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fā)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綜合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蔽覀兂浞掷眉亦l(xiāng)的文化資源,就有利于實現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huán)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思想。在課程結構中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到高中都開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通過實踐 , 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 , 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為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學生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那么,如何將綜合實踐課開展得有聲有色呢?
一、課本的理論與動手實踐相結合
常言道:理論指導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是實踐,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動手。但這一種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課本的理論學習。課本學習是一種符號學習,是對前人積累下來的認識成果通過各種間接學習的方式來獲得。實踐學習與文本學習的關系實際上是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教師講解與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關系。同時教師一定要注重實踐的深度,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與意義,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書本知識主要是一些理論,這些理論也有一個與實踐聯系的問題。這就要把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把教學活動上升到理論的層面來思考、把握,是教學實踐的理論性;把教學活動與社會生產生活實踐聯系,是理論學習的實踐性。
二、選好活動主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展并利用校內資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薄扒上眿D也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在進行實踐課時,一定要選好主題,讓學生有話好說,有事好做。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最好能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躍躍欲試,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比如根據大主題設立若干小主題有利益深入研究,比如說學校文明示范的爭取,要做到哪些呢?安全,文明,衛(wèi)生,兩操……又如由此專題引出彼專題繼續(xù)研究。
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是設計者、實踐者、體驗者、發(fā)展對象和評價者,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實踐,主動探究,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我們積極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要探究的問題或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組織、幫助學生通過游覽、考察、訪問、探究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及欣賞、創(chuàng)造、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品質。如:在對家鄉(xiāng)環(huán)境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圍繞“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為環(huán)保獻一計”等主題。
三、解放思想,打破定勢思維
哈佛大學中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索問題。” 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不鼓勵獨立思考,我們的教師應當對這些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惰性因素有足夠的重視,努力加以克服,善于接受新東西的開放態(tài)度,既能把課本外的新知識及時介紹給學生,從而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新事物的開放的思想觀念。解放思想,打破傳統(tǒng)思維定勢,調整思路,注重科學方法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活動中,由于分組進行,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勤學好問、勇于探索、互幫互助、公平競爭的優(yōu)秀品質。善于摸索、勇于探險,善于與他人合作、聯合公關,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四、活動內容的可操作性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實踐活動的能力,我們還結合地方實際,挖掘地方資源,開展以語文學科為主題的各種實踐活動,來拓寬語文知識運用的時空領域,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生活,關注大自然的情感。如“家鄉(xiāng)小茶館的尋訪”“給違規(guī)亂闖紅綠燈者的一封信”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開展調查研究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敢于創(chuàng)新的個性品質。教師應把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寓于活動之中。如我們開展“十個一”活動,要求每個學生“發(fā)一則現代科技信息”“收集一條科技小常識”“提一個科學小創(chuàng)意”“寫一則讀書筆記或心得”“編一份科技小報”等?;顒又?,同學們通過各種渠道積極搜集現代科技新信息,收集科技小常識。每個同學都作了讀書筆記,寫了讀書心得,還親自設計科技小報參加“六一”展評。此類活動,學生自己動手,不但學到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而且使閱讀和語言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更好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