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磊
以《說文·手部》形聲字為例對形聲字聲符表意情況進行考釋,分析未被許慎找出的聲符也表意的形聲字,可將這樣的形聲字大體分為兩類:形聲字的意義與聲符字的本意重合;形聲字表達聲符字的引申義。
形聲字 聲符 表意
一、聲符表義的理論依據(jù)
傳統(tǒng)的漢字構造說是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zhuǎn)注。其中,形聲字占全部漢字的80%以上,它既有聲符表音,又有形符表意。有一類特殊的形聲字,被先人學者發(fā)現(xiàn)它的聲符也表意,我們稱之為“亦聲字”。
雖然,從漢字和語言的關系來看,這種對漢字構造的說明比較簡單明了,也能夠反映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可是仔細研究就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對義符和聲符作用的認識流于概念化了。還有一些未被許慎歸為這類聲符表意的形聲字,其實它的聲符也具有表意功能,如“捋,取易也。從手寽聲”?!稘h語大字典》中“寽”字的第一個意項也是“采,以指輕輕摘取”。因此,“寽”也具有表意功能。
對于聲符具有表義功能的研究,廣為人知的便是王圣美的“右文說”:王圣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為“右文”。古之字書,皆從“左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從“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之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類,皆以“戔”為義也。(《夢溪筆談》卷十四)可見聲符具有表義作用,那么聲符又是怎樣表義的呢?是否所有聲符都與字義有一定的聯(lián)系呢?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因此,我選取《說文·手部》中的一些典型字作為研究對象,對這個問題做一個客觀的探究和回答。
二、手部字聲符表義解析
《說文解字》中的“手”部字有267個,以“手”做義符的字所表示的意義范疇包括手的組成部分:“掌”“拇”等;禮拜的動作:“揖”“攘”等;排擠的動作:“推”“抵”等;握持的動作:“操”“拑”等;撫摸的動作:“拍”“撫”等;搖動的動作:“掉”“搖”等;拔取的動作:“挺”“拔”等;打擊的動作;舉起的動作;手的狀貌等。在這些構成字中義符“手”是自已結(jié)構中重要的構成要素,它決定了行為動作的運行范疇和某些特征,表示了構成字的某一語義特征。但是它并不是字義結(jié)構中的核心義素,而聲符在一個構成字的釋義中也是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的。這樣的“形聲字”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
1.形聲字和聲符字本義重合
(1)“供”與“共”
拱:《說文·手部》:“斂手也。從手共聲?!薄稘h語大字典》中第一個義項:“抱拳或兩手在胸前相合,表敬意。”
共:《說文·共部》:“同也?!薄稘h語大字典》中第一個義項:“共同具有或承受?!彼募坠俏男误w是兩手上舉相合的象形,從“共”得聲的字多有“向上”義,“共”之本義為“拱”。
(2)“捋”與“寽”
捋:《說文·手部》:“取易也。從手寽聲?!毙鞛⒐{:‘寽‘捋本一字,相承增偏旁。《漢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采,以指輕輕摘取。”《廣韻·末韻》:“捋,手捋也,取也。或作寽?!?/p>
寽:《說文·爪部》:“五指持也?!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為:“同‘捋。用五指握著條狀物體向一端抹取。”段玉裁依《集韻》改“持”為“寽”,注云:“凡今用五指持物引取之曰寽?!狈矎摹皩湣钡寐暤淖侄嘤小白ィ 绷x。
(3)“援”與“爰”
援:《說文·手部》:“引也。從手爰聲?!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引,牽引。”
爰:《說文·爪部》:“引也,籀文以為車轅字。”李孝定《甲骨文集釋》:“按:(爰)字象兩人相引之形,自爰假為語詞,乃復制從手之‘援以代之?!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引,援引。也作‘援?!倍斡癫米ⅲ捍伺c《手部》‘援音義相同。凡從爰得聲的字有“引,牽引”義。
(4)“掍”與“昆”
掍:《說文·手部》:“同也。從手昆聲。”桂馥義證:“通做‘混。”《漢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同,混合?!?/p>
昆:《說文·日部》:“同也。”段玉裁注:“從日者明之義也,亦同之義也;從比者,同之義?!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同”?!队衿と詹俊罚骸袄?,同也,并也,咸也。”凡從昆得聲的字多有“都,同,混合”義。
(5)“換”與“奐”
換:《說文·手部》:“易也。從手奐聲?!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對換,給人一種東西,同時向他取得另一種東西?!?/p>
奐:《說文·大部》:“取奐也。”《漢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換取,后作‘換?!敝祢E聲通訓定聲:“奐,疑即‘換字之古文?!睆膴J得聲的字大都有“交換”義。
(6)“揚”與“昜”
揚:《說文·手部》:“飛舉也,從手昜聲?!睆埶椿铡都s注》:“揚之言昜也,謂手舉其物而飛動也,引申為凡舉之稱?!彪[含“展開”之意?!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飛起,升高?!敝祢E聲通訓定聲:“按:舉者本義,飛者假借。”
昜:《說文·勿部》“開也。一曰長也。一曰飛揚?!倍斡癫米ⅲ骸皬奈鹫?,取展開意?!敝祢E聲通訓定聲:“勿者,旗也,展開之象。”凡從昜得聲的字多有“展開”之意。
2.形聲字表達聲符字的引申義
(1)“攐”與“褰”
攐:《說文·手部》:“摳衣也,從手褰聲?!睆埶椿铡都s注》:“……謂懸持其衣也。……經(jīng)傳皆以褰為之?!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用手提起衣裳?!?/p>
褰:《說文·衣部》:“绔也?!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套褲?!币隇椋骸坝檬痔崞稹!狈矎腻降寐暤淖执蠖加校骸傲闷?,提起”義。
(2)“攕”與“韱”
攕:《說文·手部》:“好手兒,從手韱聲?!蓖躞蘧渥x:“古詩又曰‘纖纖素手,則知秦漢間借‘纖為‘攕。纖者,細也?!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手纖細貌?!?/p>
韱:《說文·韭部》:“山韭也?!倍斡癫米ⅲ骸吧骄?,謂山中自生者?!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是一種葉纖細的野生韭菜?!币隇椤凹殻 ?,凡從韱得聲的字大都有“細,小”義。
(3)“攘”與“襄”
攘:《說文·手部》:“推也,從手襄聲?!鄙坨航?jīng)正字:“此即退讓之本字。揖讓之讓,亦作此?!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退讓,退讓。”段玉裁?。骸巴剖质骨耙?,古退讓字如此作?!睆埶椿铡都s注》:“許以推訓攘,凡以手推人或物,皆有排斥義,故引申為攘除,猶除殃謂之攘耳?!?/p>
襄:《說文·衣部》:“漢令:耕謂之襄?!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解衣耕地。”段玉裁注:此襄字所以從衣之本義,惟見之于漢令也,引申之為除去。凡從襄得聲的字大都有“排除,攘開”義。
(4)“排”與“非”
排:《說文·手部》:“擠也,從手非聲?!薄夺屆め屟哉Z》:“非,排也,人所惡排也?!奔磁c他人意愿等相違背就會受到排斥。
《漢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推擠?!?/p>
非:《說文·非部》:“違也,從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違,違背?!币隇椤胺直场保矎姆堑寐暤淖执蠖加小氨畴x,分斥”義。
(5)“抵”與“氐”
抵:《說文·手部》:“擠也,從手氐聲?!薄稘h書·文帝紀》:“無知抵死。”顏師古注:“抵,觸也,亦至也。”《漢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排擠?!倍斡癫米ⅲ骸芭哦嗑嘁??!?/p>
氐:《說文·氐部》:“至也,從氏下著一。一,地也?!薄稘h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至,抵達?!币隇椤暗钟|?!狈矎呢档寐暤淖执蠖加小暗钟|”義。
(6)“抉”與“夬”
抉:《說文·手部》:“挑也,從手夬聲。”《漢語大字典》第一個義項:“挑出,挖出?!倍斡癫米ⅲ骸熬裾撸兴胍猿鲋??!?/p>
夬:《說文·又部》:“分決也?!薄夺屆め屟哉Z》:“夬,決也。有所破壞,決裂之于始終也?!币瓯硎尽胺珠_,產(chǎn)生空缺”,凡從夬得聲的字大都有“決裂,挑選”義。
三、手部字聲符表義的理論價值
“右文說”固然為聲訓開辟了一條新路,但由于局限于字形,仍然不能圓滿的達到因聲求義的目的。正如章炳麟在《文史·略例庚》中說“昔王子韶(即王圣美)創(chuàng)作‘右文說,以為字從某聲,便得某義、然以一致相衡,即令形聲攝于會意?!睂Α墩f文·手部》267個字的初步考釋讓我們發(fā)現(xiàn)形聲字中聲符具有表義功能的字的確占據(jù)著很大一部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聲符都能夠表義或者與意義有著一定聯(lián)系,因此我們試圖以手部字為例對“右文說”的一些疏漏進行一個客觀的補充。最大程度的不把復雜的漢字系統(tǒng)簡單化,輕易斷言“凡從某聲,皆有某義”,而是盡可能的以一個更為審慎的態(tài)度來看待聲符具有表義功能這一理論學說。
參考文獻:
\[1\]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8.
\[2\]\[清\]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3\]\[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1984.
\[5\]\[清\]王筠.說文釋例.中華書局,1987.
\[6\]\[清\]王筠.說文句讀.中國書店,1983.
\[7\]王玉心.漢字認知研究.山東大學出版社,2000.
\[8\]周大璞.訓詁學初稿.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
\[9\]馮瑛.訓詁學筆記整理.
\[10\]杜衡聯(lián).表達聲符字本義的亦聲字及聲符字意義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