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霞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提出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2005年2月,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論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完全符合人類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是在新時期推進偉大事業(yè)的又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是我們黨適應時代要求而做出的新決策,它必將成為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原則和終極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宏大的社會工程,而檔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活動中的真實記錄,縱貫了古今許多歷史階段,囊括了自然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記錄了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特定實踐活動的過程,富有大量的原始的具體材料。它具有文化存貯作用、資政決策作用、文化傳播作用、社會調節(jié)作用、憑證作用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包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檔案工作在內的各項內容。據初步估算,我國政府占有的信息資源的80%以上是檔案,可以說檔案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具有廣泛的社會作用,因此,檔案工作應主動發(fā)揮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整合資源,協(xié)調關系,積極參與,加強宣傳,真正發(fā)揮檔案工作“四位一體”功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當前檔案工作面臨的困擾,一是人才隊伍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在基層檔案館,真正具有檔案專業(yè)畢業(yè)的人才極少,絕大多數是從其他企事業(yè)單位調來的。因此,在檔案工作隊伍中,文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思想保守,缺乏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二是檔案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的強勁推動下,正以驚人的速度跨入“信息時代”,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廣泛利用,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電子文件。電子文件的產生,決不僅意味著一種新型載體檔案的誕生,而且也標志著人類記錄信息、承載信息、傳達信息、留存信息和開發(fā)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這場變革是紙張發(fā)明和近現代檔案學理論產生以來,在檔案工作等領域里發(fā)生的最劇烈的一次,它直接影響著檔案工作的運作、方式、基本理論及思維觀念。三是資源共建與共享條件受限。資源共建與共享是整個社會信息存貯、傳播事業(yè)的理想境界。而現階段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宏觀規(guī)劃和管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熱衷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滿足陶醉于自給自足的古代檔案庫、藏書樓的收集觀念,并依然影響著當前的檔案收集工作;有的地區(qū)、部門的檔案館(室)不顧檔案利用中的全局利益和檔案保管中的社會總成本,相互爭搶 ;有的檔案館(室)之間,特色不明顯,卻又有大量不合理的重復,你有我也有,你無我也無。加強開發(fā)與利用,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目前既是難得的“黃金發(fā)展期”,又是充滿風險的“矛盾凸顯期”。我國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績,各種社會矛盾也越來越突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越來越重要。檔案工作要從多方面入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服務。
一、主動參與檔案數字化、目錄數字化工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信息支持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檔案部門應要把實現全部館藏檔案目錄數字化和部分檔案全文數字化工作納入政務辦公數字化工作之中,為黨政部門提供信息支持并使檔案信息服務于社會。
現在大多數檔案館的館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而且絕大多數是紙質檔案,電子檔案資源匱乏,這給館藏檔案全文數字化帶來很大難度。因此我們應該對館藏結構進行認真研究,有重點地確定館藏檔案全文數字化的范圍:選擇館藏的特色和珍貴檔案進行全文數字化;確定館藏核心全宗的檔案進行全文數字化;選擇特殊載體檔案進行全文數字化;選擇一些內容為公開法規(guī)性的檔案進行全文數字化。在一個檔案館內不必所有全宗檔案都全文數字化;在一個全宗內不必所有檔案都全文數字化,在一卷檔案中不必所有文件材料都全文數字化,而應是在優(yōu)化館藏的基礎上實現重點數字化。比如:地方法規(guī):人大審議通過的各類地方法規(guī);重大事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本地區(qū)的活動;著名人士:獲得國際組織榮譽稱號或受到國家嘉獎的人員,重大發(fā)明獎等;優(yōu)特產品:榮獲?。ú浚┘壱陨溪剟畹拿飘a品,獲得省以上獎勵的現代化的高科技產品,地方的礦產資源等;重點工程: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交通工程建筑物等;科研成果:獲省、市科技進步獎的科研成果;名勝古跡:傳統(tǒng)風格的民居民宅;民風民俗:知名的民間老藝人以及商貿服務、文教衛(wèi)生等具有本地方特色內容的檔案優(yōu)先進行數字化和對利用率較高與歷史久遠的檔案優(yōu)先數字化。
在開展館藏檔案數字化之前,首先是要實現目錄數字化,只有實現了目錄數字化,才能開展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這項工作從過程上看既簡單又枯燥,且工作量巨大,需要依賴人工對檔案信息進行著錄、標引和錄入。
二、積極做好檔案網上利用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展示風采
檔案館作為社會主要信息特別是集聚政務信息的專門機構,有義務準確、及時、有效地向黨政機關及社會各界提供檔案信息。檔案部門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門查檔的現狀,變被動等待服務為積極主動上門服務,利用網上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的優(yōu)勢,與其他檔案機構聯網,共享檔案信息資源,使服務范圍由“窄”變“寬”,服務層次由“淺”變“深”,不斷拓展服務方式和服務領域,重點實現“兩個轉變”,建立“兩個體系”,要通過深加工整理,使其變成社會和群眾需要的優(yōu)質“產品”。也可以根據老百姓休閑日增多,追求精神享受的特點,建立一些“檔吧”,使老百姓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一邊從檔案中吸取知識、了解歷史,一邊從中感受檔案工作帶給他們的便利,拉近檔案與百姓的距離。特別是通過建立網站,可隨時與利用者保持聯系、溝通、反饋信息,及時公布開放檔案信息。如果利用者能夠在網上瀏覽檔案館,能夠方便地獲取所需的檔案信息,檔案的利用率就會大大提高,其價值的實現就會更加充分,檔案和檔案館的社會影響就會自然擴大。我們要把握好網上利用服務這一機遇,充分展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風采。
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充分發(fā)揮檔案部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宣傳教育職能作用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較高的精神境界,只有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通過廣泛的宣傳和教育,在全社會旗幟鮮明地弘揚時代的主旋律,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fā)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愛國主義教育有廣博的內容和豐富的素材。祖國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愛國主義的瑰寶,我們要善于挖掘它,運用它。我館自二00四年爭創(chuàng)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根據本館的實際,挖掘館藏,舉辦了各類專題展覽、拍攝電視專題片等,為廣大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大量真實、形象生動的教育素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隨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一步深入,檔案館要繼續(xù)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可以與其他院校合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也可以編輯愛國主義教育叢書電子版刊物;有條件的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舉辦網上展覽、上載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素材,使檔案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發(fā)射臺”。同時利用檔案資料做好編研工作,除為有關單位提供服務以外,還可以編印反映當地社會發(fā)展歷史、社會文化、社會風尚等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歷史傳統(tǒng)。這樣愛國主義教育就會迅速擴展、延伸、傳遞、輻射到社會各個角落,使檔案部門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真正起到宣傳教育職能作用。
四、積極主動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為民主法治建設服務
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的社會。要形成民主法治離不開群眾的參與,離不開群眾了解政策的需求。檔案部門不是立法機關和重要的執(zhí)法部門,而是保存黨和國家重要檔案的基地。黨和國家形成書面文件的方針、政策由檔案部門保管,是機關的政策文件存放中心。要及時、準確地向公眾開放檔案,讓群眾可以查找到所需要的政策法規(guī),使群眾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檔案開放不能落后于群眾的要求,要及時地走在群眾需求之前。
檔案部門要把檔案館辦成市民感受教育和文化休閑的好去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有的人不滿足于給他們提供編研材料,而是自己要作一些了解,搞一番研究,進行歷史探求。檔案工作要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把檔案館辦成市民休閑文化的好去處,不斷提升檔案館的文化品位和歷史內涵,為市民創(chuàng)造精神生活的場所。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抓住“兩個轉變”,建立“兩個體系”,充分發(fā)揮檔案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與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通過我們卓有成效的工作來充分展示出檔案工作者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新風采。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