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保華
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學習,把全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可操作性的教學行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我們教師長期思考的課題。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認識和做法。
一、關愛每一個學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學生的內心思想、愿望、感情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首先應是學生心靈的征服者,其次是學習的指導者。只有在感情上打動學生,才能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良好的情緒,從而產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和興趣。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就越大,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梢娪行Ы虒W必須致力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以快樂、成功的享受。
例如,本人講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簡單的旋轉作圖》一課,離下課還有10分鐘,學生們都在獨立做作業(yè),這時有一位成績一般,平時不愛問問題的女學生舉手問我:“老師,你講的旋轉作圖我不太明白,尤其是找對應點的規(guī)律我還是搞不清楚?!庇谑俏以敿毜匕炎鲌D的過程給她講解,并指出作圖的關鍵是要找出圖中每個點,每一個對應點的旋轉角度是不變的。我再讓她自己動手操作,最后她懂了,也樂了,如同獲得了一個大勝利。
二、指導預習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預習是學生學習環(huán)節(jié)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要讓讓學生盡量做好課前預習,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可先列出預習提綱,提綱內容必須有利于歸納課本知識并具有啟發(fā)性,是學生的預習有計劃、有目的。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學習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更適合自主個人探討,我精心設計好問題提綱:①什么是配方法?如何描述?②配方法的關鍵一步是什么?③配方法的一般步驟是什么?④通過配方之后,實際上是用什么方法進行解一元二次方程?你會嗎?⑤比較當二次項系數為1和不為1時,配方步驟有何不同?有何聯(lián)系?上課時教師再與學生共同探究提綱的答案,并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學生對知識能掌握得更牢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精心引導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課堂45分鐘是一節(jié)課的常數,這表明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講得時間愈多,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愈少。因此在教學中要實現教師的角色轉換,由主導者變?yōu)橐龑д?。引導者先要看教學設計中師生對學生的占有量。教師和學生活動總量均應在課前備課、整合問題情境、教學設計考慮之列。
首先課前應精心備課,粗線條地設計,使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有機結合;其次是整合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透過表象,把隱含著的深層意思挖掘出來。
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給學生以充分思考的空間,把問題教給學生,讓他們在交流探究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這樣能夠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指導練習,及時反饋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在指導學生的練習教學中,我通常注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具體做法是:1.聯(lián)想教材,習題中出現哪些數學概念或有關定理?它們是怎樣論述,分析的?2.聯(lián)想教學內容,習題中出現的概念或定理在課堂上老師是否講過?應怎樣應用概念或定理解題?3.聯(lián)想練習,本題中的內容在以往做過的練習中是否出現類似的情形,解答的方法和要領是什么?4.注意定理、公式成立的條件有時還要根據題意畫示意圖,幫助分析,5.引導學生多反思,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分析同一類教學問題,多途徑解答。
總之,如何提高教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遠的課題,只有我們教師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合理運用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發(fā)展學生的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