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奎
一邊是意大利遠(yuǎn)離戰(zhàn)火的故鄉(xiāng),一邊是洞庭山長滿茶樹的山巒;一邊是送別心上人奔赴戰(zhàn)場的盼望與惦念,一邊是療救戀人直至失去生命的幸福與憂傷。從意大利到洞庭山,從提拉米蘇到碧螺春,從那個說著“帶我走”的女子,到那個用至情培育茶樹的姑娘,她們在不同的城域、不同的時代以樸素的方式,讓我們清晰地聽到了她們心跳的聲音。
傳說當(dāng)然只是傳說,但每個故事在“傳”與“說”的過程中,之所以能夠被銘記,除了其獨有的情節(jié)外,更主要的還是其中的情已化入聽者的心中。使得人們在一舉手一投足、一低眉一仰望的瞬間,這種情感便升騰成一片云霧,將你我籠罩其中,卻而難止,揮而不去,直至潸然淚下。
人生存于世間,總是習(xí)慣于以我為主體,以我的情感審度客觀物象,于是春花秋月有了我的笑容,風(fēng)云雨雪有了我的聲音,自然,在一個個凄美動人的傳說中也少不了我的眼淚。我們樂于“以我觀物”,自然就“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了。所以,皓月當(dāng)空,我們會遙望阿爾忒彌斯;星漢燦爛,我們會祝??椗c牛郎。在人類共通的情感下,我們從不愿苛求傳說的真?zhèn)?,因為,我們是在借著這些故事,來訴說你我心中的語言。
從提拉米蘇到碧螺春,從西方到東方,人物的更替,情節(jié)變換,沒能羈絆我們對美的追尋。在一個個唯美的故事里,我們都在尋找著我們的影子。
藝術(shù)超越了國界,是因為情感超越了藝術(shù)。正因如此,我們看慣了水墨山水后,看到西方油畫時并不感到陌生,看慣了中國石窟后,再看到希臘雕塑同樣會感到震驚。所以,當(dāng)中國的長城遇見了埃及的金字塔時,提拉米蘇也遇見了碧螺春。
當(dāng)意大利的一顆流星劃過我頭頂?shù)奶炜眨高^窗欞,我也聽到了自己心跳的聲音。
遇見古城
當(dāng)我踏上第一塊古舊的石板,眼淚就已在眼底打轉(zhuǎn)了。
這座小小的古城,沉寂了多少身影,寂寞了多少故事啊。
斑駁的石板路,藏著畢畢剝剝的聲音。踱過的腳步,雖沒有痕跡,但也留下了淺淺深深的記憶。風(fēng)雨侵蝕過的墻磚是一個又一個面孔,離人遠(yuǎn)逝后,還在演唱著舊日的歌謠。
隔著歷史的風(fēng)塵,我看見和我一樣的人,在蒼涼的古道上,慢慢地行走,映著昏黃的夜色和匆匆趕路的人。
鐘鼓樓,落滿了塵灰,聽不到晨鐘暮鼓,望不到斷雁炊煙,淹沒了陣陣搗衣的砧聲。我想,這里也一定有過很多寂寞的故事,落寞的人,但都被那時光布上了一層灰塵,任憑游人腳步的叩問,卻不肯將往事拆封。
“鐘鼓樓中,終古鐘鼓撞不斷;風(fēng)凰塔縫,奉皇風(fēng)凰引難鳴?!比缃襁@里除了匆匆的背影,還有誰愿意停下腳步,留下身影,回想那暮鼓晨鐘的傳說,凝視那過去的聲音呢?
站在這面大鼓面前,我想象自己就是那個擊鼓報時的人,每天按時站在這里,揮舞手臂,敲擊出時間的聲音。然后再在時間的催促下,守著我的故事慢慢老去。
夫子廟里好安靜啊,這個天子曾經(jīng)祭拜過的地方,也未能免去秋日的冷清。寂寞的狀元橋,孤獨的先賢牌位,都淹沒在了紛紛的落葉中。論語墻上的種種語句,碑林里幾塊殘破的石碑,是在講述著一種光明,或是講述著一個個可以穿透歷史而又容易被人淡忘的故事。這里曾飄蕩過多少先賢誦讀的聲音,留下過多少來往的腳步,可這些,始終敵不過榮枯的歲月。
在滿地的落葉上,我坐了好久,我看見黃葉依舊在墜落,聽見了它落在我肩上的聲音。拾起幾片,夾在了背包中的《詩經(jīng)》里。透過枝條我看見了悠遠(yuǎn)的天空。
走過狀元橋,走出夫子廟的角門,我沒敢回頭張望。
城墻在歲月的流洗中顯得更加靜默了。獵獵的秋風(fēng)越過城堞,似乎要說出它所見證過的往事。但我沒有傾聽,我知道,這有過兵士的廝殺,有過慈母的盼望,有過戀人望穿的眼神,那斑駁的石塊,早已鐫刻了他們的足印。
撲面而來的秋風(fēng),黯淡了夕陽,古老的城墻越發(fā)顯得滄桑。踱步其上,不禁暗暗想起“挑兮達(dá)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可惜的是,我不是那個在城樓上“挑達(dá)” 的人。
站在城墻的這頭,向西邊望去,正好可以看見夕陽。
在這座古老的小城里,我能聽見各種聲音,卻遇不到熟悉的人。
還記得,當(dāng)我踏上第一塊古舊的石板,眼淚就已在眼底打轉(zhuǎn)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