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鵬
大量中間階層的畫家,仍然遵從市場規(guī)則來玩游戲,但這是紅海市場。因為中國真正的收藏家很少。藝術品做真正的市場銷售在中國難行,有3個原因造成了這種局面:
一、沒有相應的藝術品消費抵稅政策。
二、高消費階層沒有相應的藝術普及教育。
三、中國藝術品定價太高。
其結(jié)果是,百萬大軍能賣畫的也就幾千人。
圈子越壘越高,人脈太過復雜、環(huán)節(jié)太多、成本太高,以至于陳老鐵、彭明亮憤而一擲千金,獨力打造銷售平臺。
秦醉讓朋友帶了自己的幾幅禪意畫,參加了上海首屆文化藝術收藏博覽會,這是一年半時間里他參加的第十個畫展。“感謝信息業(yè),我白天搞一個畫展,晚上就通過網(wǎng)絡發(fā)消息,我現(xiàn)在有四個視頻,經(jīng)由藝術公司放到網(wǎng)上。網(wǎng)絡、媒體刊物、博覽會,這些渠道能夠幫助我聯(lián)系那些關注藝術的人?!?/p>
他重復著這些營銷手段,指望有人能記住他?!?011年他看到我了,2012年他又看到我了,2013年再一看還有我,然后他就會在網(wǎng)上關注。福建那邊的一個老板,春節(jié)前給我打了電話,你別老在北京,也來福建,來我們這搞個展覽?!?/p>
“你賣畫了嗎?”當問起他時。
“還沒有,但這就是成績?!彼f。
在畫室里一坐三年,秦醉一個星期畫一幅小畫,一年的作品不超過40張。“我的畫是用心畫的,一年才40張,它怎么可能爛?”
有個畫家和他同住一個小區(qū),在北京混得還有一定名氣。秦醉看見他就躲著走?!八遣皇撬囆g創(chuàng)作,80%以上都是抄別人的,他的路子是搞筆會,畫20張畫給兩萬塊錢,20張畫夠他畫一輩子。”一些畫家的作品在市場標價一兩萬,在筆會上卻能花兩萬塊買他20張作品。筆會這種形式對買賣雙方都有利,畫家敷衍一下就能賣一批畫,買家隨便給點錢就能拿到真畫,到手的價格跟白菜一樣便宜。
有些油畫專業(yè)畢業(yè)的畫家,一輩子都在市場上推銷自己。沒事就抱著自己的畫冊,去金融家的聚會、企業(yè)家的酒會、各種論壇里逛,到那里在每個座位上放一本,人家往屁股下面一墊,坐一坐就走了。這種推銷手段相對傳統(tǒng),效果也慢。有些神經(jīng)脆弱的畫家,干脆反打招牌:“我不是賣不了,而是不想賣,如果你真的要買,我也不是不賣。”所以你也能看到高士和隱者向外界頻頻宣布“我不賣”。
“你的東西真好,就真會有人找你。因為我時間短,得有一個成長的過程,這是必須的。今年春節(jié)以后,一個月我接了好幾個電話,不是談畫、參加活動,就是高端的場所要用我的畫做配合。他們開始下手了,他們盯了將近兩年也沒和我來往,不等于他們沒有關注我。當你持續(xù)去做的時候,他覺得你的東西有發(fā)展的空間,有升值的空間,他才開始下手,他們都是趨利的?!?/p>
最后,秦醉講了一個藝術界的勵志故事:
中國最頂級的畫家曾梵志賣出的第一幅畫是《協(xié)和醫(yī)院》,買家是一個香港畫商。那會兒,他已經(jīng)不打算畫畫了,畫畫沒辦法養(yǎng)活自己。這時候冒出來了一個香港畫商要花1700塊錢買他的《協(xié)和醫(yī)院》。上世紀80年代,1700塊錢也不算少,那時候一個月工資才幾十塊錢。結(jié)果人家給他的是1700美金!
拿到了1700美金,曾梵志才又撿起了畫畫的信心,他憋著沒說的“放棄”二字,挽救了他的藝術生命。投資者要買的不是一幅畫,而是畫家整個藝術生涯,如果你沒有未來了,再好的一幅畫也是沒有想象力的。
秦醉的一幅畫標價3萬元,但3年來他只以1000元的價格賣掉了一張。他找到了一位朋友,希望他們登一篇文章,介紹他的畫作。他們在一起吃飯到深夜,離開時,他說了一句話,聽起來那是整個藝術圈里邏輯最清楚的一句話:孩子要交學費,老婆開車要加油錢,一家人都等著問我要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