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
自主學習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以學生主動構建學習過程為特征的高品質(zhì)的有效學習。自主學習旨在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和發(fā)展能力打好基礎,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yǎng)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經(jīng)過積極實踐,筆者把“讀、查、問、寫”確立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四大法寶。
一、讀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很有道理的。每學一篇課文,我都會先要求孩子們預習課文。預習課文有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讀課文,我要求他們把課文讀上五遍,第一遍默讀,通曉課文大意,讀完后標出自然段。第二遍小聲朗讀,遇見不會的字看看課后的生字表,查查字典。第三遍聲音放大,遇見不好讀的句子和詞語反復朗讀,直到讀正確、讀流暢。第四遍再從頭朗讀一次,鞏固第三遍的成果。第五遍要根據(jù)文章的情境,自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語氣或急或緩,或輕或重,或虛或實。這五遍認真讀下來,著實會花費不少時間,但是如果認真去做,確實會有很好的效果。筆者在所帶的班級堅持這樣做,孩子們的朗讀水平大大提高。如此,低年級的孩子讀起書來有聲有色,程度可達到中年級的水平。中年級的孩子水平可以與高年級的孩子相媲美。到了高年級,一篇生課文拿到手里,孩子們試讀一兩遍就能讀得流暢、正確、有感情了。
二、查
這里所說的“查”,指的是查找資料,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工具書是學習的拐杖,是無聲的老師。學生如果能主動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就能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缎氯A字典》是大部分學生最早接觸到的一本工具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3~4年級的學生“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這就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定要在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的習慣上下功夫,使之成為學生的終身素養(yǎng),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蘇教版五年級上冊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9”就是教學生隨時使用工具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查字典的方法,但一般情況下都不會主動查字典來解決不會寫的字或弄懂不理解的詞意。特別是進入高年級后,一些教師把更多精力放在對學生閱讀理解、習作水平的提高上,相對忽視了查字典習慣的培養(yǎng),導致一些學生的習作中錯別字頻出,閱讀中望文生義、一知半解。所以,學生僅會查字典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這種技能,形成一種習慣,才能因此而受益無窮。我非常注意給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通過各種活動調(diào)動學生查字典的積極性。我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把《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這三種工具書放在身邊,隨時查閱。
三、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具備獨立的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古人曾經(jīng)說:“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痹谛W教育中,學生是否敢問、樂問、善問,對其獨立思維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愛問、善問的學習習慣,我采取了這樣的策略:其一,預習時先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問題。其二,教師板書課題后,讓學生就課題提出問題。其三,講讀課文時,用孩子的問題來推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如此,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自己提問和解答,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課文學完了,教師要切記讓孩子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
四、寫
這里所說的“寫”不是寫作文,而是寫讀書筆記。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真正的讀書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手到。將自己在讀書時獲得的資料或感受記下來,這就是讀書筆記。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9”里明確提出,寫讀書筆記的方法通常有三種:準備一個“采蜜本”,邊閱讀,邊摘抄;編寫閱讀提綱;寫讀后感。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做好讀書筆記是自主學習語文的又一個好習慣。
在筆者所教的班級中,每個孩子都準備了一個“采蜜本”。我要求他們每周都要做摘抄,摘抄的內(nèi)容與單元作文訓練緊密結合起來。
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我注意教給孩子記筆記的方法,例如:運用符號批注,畫出重點、難點和有疑問的地方。重點段落旁畫三角符號,有疑問的地方打問號。中心句用橫線標出,比喻句用波浪線標出,擬人句用雙橫線標出。用找近義詞和反義詞的方式解詞,近義詞就在書上批一個“近”字,反義詞就批一個“反”字。課內(nèi)閱讀的這些方法也可以遷移到課外。
我在課堂教學中,還給學生增加了一項任務:在讀書筆記中書面回答課后思考題。當我們充分討論過這些思考題后,孩子們回答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大多都能回答得條理清晰、正確全面。
實踐證明,學生一旦形成了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必將終生受益。
(責 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