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勝
有人說:非“大家”不能教好語文。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是它確實道出了當好語文教師的一些尺度。一個語文教師,如果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和文化底蘊,要想教好語文,一定會顯得力不從心。
2004年5月,新世紀中語西部行在貴州省安順市講學,湖北宜昌第五中學特級教師朱莉萍老師在給安順市實驗學校初二年級的同學上“走進戲劇天地”的時候,以其戲劇表演功底,演唱了京劇、越劇、黃梅劇等劇種的片段,引來了在場觀摩老師們的陣陣掌聲,課堂氣氛非常輕松活躍。這節(jié)課,朱老師還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介紹了我國古典戲劇的種類和一些相關知識,播放一些戲曲片段。學生們除了對我國古典戲曲有了比較廣泛的了解外,對我國古典戲劇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后,朱莉萍老師在說: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老師不妨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新課程改革要求轉(zhuǎn)變觀念,要把過去教師的“交給你”變?yōu)椤皩W生自己來要”,變過去的“要你學為我要學”這就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沖動。第二天,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課程教學研究部張鵬舉教授在“關于語文個性化”的講座中談到,他說:朱莉萍老師的教學是成功的,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老師都做不到。因為,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都不可能具備朱老師的戲劇功底,不過我們大可不必驚慌,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可以揚長避短,個性張揚。
觀摩朱老師的示范課和聽了張鵬舉教授的講話,我們很受感動:一方面,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另一方面,我們要揚長避短,個性張揚。這兩點可能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努力方向。
什么是我們的長處呢?我認為,我們語文老師的長處應該是生活的積累和文化的底蘊;我們的另一個長處應該是我們與生俱來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上知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當然,假如說,要用這兩句話來要求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顯然近乎苛刻。但是,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如果連起碼的知識儲備都沒有,或者儲備甚少,那怎么能當好語文老師呢?有人說,數(shù)理化不懂就是不懂,這話的意思隱含著語文嘛不懂還可以裝懂,這就意味著天底下有多少語文老師都在混日子。
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與自然科學的性質(zhì)不同。語文有它的工具性又有它的社會性。由于語文作為工具,它有其使用規(guī)律和方法;同時它又是社會所有文化的載體,由于這個載體它承載的對象無所不包,承載的內(nèi)容更是包羅萬象。從這個意義上講,要當好一個語文教師,起碼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掌握語文這門工具;二是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語文這個載體中所包羅的東西。這就意味著“上知天文地理,下管雞毛蒜皮”,并且還要做到“世事洞明”。我們知道,如果這樣要求每一個語文老師,那么語文老師應該是神而不是人了,可是語文老師必定不是神。天地之大,世間萬物,語文老師又怎能包打天下呢?但是,轉(zhuǎn)念一想,語文老師雖然不是神,可以不必樣樣都精通,但也不能樣樣都不懂。語文老師可以不是數(shù)學家,但絕對不可以一點都不了解數(shù)學;語文老師也可以不必是航天員,但絕對不可以一點都不了解宇宙;語文老師可以不必包打天下,但絕對必須具有足夠的知識??磥?,語文老師似乎應該是“萬精油”——從書法上講,語文老師應該寫字漂亮;從思維上講,語文老師應該思維敏捷;從感情上講,應當充沛而豐富多彩;從語言上講,應該語音純正,口齒伶俐,邏輯性強;從知識儲備上講,語文老師應該廣泛涉獵,知曉天下;從才氣上講,語文老師應該能寫一手好文章。在今天法制的社會里,語文老師還必須懂得法律,品德高尚。語文老師的形象應該是智者,處事不驚,談吐不俗,高瞻遠矚,應對自然。語文老師近乎全才乃能堪稱“大家”了。當好一個語文老師并得到社會的認可,難矣!
盡管如此,筆者認為,語文老師必須盡最大努力,縮小與“大家”的差距,不斷向“大家”靠攏。
既然我們已經(jīng)知道,豐富的學識、睿智的頭腦、高尚的人格,也就是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是當好語文老師的先決條件,但是也必須知道個性的張揚才能促成揮灑自如、獨具魅力風格的形成。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們模仿前蘇聯(lián)的程式化教學,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人才警覺反思。之后又先后有人搬出了老祖宗的因材施教、教無定法;又有人提出“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的觀點。什么時候又強調(diào)“一桶水和一碗水的關系”,現(xiàn)在又提出“讓學生自個去取水的素質(zhì)教育”等等,今天我們又聽到“個性張揚”的聲音。這些探討,都不能簡單給予肯定或否定。前人所做的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對語文教學做了不同的思考,的確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經(jīng)驗。我們就在前人的探路中對怎樣才能教好語文就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
觀摩別人的把式,終歸是模仿,最終要走自己的路。有句俗話說得好“現(xiàn)教的歌兒唱不成”。強調(diào)學習,目的是借鑒而不是照搬。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個性,每個語文老師應該自有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每個語文老師應該自信一點,在虛心學習別人的同時,不妨砸斷鐐銬一展個人的教學風采——這就是個性張揚。
在浩瀚無邊的知識大海上,我們有理由相信,語文教師隊伍中,有文化底蘊,且充滿自信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是,要恰到好處地把握一節(jié)課的教學范圍和教學內(nèi)容而上好語文課,并能做到“舉重若輕,收發(fā)自如、游刃有余”的程度,這樣的人恐怕不在多數(shù)。據(jù)此,在觀摩上述幾位“大家”上課的時候,我們就發(fā)現(xiàn)他們不像我們平常的上課。我們平常上課總是那么呆板,不能突破教材,一個人在唱獨角戲。結(jié)果自個兒受罪,學生生厭。長此以往,老生常嘆,千篇一律,語文課死氣沉沉,毫無精彩。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苈柹硪粨u,跳出語文教學的窠臼而走自己的路呢?語文教學不能走自己的路的原因肯定很多,但是歸納起來,也許就這么幾點:一、不能高瞻遠矚,不能給自己現(xiàn)在語文的教學定位,說白了就是把握不了自己所教學的語文大綱的要求,所以只有抓住本本不放;二、對語文教學的目的也不是那么的明確,所以,為教書而教書,只能蒙在教材中搗鼓,至于教材外面的世界就不曾料想了;三、也許我們當中的很大一部分語文老師都善于觀摩而不善于思考,表現(xiàn)在常常對別人喝彩,可自己依然故我。針對這些現(xiàn)象,筆者認為,作為語文老師,首先思考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接著思考怎么辦。我們應該找準我們前進的大方向,在語文的教學里,首先要“吃透教學大綱”;其次,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選用的教學方法;第三,要充分利用我們“底蘊”的文化資源;第四,要展現(xiàn)我們駕馭課堂能力的“大家”風范——個性張揚。
精心準備也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上述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有章有法,層次分明,主次清楚,試想,即使文化底蘊再深,如果不去確定上課的內(nèi)容和確定上課的程序,不去確定這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那么會有順理成章的效果嗎?如果隨心所欲,有始無終,啟不是瞎忙乎。由此看來,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課前的精心準備,既要繼承語文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展現(xiàn)自我的個性才華,這才是當好一個語文老師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