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
“中國夢”是國家能給每個人提供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是個人在跌倒之后,還能勇敢繼續(xù)
編者按:“中國夢”,就是要讓社會的普羅大眾皆有出彩的機會。只不過,對有些人來講,“中國夢”的實現(xiàn)重在給予機會和公平的起點;對有些人來講,“中國夢”的實現(xiàn)則在于自我去尋找實現(xiàn)更美夢想的平臺和加速度的能量。
本文以楊瀾為例,讓我們看到“中國夢”呈現(xiàn)在具體的個人身上,是多么的變化多端和精彩紛呈。
關(guān)于“中國夢”,在記者曾聽過的相關(guān)演講中,有兩段話印象深刻。
其一,龍應臺講:“我深深盼望見到的,是一個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這樣的中國,因為自信,所以開闊;因為開闊,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韌、更長遠?!?/p>
其二,易中天說:“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來做了三個夢:天下夢、國家夢、個人夢。天下夢是大同夢,國家夢是強國夢,個人夢是幸福夢。它們互為前提、彼此成全?!彼麖娬{(diào)尊重個人意志,給予選擇自由,“我們現(xiàn)在的‘中國夢,就是可以不再集體做夢,可以在同一個體制下,同一個框架里做夢”。
就“中國夢”這個主題,我們的采訪對象是楊瀾。楊瀾曾被評為“能推動中國前進,重塑中國形象”的新時代女性代表,她的“中國夢”是怎樣的?
“中國夢”之初悟
不只是喉和舌,還要有腦和心
“知性優(yōu)雅的著名媒體人、最有影響力的中國女性……”面對這些稱呼,楊瀾笑了:“這太可怕了,千萬別這么講。如果把本職的工作做好,很多榮譽會向你聚集。對我來說核心的東西沒有改變。我是做媒體的,其他的社會角色都是逐漸附加的,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最初就是想成為一名職業(yè)女性而已?!?/p>
1990年,楊瀾將從北京外國語學院(1994年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yè)的那一年,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去北外招主持人,這也是改革開放以后央視第一次在社會上招聘。
“他們想找一個甜美、純情的女主持人,我想,為什么不能有一個職業(yè)女性的形象?女性為什么不能在電視上表達自己獨立和成熟的見解?為什么只能做陪襯和輔助性的工作?其實我最初進傳媒圈,就是有這么一點不服氣?!?/p>
《正大綜藝》大概是央視第一個不需要主持人按部就班念稿子的節(jié)目,可以說自己的感受和好惡。在節(jié)目中,由趙忠祥代表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相對中庸的觀點,而楊瀾更多地代表有一定國際視野、有一點叛逆精神的年輕人,一老一少,形成某種沖突又愉悅的氣場。
“感謝趙老師能允許我對他進行調(diào)侃,我將這稱為柔性的對抗,其實這都預示著時代不一樣了?!?/p>
但仍有一件事情還是可以反映當時整個輿論的環(huán)境跟今天有著多大的不同。楊瀾回憶道:“在一期《正大綜藝》節(jié)目中,我說,‘希望我們的節(jié)目能夠為大家在茶余飯后增添一些生活的樂趣。為了這句今天聽來平常的話,我當時還受到了批評。領導說‘我們的媒體是教育人民、引導人民的,怎么能是茶余飯后的樂趣呢?!?/p>
如今聽著像笑話,但也說明了我們社會的進步。楊瀾說:“過去電視主持人只被強調(diào)喉舌的作用,只是喉和舌,而不是腦和心。從我們那一代開始,已經(jīng)逐漸允許讓你有腦和心了,有時候不在于你能說什么,還在于你可以不說什么。你有沉默的權(quán)利,這一切都給個性以空間。”
什么是“中國夢”?楊瀾說,就是喚醒民眾意識,有越來越多的腦和心。這樣的中國才會進步。
“中國夢”之抉擇
增長自己的才干總不是錯的
楊瀾仿佛是一路都被光環(huán)簇擁的人,但她自己卻說:“其實我從來沒有順利過。剛做主持人第一年,節(jié)目組想換掉我。我那時也有委屈和恐慌,剛進入社會時是被選擇的狀態(tài),你不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那次驚嚇,也鞭策我去學習電視臺前幕后的其他知識?!?/p>
兩年后,楊瀾拿到了全國社科專題類節(jié)目的最佳編導獎。
“我當時就想,如果我會的本事不光主持這一項是不是就難以替代呢?包括去美國留學,我也是想趁年輕多學一些東西,其實也表明我當時位置不是很穩(wěn)。”
楊瀾感慨:“青春也是自私的,因為很少能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而多是從自身來考慮對我是否公平。未見得誰故意對你不公平,但是在這過程中你能掌握的是自己。你去學習,增長自己的才干總不是錯的。”
隨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習過程中楊瀾付出了巨大努力。在畢業(yè)那一年,她做出了介紹美國社會與文化的節(jié)目《楊瀾視線》。第二年,她又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咨詢委員會最年輕的委員。
“我不想做一個靠青春吃飯的花瓶,僅憑青春靚麗、伶牙俐齒的職業(yè)道路走不遠,我希望我的職業(yè)之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增值的。回頭看出道這22年,我最重要的決定,是最初確定的要做有實力的職業(yè)女性,其他都是后面逐漸附加的?!?/p>
與老一輩不同,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在工作的第一天大概就能料想到退休是什么樣子,學什么專業(yè),在哪里工作,選擇的余地很少。而在楊瀾的履歷中,我們卻看到諸多出人意料的選擇。
什么是“中國夢”?楊瀾說,在于國家能賦予個人更多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每個人有選擇的機會。凡是別人強加給你的選擇,無論初衷是怎么樣的,多少都會讓人抗拒。
“中國夢”之磨礪
黯然退場還是微笑繼續(xù),
我選擇后者
從美國回到國內(nèi)的楊瀾選擇停留的站點是鳳凰衛(wèi)視。
1998年初,楊瀾在鳳凰衛(wèi)視創(chuàng)辦了一對一的訪談節(jié)目《楊瀾工作室》。兩年時間,共做了100期節(jié)目。
1999年,楊瀾離開鳳凰衛(wèi)視。
彼時,中國鼓勵媒介與市場互動的政策佳音,加上境外專業(yè)化收費頻道成功運營的刺激,讓一直懷揣人文夢想的楊瀾熱血奔涌。她認為電視節(jié)目不能簡單依靠迎合觀眾來生存,而應該引領觀眾獲取有價值的內(nèi)容信息。
本著這樣的理念,楊瀾決定成立電視專業(yè)化頻道“陽光衛(wèi)視”。
在陽光衛(wèi)視運營的第三個年頭,楊瀾執(zhí)掌的這個專業(yè)頻道日漸式微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收視群和收視率始終上不去。2003年6月,她決定將陽光衛(wèi)視70%的股權(quán)出售給星美傳媒集團。自此,她退出了衛(wèi)星電視的運營,走上了從“衛(wèi)星電視運營商”向“電視內(nèi)容提供商”轉(zhuǎn)型的道路。
任何痛苦與磨礪,都是砥礪性格和信念的機會。楊瀾說:“陽光衛(wèi)視是我職業(yè)生涯中最大的挫折。那時幾乎是在破產(chǎn)邊緣,你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企業(yè)面臨破產(chǎn),不得不把它出售,心情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p>
“我想自己還是有股倔強勁,我選擇了媒體的道路,不管是什么形式,主持人也好,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也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出了什么。如果熱情還在,就不應該停下腳步?!睏顬懘蛄藗€比喻,就像體操比賽,你翻騰三周落地,沒有站住,一個可能是傷重退出,一個可能是忍著疼痛,帶著微笑,繼續(xù)完成你的動作。面帶微笑不代表沒有疼痛,也許是更大的疼痛。是選擇退場,還是帶著微笑繼續(xù)?我只是做了自己的選擇罷了。
什么是“中國夢”?楊瀾說,“中國夢”就是當你在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要敢于在跌倒之后,面帶微笑,勇敢繼續(xù)。
“中國夢”之堅持
被壟斷被約束的力量在放松,
這是國家的變化
楊瀾繼續(xù)的歷程就是《楊瀾訪談錄》。今年是《楊瀾訪談錄》誕生的第十二個年頭?!八侵袊娨暁v史上第一個深度高端訪談節(jié)目。約不到嘉賓,收視率沒有保證,我都經(jīng)歷過,十多年慢慢做出了口碑?!边@些年來,楊瀾采訪過的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有600多位。
楊瀾說,這是自己最享受的部分,如果不做媒體和記者的工作,很難有這個接觸面。收獲比付出要多,充滿了探索的興趣。
“年輕人最重要的是打開自己的眼界,通過讀書、旅行,和不同的人交流。我不算天資聰明,但我是個極其努力和勤奮的人。我喜歡讀書,包括在美國學習時,接觸不同思想的體系,通過做節(jié)目也去了世界很多國家,而《楊瀾訪談錄》又給了我一個交流的平臺。”被譽為“中國的華萊士”的楊瀾說。
其實楊瀾面對職業(yè)的感慨,還不止這些。作為民營媒體公司,實際上是在夾縫中求生存?!拔沂呛茉珉x開體制的人,而選擇做民營媒體公司又是對體制有挑戰(zhàn)的,當時我也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如今看來,整個體系還是松動了。讓一個民營媒體公司不依附于某些大的集團,還能夠生存下來,說明市場空間越來越大,被壟斷被約束的力量在逐漸放松,這就是國家的變化。加上微博與新媒體的力量,這些在上世紀90年代初是不可想象的”。
什么是“中國夢”?楊瀾說,就是國家能給每個人提供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機會,讓每個人各盡其才。當你離開所謂體制,也能有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這就是國家的進步。
“中國夢”之希翼
喚醒“中國夢”,實現(xiàn)“中國夢”
楊瀾還有一重身份,就是全國政協(xié)委員,這讓她的發(fā)言有了更多民意的成分。
她說:“今天,在中國上升的渠道是有的,但是競爭也特別激烈。競爭的壓力大,失望也會大一些。拿北京來說,以前,人們上完大學都要回原籍,但是現(xiàn)在擴招了,有更多來自全國各地,包括從農(nóng)村中走出來的孩子在北京接受大學教育。我看到一個數(shù)據(jù),他們85%想留在這里發(fā)展,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和夢想,這確實增添了活力,但也加劇了競爭。他們需要機會也需要一定的保障?!?/p>
什么是“中國夢”?楊瀾說:“首先,教育應該給大家提供一個比較平等的機會,讓你有向上走的可能;其次,社會福利能夠提供一張安全網(wǎng),如果你在競爭中失敗,社會不會置你于不顧,能讓你有安全感;第三,競爭中的游戲規(guī)則是基本公平和透明的,有法律保障的。這些在一個社會的架構(gòu)中不能顧此失彼。我認為這幾個方面其實都做得不算好,我們還在搭建的過程之中?!?/p>
周國平在一次接受楊瀾的采訪時說:“有趣的是,這是一個多么無趣的時代。我朝四周看,看見人人都在忙碌,臉上掛著疲憊、貪婪或無奈,眼中沒有興趣的光芒。我看見許多有趣的事物正在毀滅,許多無趣的現(xiàn)象正在蔓延?!?/p>
所以,我們應該有夢,讓若干年后凡此種種無趣變得不可想象。孩子們會有快樂的童年,大人們會有健全的常識,興趣而非功利會成為生活的動力。
喚醒“中國夢”,實現(xiàn)“中國夢”。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