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義
以“音樂”敘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其內(nèi)在意蘊是中國當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旨。某種程度上說,近幾十年來所誕生時作品均在該主旨覆蓋之下嘗試著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笛子與樂隊——《春韻》即為其中的一部探索性作品。本作品通過五個不同場面的生動描繪,展示出作者對遠古人類文明的豐富想象,進而以其“傳達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良好意蘊表現(xiàn)”榮獲第十五屆群星獎。
之所以將作品命名為笛子與樂隊——《春韻》有其內(nèi)在深意:構思過程中,東北出土的遼代石棺壁畫(畫中呈現(xiàn)了笛者、鼓者、舞者的表演)對作曲者起到了一定的啟發(fā)作用。實際上,畫中也部分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散樂”的表演形式(先秦樂舞,有正、散之分,雅、俗之列。正樂即雅樂,為祭祀典4Y-4_樂舞?!吧贰敝杆讟?,即散于四方之樂,指民間創(chuàng)作的歌舞、技藝。秦漢兩代,“散樂”的演出活動,促進了各種歌舞、技藝的廣泛交流與發(fā)展,并孕育了戲劇藝術——南北朝后,成為“百戲”的同義語)。由此出發(fā),為“再現(xiàn)”我國傳統(tǒng)文化,作者將笛、鼓、舞作為作品的表現(xiàn)主體。曲中,笛韻表達先民生活狀態(tài)、舞蹈和鼓韻表達人們對上天的感懷,希圖在大自然與先人之間搭建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話。而在現(xiàn)場演出背景創(chuàng)意上,同樣受“散樂”形式的啟發(fā),借鑒了河北宣化遼天慶六年張世卿墓壁畫十二人組散樂圖;另外,服飾發(fā)型源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庫倫旗七號遼墓墓道西壁晚遼時期壁畫。演出時,演員頭梳髻發(fā),身穿圓領長衫,腰束帛帶,腳穿綹縫靴。
笛子與樂隊——《春韻》以春天為背景加以展開,共由五個段落組成:春雷;春日;春舞;春鼓;春慶。全曲共約6分50秒。
一、春霄
樂曲伊始,定音鼓以鮮明的敲擊預示春雷的來臨,這是自然的恩澤的象征。隨后,竹笛在二胡(1/11)、中胡“五聲性”旋律伴奏之下開始獨奏,其音樂古樸清冷,在發(fā)展過程又自由延伸,表達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那自由而開放的時空特點。間或進行的箜篌的彈撥,為竹笛的呈示營造出悠遠、又略帶虛幻的語境,而弦樂其后的插入更是對此加以深化…該段落具有引子性質(zhì),成功地為聽者勾勒出“洪荒遠古、遼闊東北大地,先民生活”的氛圍與意境。
二、春日
春日是“春雷”對比性段落。樂隊率先全奏,營造出熱烈歡騰的氣氛。在其總體氛圍的映襯之下,竹笛以新的生動面貌再次陳述。就調(diào)式調(diào)性而言,這里的音樂采用了九聲音階,模擬出滿族音樂的某些特質(zhì);在旋律發(fā)展上,以橫向裝飾性擴展與衍化為主,這種在單線條旋律基礎上求變化的寫法在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是很典型的;而和聲則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與竹笛旋律間或形成不諧和的小二度對峙與碰撞(被作者稱為“和聲的小二度漂移”)。陳述間隙,樂隊數(shù)次進入,與竹笛遙相呼應,熱烈的氣氛由此而獲得了延續(xù)。
三、春舞
春舞是“春日”熱烈氣氛的進一步延伸,但較之以往則更為細密、靈動。這里,樂隊數(shù)次進入,與竹笛呼應、對比、競技,將樂曲推向一定的高潮。但隨后,筆鋒一轉,進入到排鼓與竹笛的具有鮮明表情特質(zhì)的“對話”描寫之中。
四、春鼓
不久,竹笛悄然遠去,排鼓走人前臺,以富于變換的節(jié)奏型盡情揮灑出自由與奔放,這是對天、地、人和諧共存的贊美。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排鼓重音位置設計數(shù)為周易中的吉數(shù)(都為單數(shù),單數(shù)為陽),進而使其具備了表達古代哲學思想的符號象征意義。
五、春慶
隨著竹笛“旋律性”的巧妙過渡與引領,樂隊全奏,打開了春慶的序幕。這里,樂隊生機勃勃的發(fā)展態(tài)勢十分鮮明,但與此同時,竹笛發(fā)展中的再現(xiàn)(“春日”中的旋律重現(xiàn))又使該段具備了鮮明的“合”的特質(zhì)。由此,樂曲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收束,并最終在笛聲的漸漸遠去中走向結束。
縱觀全曲,盡管張馳對比暗藏于五個段落內(nèi)部,但作者卻始終沒有將此種對比表現(xiàn)至極致或加以擴散,而是其良好的技術掌控能力讓聽者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種中庸、協(xié)調(diào)與融合。這種“天人合一”也許就是作者所力圖表達的核心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它最早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jīng)過董仲舒等學者的闡述,由宋明理學總結并明確提出。其中,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人類只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體,誠如張載所說:“天稱父,地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而在這部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到
作者通過音樂本體對這一思想的認知與解讀——這,也就構成了笛子與樂隊——《春韻》的意蘊表現(xiàn):洪荒遠古、遼闊東北大地、先民生活、勞動歡歌、生命禮贊…它是天、地、人和諧共存的贊美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