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
一、訴訟時效的含義、法律要件及其特特征
1.訴訟時效的含義
所謂訴訟時效(Limitation of Action)也稱“消滅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即喪失了請求人民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權利的制度。
2.訴訟時效的法律要件
訴訟時效要件是指適用訴訟時效的要件。(1)須有請求權的存在。訴訟時效是對請求權的限制,沒有請求權,也就無從適用訴訟時效。(2)須有怠于行使權利的事實。訴訟時效是對權利人的督促,實際上也是對義務人的保護,如果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經(jīng)過一定的期間,又沒有其他事由致使訴訟時效中斷或中止,則訴訟時效產生法律效果。(3)怠于行使權利的事實持續(xù)存在,致使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屆滿有時又稱為訴訟時效結束、訴訟時效完成。訴訟時效屆滿,權利人的勝訴權自動消滅。如果有使訴訟時效中斷、中止的事實,訴訟時效還可以“拉長”,即中斷時重新計算,中止時,將中止時間段剔除后繼續(xù)計算。
3.訴訟時效的的特征
(1)訴訟時效不受當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發(fā)生權利消滅屬于法律事實中的事件。(2)訴訟時效具有強行性由法律規(guī)定的不得當事人自行約定或規(guī)定。(3)訴訟時效的效果是期間與事實的結合。(4)訴訟時效僅適用于請求權,但并非所有的請求權如物上請求權。(5)法官無權主動釋明并適用該時效的規(guī)定需要當事人提出適用該制度 訴訟時效的起算,也即訴訟時效期間的開始,它是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即從權利人能行使請求權之日開始算起。
二、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斷、中止和延長
1.訴訟時效的中斷。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fā)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時效期間統(tǒng)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訴訟期間中斷的法定事由:1、權利人提起訴訟。2、權利人主張權利。3、債務人同意履行義務。
2.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
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產生而使權訴訟時效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guī)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訴訟時效的中止應該具備以下條件:(1)訴訟時效的中止必須是因法定事由而發(fā)生。法定事由:不可抗力。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喪失行為能力。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行使權利。(2)法定事由發(fā)生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發(fā)生在最后6個月之前(訴訟時效期間)但持續(xù)到最后6個月時尚未消失,則產生中止訴訟時效的效力。(3)訴訟時效中止之前已經(jīng)經(jīng)過的期間與中止時效的事由消失之后繼續(xù)進行的期間合并計算。而中止的時間過程則不計入時效期間,為此,民法把時效中止視為訴訟時效完成的暫時性阻礙。我國的訴訟時效中止的效力,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后,時效期間繼續(xù)計算。中止前已經(jīng)進行的時效仍然有效,中止時效的法定事由消除后,繼續(xù)以前計算的訴訟時效至屆滿為止。(4)中止事由發(fā)生在訴訟時效期間最后六個月之前,但持續(xù)到最后六個月時仍然存在,則應在最后六個月(注意:這種情況下不能在中止事由發(fā)生時,就中止訴訟時效的進行)時中止訴訟時效的進行。
3.訴訟時效期間的延長
訴訟時效期間延長是指因特殊情況,法院對已經(jīng)完成的訴訟時效期間給予的延展。延長的對象: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特殊訴訟時效期間、最長訴訟時效期間均可適用延長。延長的條件:訴訟時效期間屆滿。權利人在時效期間內未行使權利確有正當理由。是否延長由法院決定。決定延長的期間必須適當。
三、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只適用于財產權中的債權性請求權。因此下列權利不適用訴訟時效:人身權的請求權財產性支配權:包括物權和知識產權抗辯權形成權存款本息的請求權具有無特定履行期限,存款人可以隨時請求金融機構兌付的特殊性,如果適用訴訟時效,會關系到民眾的生存利益,對于民眾的生存利益會帶來深刻影響,也不符合這個法律存在的特性,所以存款本息不適用。認購人是基于對國家和對金融機構的信賴購買債權的,他的投資具有類似于儲蓄的性質,所以由國債和金融債產生的支付體系請求權不應該適用訴訟時效?;谕顿Y產生的繳付出資的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主要是考慮到充足的資本是企業(yè)開展對外經(jīng)營活動的保障,也是對外承擔民事責任的擔保,足額出資也是公司法定義務,繳付出資請求權不應該受到時效的限制,否則有違公司資本充足的原則。.如果對物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那么,超過訴訟時效而被他人占有的財產就會成為無主物。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人身權、物權、知識產權受到侵害后權利人根據(jù)侵權行為要求對方承擔損害賠償?shù)恼埱髾嘤捎谑莻鶛啵允茉V訟時效的限制。
四、訴訟時效的分類
1.一般訴訟時效。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時效,這類時效不是針對某一特殊情況規(guī)定的,而是普遍適用的,如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guī)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限為二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边@表明,我國民事訴訟的一般訴訟時效為訴訟時效二年。
2.特別訴訟時效。指針對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而制定的訴訟時效。特殊時效優(yōu)于普通時效,也就是說,凡有特殊時效規(guī)定的,適用特殊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一條規(guī)定:“法律對時效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法律規(guī)定。”
(1)短期時效。短期時效指訴訟時效不滿兩年的時效。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guī)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p>
(2)長期訴訟時效。長期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在兩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訴訟時效。
《環(huán)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因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p>
《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條“有關船舶發(fā)生油污損害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三年,自損害發(fā)生之日起計算;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時效期間不得超過從造成損害的事故發(fā)生之日起六年?!币?guī)定訴訟時效為三年。
《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因其他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依照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訴訟時效為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