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基
提出“教育走向生本”的郭思樂教授曾經(jīng)說過:教有限而學無限,教有形而學無形,只有依靠學生的學才能優(yōu)于教師的教。我在課堂教學中也深深地體會到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正如教育專家所說:知識不是教會的,是建構的,建構的過程就是不斷地用心使用知識的過程。大家都知道,知識必須轉化為“熟練技能”才有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致力于真正教會學生建構知識,讓學生覺得學了有用,學了有益。
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的是弘揚人文精神,堅持實施對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fā)。在閱讀教學中,我們關注的不是教師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學生自己能否對語文這門學科進行琢磨。也就是則重于讓學生進入一個主動學習語文的狀態(tài)。
我在教學中做得最多的一點是:讓學生做他們能夠做的事。
一、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學習,讓學生作主
學習語文,要掌握基礎知識,生字生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我在講新課前,總喜歡把每篇課文的生字生詞,作為預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把不懂的弄懂。上課時,利用5分鐘時間進行檢查。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了不管對象一視同仁地要去識幾個同樣的字、釋幾個同樣的意的現(xiàn)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基礎比較好的同學的厭煩情緒。而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就要注重督促落實,字詞關一定要過。
二、課文學習內(nèi)容的整理,讓學生作主
對一篇課文的學習,不同個體的閱讀體會是不同的,關注度也是不同的。通過讓學生自己整理課文的學習內(nèi)容,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整理的結果在堂上交流時在小組中發(fā)言,然后由小組推薦好的在堂上宣讀。如果他們理解得不到位、不準確,可通過教師的教學進行修正、補充。這樣,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人意識,又在訓練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我在教七年級第一冊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生字詞的學習這一塊,學生除了弄懂課后注釋的生字詞外,還有不少同學注意到“顫抖”這個詞的意義和“落”這個字是多音字。在課文內(nèi)容整理這一塊,學生有關心“我”的最后勝利的,有對小伙伴們的“開溜”和杰利的表現(xiàn)提出異議的,還有對“我”的父親指導“我”走下懸崖表示極大認同的,這些整理出來的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悟出一點生活哲理。所以,當學生把整理出來的一些感悟展示出來時,還有同學把它抄寫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而在《故鄉(xiāng)》一文的詞語探勝中,學生在體會“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币痪渲械摹皺M”字,比較好的理解是:橫是平躺著的形象,遠遠看去死氣沉沉,沒有一些向上的景象,與“蕭索”、荒涼的意境十分和諧。有一個學生概括出,從畫畫的角度看,房子低矮,又靠著地平線,這樣看遠處的房子,所以給人“橫”的感覺。說明魯迅寫作很客觀,用詞很準確。還有一個學生根據(jù)方言的意思進行理解,說這個“橫”字用擬人手法,突出村子的懶散、無聊的特性。學生的這種理解雖然淺了一點,但善于動腦筋,有自己的獨特思考,值得肯定。當然,不能忽略學生對文本意義的隨意解釋。不同的人對同一語文形式會有不同的理解,但并不等于對文本可以任意解釋。忽視了文本的規(guī)定性去作空中樓閣式的建構,文本就成了一種可以隨意扭曲的東西,語文課就會可悲地成為一門沒有標準的課。因此,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整理學習內(nèi)容時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做好把關工作,進行修正,糾偏。
三、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作主
現(xiàn)行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在每單元的未尾都安排有綜合性學習的內(nèi)容。為了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這個學習欄目里,我讓學生作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開展語文活動,選擇了同一內(nèi)容的學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自己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來收集整理資料,以備在堂上進行展示。由于讓學生自己選擇,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大,結果往往出乎老師的意料。如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漫游語文世界”這個綜合性活動中,有學生根據(jù)廣告及短信進行修辭方法的學習,極大地拓展了活動的內(nèi)容,也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又如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戲曲大舞臺”綜合活動中,我們的學生十分感興趣,因為當?shù)氐幕泟∷交锞侄加谢顒?,有個別學生的親戚也有參加,所以,他們找來粵劇唱段、黃梅戲唱段、京劇唱段來作比較,還饒有興致地學唱“唱臉譜”,最后以該節(jié)目參加學校每年一度的文藝演出。
四、單元課文的自讀篇目,讓學生作主
新教材的內(nèi)容多,如果都由老師去精講,是不夠時間的,我們在教學中采用每單元精講一兩篇,自讀兩三篇的方法,自讀的課文注重給學生自學的機會。一篇文章學什么,由學生小組討論后確定,目標定好后,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討學習的要點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24課那兩首散文詩,學生確定的學習目標是朗讀;師生共同商定的學習要點是朗讀的要求,完成任務的方法是,學生先背誦,然后根據(jù)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在班上分小組朗讀,選出優(yōu)勝者在班里競賽,評委也由學生擔任。這樣,自讀課文的學習就會讓學生學得很有趣味。
除了以上的幾個內(nèi)容,我還注意在精讀課文時讓學生自己進行對比學習。象八年級下冊的《小石潭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文章,釋詞、譯句等內(nèi)容及三篇課文的共同點我都采用讓學生自我完成的方式來處理,當學生有了能做而又可做之事時,他們的學習動力是無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