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亮 王超 梁辰
現(xiàn)階段雖然太極拳的推廣普及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其中出現(xiàn)的許多問題也不容忽視。就現(xiàn)在學校的太極拳教學狀況而言,太極拳教學還是以套路教學為主,對于太極拳的核心要領注重的不夠,太極拳的核心屬性——技擊防身內(nèi)涵被明顯弱化。如此發(fā)展下去,學生對于太極拳只適合于老年人健身的偏見將不斷加深,太極拳為“藝術體操”的謬論也將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如何在太極拳教學中強化核心要領,如何提高太極拳核心要領的教學效率,就成為我們當下急需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應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讓學生知道太極拳核心要領有什么
太極拳最基本的核心要領并不多,我們可以把太極拳的核心要領分為動作的基本要領和內(nèi)在要領如下:
動作的基本要領:1、虛領頂勁(精神虛靈);2、含胸拔背(氣貼脊背);3、沉肩墜肘(掤勁不丟);4、圓襠松胯(支撐八面);5、肢體放長(意貫指尖)。
內(nèi)在要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連綿不斷;氣沉丹田。
在太極拳教學的前期階段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動作的基本要領,教學中后期逐漸加入內(nèi)在要領。
教師應該先按照一定的順序全面講解核心要領有哪些。講解要簡單明了,使學生方便易懂,如虛領頂勁,就可以僅僅強調(diào)頭正頸直,下額回收,頭頂百會穴,頭微上頂;含胸拔背,則簡要地強調(diào)兩肩微向前下合,胸略內(nèi)含,背肌放松,并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繃拉,使背部皮膚繃緊;沉肩墜肘,則強調(diào)肩關節(jié)要拉長,肘微屈,肘尖要松沉。再如圓襠松胯,膝關節(jié)要微微外撐,大腿骨的股骨頭要內(nèi)轉(zhuǎn)并外撐。
在講解內(nèi)在要領時,也是要力求語言簡潔明了,如氣沉于丹田,就是要采用腹式呼吸,小腹充實,連綿不斷,動作之間要求不做停頓,招招貫串,整套動作要一氣呵成。
二、以技擊的視角讓學生理解太極拳為什么強調(diào)這些核心要領
太極拳的動作核心要領,都是從長期的實戰(zhàn)技擊中總結(jié)出來的,每個動作要領都符合武術技擊的攻防目的,是為技擊中能夠做到“制人而不制于人”服務的(當然也符合養(yǎng)生的目的),如虛領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貼脊背)、圓襠松胯、肢體放長等等。作為太極拳教師,要善于從技擊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對這些要領作出詮釋,比如:
為什么要“沉肩墜肘”?因為肩關節(jié)拉開,手臂盡量往遠伸,才能放長擊遠,也就是在技擊中常說的“一寸長,一寸強”;同時肘關節(jié)有向下的下墜感,使手臂更沉實更靈動更能和軀干成為一個整體?!俺良鐗嬛狻笔沟檬直塾幸环N沉重的遒勁的內(nèi)勁。這種道勁,外似軟綿,內(nèi)實剛堅,猶如“絲里裹鐵”,這時的手臂是不會被別人輕易地上下或者左右移動。
當做到“圓襠松胯”時,身體的重量和雙腿的勁力很容易下貫到雙腳的外側(cè),這無形中就使兩腳的支撐底面積增大,從而也就增加技擊中的穩(wěn)定性。在太極拳的技擊理論中,非常強調(diào)根基的穩(wěn)定性,也就是支撐八面,因而不會輕易地被他人用較小的力量推動或晃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做好“圓襠松胯”的同時,還要強調(diào)頭頂百會穴的“虛領頂懸”,以避免學生太過注重身體的穩(wěn)定程度,而忽略身體的靈動。
再如,“含胸拔背”,與敵人格斗,就是要盡可能地保護自己,減少被攻擊的身體面積,所以胸忌挺出。挺出則氣壅胸際,上重下輕,腳根則不易穩(wěn)固。拔背則氣易緊貼脊背,能使身體形成一個整體,特別腰腿之力很容易傳遞到手臂和拳掌上,這樣沉實的手臂和充實的拳掌進攻時無堅不摧,防守時固若金湯。
總之,不管是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還是圓襠松胯,其實都是要肢體放長。從健身的角度分析,肢體放長有利于氣血的流注,無疑對健身有百利而無一害。
在太極拳更高一個層次的內(nèi)在要領中,如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氣沉丹田、連綿不斷等也都是符合技擊的。
我們以太極拳的經(jīng)典動作“白鶴亮翅”為例,乙方(注圖中白衣者)右直拳擊打甲方頭部,甲方微左轉(zhuǎn)身,同時順勢用左手下口乙方右手腕部,甲方右手順勢插進對方右臂肘下,右手如鉤;隨即,右轉(zhuǎn)身,甲方左手下壓其前臂,右手向后上勾搬乙方肘關節(jié),雙手一上一下,形成合力,此技法叫“壓臂搬肘”(見圖1.1至圖1.3)。從甲乙雙方的手臂局部來看是甲方用兩只手臂進攻乙方的一只手臂,局部上就存在著“兵力”上的優(yōu)勢。從整體上看甲方的雙手一上一下的協(xié)同用力并不是單純運用手臂的力量,而是利用蹬地轉(zhuǎn)腰,上下相隨、氣沉丹田的身體整體力量,并且先把乙方的右手臂打成直臂,使其反抗的能力減弱。甲方增大力量的同時,削弱乙方的抵抗能力,這樣此消彼長,故而甲方的雙手并不用太大的力量,乙方的肘關節(jié)就已經(jīng)承受不起。這就是太極拳在核心要領下,利用整體力量的優(yōu)勢攻擊對方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達到以巧破千斤的效果。
甲方在做搬臂動作的過程中,乙方如果沉肩墜肘,其右手臂就會形成強大的反抗力,甲方雙手一上一下的動作將無法使乙方形成直臂,此時甲方右手順著乙方肘關節(jié)下沉的勁力,順勢下沉并向右外上弧形勾搬,左手向前配合右手用力,兩手形成對偶力,隨后甲方右手繼續(xù)向上托翻乙方肘關節(jié),使其肘關節(jié)旋內(nèi)。因肘關節(jié)只能作屈伸運動,故而肘部的旋內(nèi),是依靠肩關節(jié)的內(nèi)收動作完成的,而肩關節(jié)的內(nèi)收動作是肱骨頭向上方滑動,由于受軀干的阻礙,其運動幅度最大只有45度,故而對肘關節(jié)施加一定的力量并使其旋內(nèi)時,所造在肩關節(jié)的效應性內(nèi)收運動,必將肩關節(jié)鎖定,而達到控制整個人體的目的,此時乙方已沒有反擊的余地。同時由于乙方的腕關節(jié)和肩關節(jié)被鎖定,甲方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乙方的肘關節(jié),使肘關節(jié)受到反關節(jié)外側(cè)的搬折,造成肘關節(jié)及尺骨側(cè)的韌帶損傷,形成劇烈疼痛。這個技法名稱是“翻托打肘”(見圖2.1至圖2.5)。從此動作中教師可以使學生了解太極拳的尚圓求變、連綿不斷的總體勁力要求。不論是上下相隨、用意不用力,還是內(nèi)外相合、連綿不斷、氣沉丹田,在此動作技法中多有體現(xiàn)。如此講解太極拳的理論也就不再玄虛,不再空洞了。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太極拳陰陽的變化需建立在圓的基礎上,并深入講解圓在太極拳中的重要性。如:圓為術之母,變從圓中出,太極拳中無論勁力、技術和技法都遵循一個“圓”字,尤如一個多維空間的太極圓球,全方位的進行陰陽轉(zhuǎn)化等等更為高深的拳理。
三、通過實踐體驗讓學生知道如征確地做到核心要領
教學時教師知道什么是核心要領,明白為什么要有核心要領之后,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地在套路、推手或者實戰(zhàn)中做到“沉肩墜肘”、“圓襠松胯”等核心要領。例如在太極拳套路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抱球動作時,教師可以隨時下壓、上挑或者左右輕拍學生的手臂,如果手臂被輕而易舉地拍動,則證明學生沒有真正做到“沉肩墜肘”這一要領,當然如果學生為了不讓教師把自己的手臂拍動而肌肉緊繃用力,那么就又忽略了“用意不用力”的原則,所以在學生做好了沉肩墜肘的各個細節(jié)要領后,應再讓學生體會手臂和整個身體的放松,要讓學生定勢時的手臂既不用蠻力,又能不輕易地被外來之力所左右。再如,在套路演練的定勢時先提醒學生做好“圓襠松胯”的要領之后,教師用手臂的力量輕輕推拍學生的后背或者肩膀,如果晃動則證明“圓襠松胯”沒有做好,在做“圓襠松胯”的同時還要要求學生“氣沉丹田”,使小腹沉實,要求會陰處微微上提,松胯實腹,丹田自然產(chǎn)生沉實的效果,同時丹田之氣可以通過雙腿下注到雙腳,這時身體就會更加沉實。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練習太極推手的最基本“搭手式”動作,如圖3,雙方呈右三體步站立,右臂前出呈弧形,雙方右腕或者前臂相交,手心向內(nèi),拇指斜向上。雙方左手按住對方右肘關節(jié)。雙方同時用力向前用力。在推手試力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立身中正、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圓襠松胯、肢體放長等要領,并用心體會精神虛靈、氣貼脊背、擁勁不丟、支撐八面--等感覺。在雙人的對抗練習中很容易知道要領做的是否正確。
另外,像氣貼脊背、用意不用力、支撐八面、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連綿不斷等動作要領或動作效果都可以加以檢驗,使得大學生切實地體會到太極拳的核心要領,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動作要領和動作效果是否正確,更快捷地掌握并運用它。
四、通過實戰(zhàn)動作的講解,告訴學生怎樣正確運用太極拳核心要領,并進—步強化之
在學習倒卷肱的動作時,可以給學生講解技擊實戰(zhàn)動作,例如“刁腕推手”,當對方右拳擊我頭部時,我微左閃,右前臂由下向前鉆撐其手臂,這時一定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并迅速叼扣對方右手腕并逆時針旋擰其手臂,使其手臂極度內(nèi)旋,在做這一動作時要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左手隨即沿我右前臂向前,橫掌推壓其手背,同時我右手指向后勾帶,兩力形成對偶力,使其腕關節(jié)極度屈,其必疼痛難忍被我擒拿。(見圖4-1至4-6)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勁力連綿不斷,丹田沉實,整體發(fā)力,才能將對手擒拿。動作可以分解練習,在練習中不斷體會和強化核心要領。
再如倒卷肱動作中的勾肘推頭技術。當對方左拳擊我頭部時,我微右閃,左前臂由下向前鉆撐其手臂,這時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的核心要領絕不能丟,左手迅速叼扣對方左肘窩并逆時針旋擰其手臂,同時右手翻推其左肘關節(jié),兩力形成對偶力,雙手合力,使其手臂極度內(nèi)旋;右手隨即沿其大臂向前,推砍對方頭頸部。(圖5.1至5.5)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勁力連綿不斷,丹田充實,以腰為主宰,手腳整體發(fā)力,內(nèi)外相合,上下相隨才能將對手擒拿。動作可以分解練習,在練習中不斷體會和強化核心要領。
從上面兩個太極拳的技擊實例我們可以看出太極拳的技擊核心理念是強調(diào)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以巧破千斤,舍己從人,借力用力。通過對典型技術的講解,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太極拳的核心要領。學生雖然還達不到隨機應變、勁走螺旋而圓活自如的高級層次,但了解太極拳的核心要領和基本理念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令學生更深一層地感悟和體會蘊含在太極拳中的思想哲理與文化內(nèi)涵,增加對中華武術的敬畏向往之情,提高習練的積極性,更好地了解太極拳,傳承太極拳的精華。
五、結(jié)論與建議
文章通過以技擊的視角審視、強化和檢驗太極拳基本要領;通過對動作細節(jié)的講解并模擬技擊實戰(zhàn),加強學生對太極拳核心要領的了解和體驗;通過簡單明了的語言讓學生了解太極拳核心要領有什么;以技擊的視角讓學生理解太極拳為什么要有這些核心要領;通過實踐體驗使學生正確地做到太極拳的核心要領;通過實戰(zhàn)動作的講解告訴學生怎樣正確運用太極拳核心要領,并進一步強化之,從而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的興趣,真正認識和體會太極拳的奧妙與真諦,從而更好地傳承太極拳,弘揚中華武術。(本文作者單位分別為國際關系學院體育美育教研部、首都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體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