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中 盧樹昌 等
摘 要:通過設計滴灌施肥與傳統(tǒng)水肥兩種不同模式,對水肥利用效果進行比較研究。試驗結果表明,設施菜田采用灌溉施肥技術具有良好的節(jié)水節(jié)肥效果,能夠提高蔬菜產量和收益。與對照相比,灌溉施肥技術節(jié)省水肥藥分別為52%,46.4%,42%,提高產量20%,純收益提高35.5%。該研究為今后水肥一體化技術在設施菜田的推廣應用提供一定的科學參考依據。
關鍵詞:設施;黃瓜;灌溉施肥;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S642.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06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ertigation Technology in Greenhouse Cucumber in Wuqing Region
XIAO Jian-zhong1 , LU Shu-chang2, WANG Rui2, GAO Ru-tai3
(1. Wuqing Vegetables Service Station, Tianjin 301700, China; 2.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3.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By designing the two comparative treatment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and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water and fertilizer us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rtigation technology had good water-saving effect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to improve yield and income in greenhouse vegetabl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saved fertilizer rate of 52%, water-saving rate of 46.4%, pesticides-saving rate of 42%,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and net benefits by 20%, 35.5%, respectively. This research provided som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spreading fertigation technology in greenhouse.
Key words: greenhouse;cucumber;fertigation;application effect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施肥與有壓水源灌溉有效結合起來的一項農業(yè)技術,按照作物的水肥需求,根據土壤墑情和養(yǎng)分狀況,通過低壓管道系統(tǒng)將水分和養(yǎng)分以較小的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中的綜合技術[1-3]。對滴灌而言,由于濕潤范圍僅限于根系集中的區(qū)域,使得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滴灌在灌水時地面不出現(xiàn)徑流,從澆地轉向澆作物,減少了作物的棵間蒸發(fā),減少了無效的田間水量損失[4-6]。目前,在棉花、黃瓜、番茄等經濟作物上,水肥一體化技術已體現(xiàn)較好的效果。
天津市是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地區(qū)之一。2000—2011年,人均水資源量平均為95.4 m3,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7%。2011年,農田灌溉用水約11.3億m3,約占水資源總量的73%[7]。傳統(tǒng)的大水漫灌形式普遍存在,水的利用率低于70%。施肥方法不科學,肥料施用比例不合理,一般采用淺施,撒施、沖施比較普遍,肥料的當季利用率只有30%左右[8]。面對水資源緊缺、蔬菜生產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農業(yè)生產者為求高產,盲目大水大肥,不僅浪費寶貴的水肥資源,增加了生產成本,還導致蔬菜產品風味降低、品質變劣[9-11]。本研究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和傳統(tǒng)畦灌沖施肥兩種水肥管理模式,探討灌溉施肥技術的應用效益,旨在為天津設施菜田水肥優(yōu)化管理提供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試驗于2011年8月在天津市武清區(qū)大孟莊鎮(zhèn)無公害蔬菜基地進行。溫室面積334 m2。供試蔬菜為黃瓜,品種為津優(yōu)35。供試土壤質地為中壤,有機質水平較高,氮磷鉀含量較高,存在輕度鹽化現(xiàn)象,其理化性狀如表1所示。
本試驗分為對照區(qū)和試驗區(qū)。
對照區(qū)(常規(guī)水肥管理區(qū)):灌水方式為畦灌,每公頃灌水量為702 m3,灌水次數為18次;采用商品沖施肥倍利特(N 16%、P2O5 4%、K2O 18%、中微量4%)和硼鈣鉀寶(N 18%、P2O5 4%、K2O18%、CaO 8%)作為追肥。每公頃施肥量(氮磷鉀折純)為265 kg,施肥次數為10次。
試驗區(qū)(水肥一體化區(qū)):灌水方式為滴灌,每公頃灌水量為505 m3,灌水次數為12次,采用按黃瓜微灌施肥方案配制的專用滴灌配方肥進行追肥。每公頃施肥量(氮磷鉀折純)為153 kg,施肥次數為11次。
試驗整地時,施足底肥(底肥為豬雞糞,每棚4 m3、三元復合肥24 kg、過磷酸鈣30 kg);2011年8月17日播種,8月23日出齊苗,種植行距約65 cm,株距約30 cm;每10~15 d施1次肥,每8~12 d灌1次水,每次灌水大約持續(xù)2~3 h;每次收獲時記錄小區(qū)產量。同時,統(tǒng)計日常管理所需費用。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區(qū)土壤養(yǎng)分狀況
為了更好地開展試驗,筆者同時進行了武清區(qū)設施菜田土壤養(yǎng)分狀況的調研測試。調研結果顯示,設施菜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在中等偏上水平,全氮處于中等水平,磷鉀水平很高,尤其土壤磷。相對糧田來說,設施菜田土壤肥力明顯高于糧田,并出現(xiàn)碳氮比下降的情況,碳氮失衡問題顯現(xiàn)(表2)。這表明當前設施菜田投入過高,投入結構不合理,引發(fā)土壤養(yǎng)分失衡。長期下去,必然導致土壤質量下降,影響蔬菜生產。因此,開展優(yōu)化設施菜田水肥研究非常必要。
2.2 不同處理對設施黃瓜產量與收益的影響
試驗表明,在灌溉施肥模式下設施黃瓜產量為148 740 kg·hm-2,收益為44.6 萬元·hm-2,較農民傳統(tǒng)水肥管理模式下產量和收益均增長20%,增幅明顯(表3)。
2.3 不同處理下節(jié)水、節(jié)肥狀況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滴灌施肥處理(試驗區(qū))肥料施用量(N+P2O5+K2O)為1 680 kg·hm-2,較畦灌沖肥處理(對照區(qū))減少966 kg·hm-2,節(jié)肥36.5%。肥料投入費用滴灌施肥處理較對照低12 420元·hm-2,節(jié)約肥料費用46.4%;滴灌處理(試驗區(qū))灌水總量為6 060 m3·hm-2,較畦灌處理(對照區(qū))降低6 570 m3·hm-2,節(jié)水率52.0%。滴灌下灌水成本為1 872元·hm-2,較對照節(jié)約灌水成本為2 028元·hm-2??梢姡喂嗍┓誓J皆诠?jié)約水肥資源與成本方面比較明顯(圖1、2)。
2.4 不同水肥管理模式總體經濟效益分析
滴灌施肥模式總體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現(xiàn)在水肥藥投入和人工成本方面降低幅度明顯。其中,灌水投入成本降低52%,肥料投入成本降低46.4%。另外,灌水量降低,大棚相對濕度降低明顯[12],病蟲害發(fā)生程度明顯減輕,農藥施用量隨之降低,農藥投入成本降低了42%。水肥藥投入降低,大棚管理中人工投入也有所下降,人工投入成本較農民習慣管理降低17.5%;設施蔬菜采用滴灌施肥技術,水肥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病蟲害發(fā)生率降低,改善了蔬菜生長的環(huán)境,從而促進蔬菜產量的提高。試驗結果顯示,黃瓜產量提高帶動收入增加7.45萬元·hm-2。由此滴灌施肥技術收到的節(jié)本增收效益達9.37萬元·hm-2,純收益較農民傳統(tǒng)管理模式提高35.5%??梢?,水肥一體化技術效益比較明顯(表4)。
3 小 結
滴灌施肥技術模式與傳統(tǒng)畦灌沖肥模式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在土壤地力較高、水肥投入量高的試驗區(qū),應用灌溉施肥技術模式效果明顯。設施黃瓜產量為148 740 kg·hm-2,較農民傳統(tǒng)水肥管理模式增長20%。滴灌施肥模式水肥藥投入和人工成本方面降低幅度明顯,其中,水肥藥投入分別降低52%,46.4%,42%,人工投入成本較農民習慣管理降低17.5%;滴灌施肥技術節(jié)本增收效益為44.6萬元·hm-2,純收益較農民傳統(tǒng)管理模式提高35.5%。水肥一體化技術效益比較明顯,在天津地區(qū)設施菜田具有較高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 鄭育鎖,陳子學,肖波. 溫室黃瓜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效應分析[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7, 13(1):26-28.
[2] 馬建芳.蔬菜水肥一體化高效節(jié)水技術試驗研究初探[J].天津農林科技,2008,6(3):6-8.
[3] 張翠英,薛鳳蓮,張建玲,等.保護地番茄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研究[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2(1):57,64.
[4] 劉建英,張建玲,趙宏儒.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現(xiàn)狀、存在問題與對策及發(fā)展前景[J]. 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6(6):32-33.
[5] 龐云,張俊生,張志,等.滴灌條件下無土栽培番茄不同水肥處理與土培畦灌比較試驗[J].華北農學報,2006(S3):41-43.
[6] 王玉明.達爾罕茂明安聯(lián)合旗馬鈴薯膜下滴灌效益分析[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0(3):42-43,64.
[7] 天津市統(tǒng)計局.天津統(tǒng)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2.
[8] 李錚,王晉民,王海景. 蔬菜日光溫室問題調查與水肥一體化技術探討[J].土壤,2006,38 (2):223-227.
[9] 陳芝花.寶坻區(qū)設施農業(yè)效益現(xiàn)狀分析及改進措施[J].天津農業(yè)科學,2010,16 (1):133-135.
[10] 劉明池,劉向莉.不同灌溉方式對番茄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 2005, 20(1):93-95.
[11] 王艷莉,楊曉風.興安盟水稻水肥雙節(jié)技術及效益分析[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8(5):85.
[12] Bazyosef B,Sagiv B. Response of tomatoes to N and water applied via a irrigation system [J].Nitrogen Agron J,1982,74:6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