動作同學們能做么?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能”。這時,教師就能及時地誘導學生根據蹲距式起跑的動作按順序去做。此時,學生自己支配時間,完成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動作。在充滿激情的過程中,學生嘗試體驗,相互討論、交流,尋找正確的蹲距式起跑的練習方法。由于空間大了,學生就會更大膽地去想象,猜測討論、分析,說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通過相互學習后,從中體悟出“蹲距式起跑”重點難點是五點支撐。臀部抬起時重心前移,注意力集中是這里技術動作的關鍵。這樣,既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動作技能的成功,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學生有無學習興趣,關系到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技術的掌握、理解與運用。學習興趣高不高,關系到學生參與的情況,關系到學生的持久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果“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折殺學生學習欲望”。因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應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始終。
彰顯心理效應的方法分為兩大類:一是外在刺激,即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或教學方法的主動性。二是學生內在心理因素的轉化,即學習態(tài)度、動機、責任感、自信心等。只有兩者兼顧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心理興趣,提高課堂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體育充滿向往,充滿活力,積極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去,才能實現(xiàn)體能的增強,技術的提高。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果,彰顯心理效應,各人說法不一。但我想,有一點大家都會認同:上好每一堂體育課,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和鍛煉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學生進行運動技能技術學習時,形式是多樣化的。如果練習形式過于單一,也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教師的創(chuàng)新,必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中,師生互為主體。教師若能承認學生是主體,學生就會活躍起來,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體育基本技能技術也能得到發(fā)展,興趣得到提高。例如,上中長跑時,利用環(huán)山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共同協(xié)作,相互幫助,看哪個學生首先跑完規(guī)定的時間。
體育教學評價是新課標下學生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是評價的主體。如何才能客觀、公正、準確、全面地對每個學生進行體育教學評價呢?以前,我們注意終結評價,而忽視體育教學中的過程評價。因此,要強化評價的激勵性,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要重視學生自評、互評和老師評定相結合的運作模式,耐心細致地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亮點,讓“強者更強,弱者進步”,調動學生自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充滿自信地去展示,養(yǎng)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發(fā)展自我,完善和提高自我,最終實現(xiàn)超越自我。
當然,一切體育教學評價都是一種手段,而通過體育教學評價滿足學生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全面地發(fā)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體育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更重要的是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從多方面、多渠道了解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我們要不斷更新觀念,總結經驗,優(yōu)化教學方法??傊瑑?yōu)化體育課教學是一個新課題,不管用什么教學方法,都要把握學生心理動態(tài),適應學生的特點,讓學生成為學習訓練的主體,使學生在上體育課時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完成每學期的體育教學任務,讓學生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