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 要 長征精神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從她孕育到形成,成為指導我們思想的法寶,值得大力弘揚。
關鍵詞 長征精神 強大精神力量 大力弘揚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偉大的長征精神是:“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為民為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敢于犧牲一節(jié)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長征精神為中國革命不斷地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并大力弘揚。
一、長征精神的孕育與形成
(一)人民、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的形成。
1934年,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紅軍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在外強入侵、內戰(zhàn)連年不斷,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時,以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為重,毅然決定萬里轉戰(zhàn),北上抗日。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歷經(jīng)千辛萬苦,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彪炳史冊的英雄壯舉,逐漸地形成了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的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長征的兩年中,紅軍主動在我國的西南地區(qū)轉戰(zhàn)一年零九個月。積極宣傳抗日思想,使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和革命主張深入民心,提高了全黨的政治覺悟和革命意識。艱苦、殘酷的斗爭實踐,磨煉了全黨的意志品質,把相互的階級感情升華為崇高的革命理想。
(二)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的形成。
黨領導的紅軍在長征期間,始終處于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圍追堵截中進行了無數(shù)次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所到之處經(jīng)受住了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烤煉,每前進一步都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以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在艱苦卓絕的征途中激發(fā)并升華了全黨、全軍將士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錘煉了不畏艱難、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所向無敵,壓倒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
(三)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的形成。
在長征中黨召開了多次重要會議,解決了關乎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思想、組織路線、軍事路線問題,鞏固了紅軍的團結和統(tǒng)一。結束了王明為首的錯誤領導,確立了以毛澤東為首的軍事思想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真正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軍事斗爭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實事求是地解決中國革命事業(yè)中遇到的具體的重大問題。從而實事求是也就成為了黨領導和指揮戰(zhàn)爭的根本的思想方法。也從此一改紅軍在戰(zhàn)略全局上處處被動并屢受挫折的局面。全面開始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新局面。
(四)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精神的形成。
在長征中戰(zhàn)勝了張國燾分裂主義行徑,兩河口會議后更堅決地堅持執(zhí)行了北上主張。全黨自覺地顧全大局,堅決執(zhí)行命令,不惜犧牲個人和局部利益來確保全局的勝利。全黨、全軍各部分則能密切協(xié)同,合則能步調一致,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大家同仇敵愾,以高度的階級友愛和革命責任感同甘共苦,情同手足。錘煉出了鐵的紀律,做到了無論環(huán)境多么險惡、艱苦,情況多么危急,都嚴格地遵守黨和軍隊的紀律。
(五)依靠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的形成。
長征時如果不依靠群眾,同群眾保持血肉聯(lián)系、生死相依、患難與共是不會取得勝利的。發(fā)生在涼山著名的“彝海結盟”的故事,就是團結群眾,反對敵人的縮影。如果當時沒有讓群眾認識到紅軍是一支屬于咱老百姓的隊伍,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而敢于流血犧牲,沒有得到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長征也就成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革命也就被軍閥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了。所以只有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感召群眾,群眾也才會竭盡全力支援紅軍,實現(xiàn)戰(zhàn)略大轉移,譜寫出黨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動人篇章。
二、時刻牢記長征精神是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深刻牢記長征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牢記長征精神,就是牢記黨和紅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高尚的工作作風,讓她鐫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學習和領會她的內涵和精神實質,在具體的工作和實踐中克服艱難險阻,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不斷地錘煉我們的政治智慧和過硬的政治本領,豐富和完善長征精神,讓她代代相傳,成為我們學習、工作、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
(二)發(fā)揮長征精神的紅色資源優(yōu)勢,使之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軟實力。
紅軍長征留下了眾多的革命歷史遺跡。僅遵義會議、瀘定橋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就多達60余處,紀念場館500多處。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傳承著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斗爭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經(jīng)久不衰的精神豐碑。充分發(fā)揮好這些紅色資源,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小康社會,富民惠民,努力改善民生的實踐過程中使長征精神成為指導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軟實力。
(三)用長征精神來勵志、育人,成為激勵我們的強大精神力量。
長征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黨魂、軍魂,她需要的是對黨的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無限熱愛。用來勵志、育人是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動教材。開展“學黨史、學傳統(tǒng)、學英模”,強化我們的政治思想意識,是核心任務,強化民族意識,牢記宗旨,不辱使命,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是根本工作。
三、大力弘揚長征精神,長遠把握形勢
(一)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黨的絕對領導。
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無論環(huán)境怎樣復雜多變,無論遇到何種風險與考驗,都要堅定理想信念毫不動搖。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自己的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凝聚成戰(zhàn)勝一切的力量,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堅決抵制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培育“核心價值觀”。
要以長征精神為生動的教材,培育我們自覺踐行“愛黨、愛國、愛民”、“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的核心價值觀,并使其蘊含在我們做事為人的基本原則、思想精神、工作作風中,用以校正我們的人生航向。以高尚的理想情操、高尚的人生追求去獲取崇高的榮譽。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浪潮中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與政治智慧。
(三)修習修養(yǎng)文化素質,提高工作能力。
辯證地學習、創(chuàng)新、探索科學文化的發(fā)展方向,確立“科學發(fā)展觀”、“中國夢”的系列理論為修習、修養(yǎng)的根本。不滿足現(xiàn)狀,錘煉文化素質。形成有適應新環(huán)境、新形勢的綜合辦事的本領,真抓實干的工作能力,確保工作任務的有序開展,直至順利完成。
(四)保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不動搖。
在富民惠民的過程中植根于民、服務于民,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密切聯(lián)系群眾,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發(fā)揚“親民、愛民、敬民”的光榮傳統(tǒng),鞏固人民群眾這個根本的執(zhí)政根基,堅決做到取信于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真心實意、腳踏實地為民辦成事、辦好事,同人民群眾共享國家富強、人民富足安康的社會成果?!?/p>
(作者單位: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委黨校)
參考文獻:
[1]《江澤民文選》第一卷,(把長征精神一代一代傳下去)人民出版社.
[2]《科學發(fā)展觀重要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3]田修思.長征精神耀西南.《求是》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