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
導語:撒切爾拆散了英國國企,打破了養(yǎng)懶漢的福利制度,但又因此造成社會貧富差距加大,階層裂痕嚴重。所以在她去世時,有人深切緬懷,也有人走上街頭慶祝。
“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領(lǐng)袖、一位偉大的首相和一位偉大的英國人?!甭犅勄笆紫喱敻覃愄亍は栠_·撒切爾(Margaret Hilda Thatcher)逝世的消息,英國現(xiàn)任首相卡梅倫發(fā)表聲明說。
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于4月8日早晨因中風去世,享年87歲。撒切爾夫人曾率領(lǐng)保守黨贏得三次選舉,是英國迄今唯一一位女首相。她自1979年至1990年任首相,是英國19世紀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首相府“唐寧街10號”宣布,撒切爾夫人的葬禮不會采取國葬,但規(guī)格將同英女王的母親以及王妃戴安娜一樣。遵從撒切爾的遺囑,她的遺體將不會供民眾瞻仰。葬禮于4月17日在圣保羅大教堂舉行,她的偶像丘吉爾的葬禮也是在那里舉行的。
撒切爾夫人的住宅堆滿鮮花,一張卡片上寫道:“最偉大的英國領(lǐng)導人和女性!”在倫敦金融區(qū),不少人表達了悲傷之情。法律事務(wù)所的職員艾倫說:“這很讓人痛苦,她是個好人?!迸c此同時,與官方隆重的悼念氛圍不同,許多反對人士走上多個城市的街頭,舉行派對慶祝。8日晚,在倫敦南部的布里克斯頓社區(qū),200多人聚會慶賀,有人跳舞,有人喝香檳,還有些人拿著印有“慶祝撒切爾已死”的條幅高唱。很多人的年紀都不大,撒切爾當政時他們甚至還沒出生;蘇格蘭最大的城市格拉斯哥,超過300人參加了街頭派對,而在利物浦、紐卡斯爾和曼徹斯特也有人在籌劃類似的集會。40歲的本·溫得瑟說:“人們在過去二三十年里對英國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有怨恨,撒切爾就代表著這股怨恨?!?/p>
在英國北部的礦工社區(qū),人們至今仍記得撒切爾夫人在上世紀80年代對礦工工會罷工的強硬鎮(zhèn)壓。70歲的礦工協(xié)會秘書長霍珀說:“對工會來說,她死得還不夠早,我高興自己活得比她長?!?/p>
互聯(lián)網(wǎng)上也迅速出現(xiàn)了大量反撒切爾夫人的言論。宿敵德里克·哈頓發(fā)推特稱:“問題不在于她是否死了,對于幾百萬人來說,她本來就不該出生。”倫敦前市長利文斯頓則說:“英國今天面臨的所有難題幾乎都是她的遺產(chǎn)——她帶來了住房危機、銀行危機和福利危機。”
一位劃時代的政客與世長辭,卻有人走上街頭大肆慶祝,這樣的場景著實讓人瞠目結(jié)舌。在英國,支持者認為撒切爾帶領(lǐng)國家走出了困境,找回了昔日的榮耀;反對者認為她是不折不扣的“獨裁者”,幾乎摧毀了福利制度。但無論外界的評價如何,撒切爾的功過如她自己所言,“你可以改變立場,但我決不妥協(xié)。”
“鐵娘子”稱號來自蘇聯(lián)黨報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們要為和諧而努力;凡是有謬誤的地方,我們要為真理而努力;凡是有疑慮的地方,我們要為信任而努力;凡是有絕望的地方,我們要為希望而努力?!?979年5月,撒切爾夫人用這段話開啟了自己的首相生涯,英國也迎來了第一位女首相。站在唐寧街上,撒切爾夫人對面臨的挑戰(zhàn)躊躇滿志。
她沒有任何家世背景,僅憑借個人奮斗和堅強意志精神登上了權(quán)力頂峰。她當選首相時,英國已喪失了昔日的榮光。上任后,她毫不妥協(xié)地推行了大力改革。她在經(jīng)濟上推行新自由主義,打破福利國家格局;在政治上締造英美聯(lián)盟,反對歐洲一體化;在軍事上,不懼萬里出兵一戰(zhàn),贏得馬島戰(zhàn)爭。這些激進的政策和舉動為她引來了巨大的爭議。
不同于大多數(shù)英國政客,撒切爾并非出身于政治世家。1925年,她出生于英格蘭林肯郡的一個雜貨店里,其父熱心地方政治。在自傳《通往權(quán)力之路》之中,瑪格麗特這樣記述童年的生活:“樓下開店、樓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難盡,特色就是你永遠都在上班?!蹦贻p的瑪格麗特非常勤勞。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和人生態(tài)度影響了她的政治哲學。
1944年,19歲的瑪格麗特被牛津大學錄取,所學的專業(yè)與政治絲毫無關(guān)——化學。受父親影響,瑪格麗特對政治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她在牛津就讀時當選大學保守黨協(xié)會主席。
臨近畢業(yè)時,瑪格麗特參加了數(shù)次面試,其中一個是一家化工廠,面試官給她的評語是“個性太強,不宜在此工作?!弊詈螅灰患宜芰瞎S的研發(fā)部錄取。不過撒切爾并未放棄從政的夢想,在1950年和1951年的選舉中,她都是當時最年輕的保守黨女性候選人。
對政治的執(zhí)著也令她找到了一生的伴侶。1949年,瑪格麗特在保守黨晚宴上遇到了丹尼斯·撒切爾,后者是富商之子,繼承了家族的油漆公司。兩年后,瑪格麗特嫁給了比她年長十歲的丹尼斯,成為撒切爾夫人。
這樁婚姻為她的政治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上世紀50年代,英國的風氣十分保守,撒切爾夫人的出身常遭到外人嘲笑。同時,議員收入微薄,從政又需要大筆金錢。在自傳《唐寧街歲月》中,撒切爾夫人寫道,“如果沒有丹尼斯,我不可能當11年首相?!比銮袪栐鴶?shù)次競選議員失敗,但從未放棄。1959年,她終于成為下議院議員。
撒切爾的政治生涯從此一片坦途。保守黨在1970年的大選勝出后,她如愿入閣,出任教育大臣。她做事大膽、不懼爭議,為削減教育開支,上任伊始便取消了學生的免費牛奶。結(jié)果,等待她的是示威者扔出的雞蛋和爛菜葉。
即便如此,之后的從政生涯中,撒切爾一直沒有轉(zhuǎn)變自己的理念,她削減開支和福利,讓國企私有化,對政敵冷酷無情。撒切爾身上從不缺乏爭議,贏得了“鐵娘子”的稱號。1976年1月,已是保守黨黨首的撒切爾夫人發(fā)表演說,尖刻抨擊蘇聯(lián)當局,蘇聯(lián)官方報《紅星》抨擊她為“鐵娘子”。不過,撒切爾夫人很喜歡對這個稱呼,認為正好反映出她堅決和不動搖的性格。
一手拆散了國企和工會
1979年,保守黨贏得大選,“鐵娘子”也開始了長達11年的首相生涯。當時英國深陷嚴重的“福利病”難以自拔。對此,信奉自由主義經(jīng)濟學的撒切爾開始對“懶人”模式宣戰(zhàn)。她鐵腕對付工會改革,降低稅收,并大刀闊斧削減公共開支和社會福利。她堅信,個人應(yīng)該通過自己的力量改善生活,而不能單單依靠政府的福利。
“鐵娘子”反對大政府,她引入市場機制,進行私有化改革,分離出可以由市場接管和承擔的公共服務(wù),以達到提升政府效能、效率和效益的目標。這在政府體制改革中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別是與美國里根政府自由化改革相對應(yīng)的英式私有化改革,使世界各國在處理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公民、政府與非政府成員之間的關(guān)系上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企業(yè)家政府”、“市場化”、“外包化”等概念對國家治理社會的方式影響深遠。
而在撒切爾當選之前,工黨領(lǐng)導下的英國經(jīng)濟委靡,很多地區(qū)由于頻繁出現(xiàn)罷工而陷于癱瘓。撒切爾上臺之際,就宣稱將領(lǐng)導英國走向繁榮。她立法削弱工會權(quán)力,將國營企業(yè)私有化,促使英國走向市場經(jīng)濟,并迫使工黨放棄老舊的社會主義思想,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經(jīng)濟局面。但在私有化振興經(jīng)濟的同時,也造成了社會貧富差距急劇加大、失業(yè)人口增加。上世紀80年代早期,英國的失業(yè)人口上升到了300多萬。
《獨立報》撰稿人雷圖說:“那些年,一些人生活的確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社會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犯罪率上升,社區(qū)破裂和分化等?!彼援斏鲜兰o90年代撒切爾離開首相府時,對她的評價幾乎分裂成兩個極端:支持者認為她帶領(lǐng)英國走出了經(jīng)濟困境、提高了國際地位,反對者則認為她毀掉了英國的福利制度。
分析人士認為,“鐵娘子”在英國之外獲得了更多尊重,特別是在美國和東歐國家,她被視為自由奮斗的英雄。撒切爾夫人對英國進行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對國企所做的回歸英國古典自由經(jīng)濟主義的“哈耶克式”改造,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英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
為戰(zhàn)勝工會甚至動用了特工
其實,撒切爾的政治和處世哲學既不像反對者眼中的“極右、獨裁”,也不像支持者眼中的“永不妥協(xié)”。在外界看來,撒切爾用手腕強硬的最典型事例,便是冷酷對待1984年的煤礦工人罷工,徹底擊潰了工會。但《別無選擇:撒切爾為何如此重要》一書的作者克萊爾·柏林斯基認為,撒切爾懂得用智慧避開那些無法取勝的斗爭。
1984~1985年的英國礦工大罷工,是撒切爾執(zhí)政時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礦工工會堪稱當時英國最強大的政治力量,該工會曾在1974年發(fā)動罷工讓希思政府下臺,影響力令政府也忌憚三分。
在1984年大罷工之前,撒切爾曾向工會妥協(xié),那是在1981年——撒切爾剛?cè)胫魈茖幗謨赡?,根基未穩(wěn)。礦工工會罷工時,盡管幕僚極力要求她不要妥協(xié),但撒切爾立刻答應(yīng)了工會的要求:減少進口煤炭、增加對國家煤炭委員會的補貼,并為礦工工會會員加薪。
這是因為撒切爾清楚地知道自己立足未穩(wěn)。接下來的三年,她下令貯存大量煤炭,將部分燃煤發(fā)電廠轉(zhuǎn)換成燃油發(fā)電廠;她還招募公路運輸車隊——一旦鐵路通過罷工聲援礦工,便可以用汽車運輸煤炭;她不僅修改了工會法,據(jù)說還曾派遣軍情5處的特工人員滲透進礦工工會。
1984年的煤炭大罷工開始時,撒切爾擁有了對峙的底氣。面對撒切爾的提前準備,工會無法通過以往罷工時停電和能源管制要挾政府。這場罷工最終以礦工無條件復工而結(jié)束,撒切爾在改革中取得了重大勝利。1985年,英國政府關(guān)閉了25個虧損的國有礦場,并在1994年把所有礦場私有化。撒切爾極大削弱了英國的工會勢力,工會的巨大號召力和左右政府的影響力不復存在,工黨也因此大受打擊。
直到今天,撒切爾夫人在民眾中的爭議形象依然存在。2002年,在BBC舉辦“100名最偉大的英國人”評選中,她名列第16位;而在一年后“你最痛恨的100個最壞的英國人”的調(diào)查中,撒切爾排名第三。在曾經(jīng)的礦區(qū),礦工們至今不肯原諒撒切爾當年對待罷工的冷酷之舉。
預見歐債危機?
“總體來講,她提高了英國經(jīng)濟的效率,”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院長姚樹潔指出, “而在外交安全事務(wù)上,撒切爾夫人堅持強硬的軍事外交,對之后幾十年英國在世界政治事務(wù)中仍保持較高的地位是有貢獻的?!?/p>
撒切爾夫人不僅在經(jīng)濟上的改革大刀闊斧,也在外交上顯示了鐵腕風格。1982年,阿根廷占領(lǐng)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颂m群島),撒切爾不懼萬里之遙果斷出兵,取得戰(zhàn)爭勝利。而英國經(jīng)濟也正在那時反彈,從而進一步提升了保守黨的支持率。
這之后,撒切爾夫人在外交上顯示出務(wù)實的風格。在就香港回歸問題和鄧小平談判時,她做出了讓步,因為她認識到中國的崛起以及香港問題不能用老的殖民思維考慮。她在中英關(guān)系問題上從消極走向了積極,也奠定了兩國關(guān)系后來幾十年相對平穩(wěn)的基礎(chǔ)。
但英雄總會有末路。1989年,保守黨在是否加入歐元聯(lián)盟的問題上陷入分歧。撒切爾堅決捍衛(wèi)財政主權(quán),拒絕接受“根本無法控制、連利率都不能自己決定的統(tǒng)一貨幣”。她帶領(lǐng)英國加入了歐盟,但反對加入歐洲貨幣聯(lián)盟。撒切爾因此在1990年被政治盟友逼宮下臺。
從此,撒切爾身上便被貼上了“反歐洲主義”的鮮明標簽。但美國《華盛頓郵報》認為,她從政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歐洲統(tǒng)一的擁躉。
1975年,撒切爾領(lǐng)導了保守黨陣營的“投贊成票”運動,讓全民公決決定英國是否留在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回憶說,撒切爾夫人是歐盟東擴戰(zhàn)略最早的推動者,她還倡議并簽署了《單一歐洲法案》。單一市場是歐洲最偉大的成就,正是歐盟國家之間商品、資金和人員的自由流動,成就了歐洲的經(jīng)濟增長,并推動了歐洲一體化進程。
撒切爾夫人并非反對歐洲一體化,只是在她看來,貨幣一體化和讓渡財政主權(quán)而建立的超級國家,將會由德國主宰、并為經(jīng)濟危機所累。如今,歐債危機的風潮似乎驗證了她的遠見卓識。
無論有怎樣的爭議和謾罵,撒切爾仍是一位改變了國際格局的偉大政治家?!岸?zhàn)”后的英國,唯有撒切爾夫人獲得了她的偶像丘吉爾一樣崇高的國際聲譽。她不僅留下了一套治國理政之道,也為世界其他國家領(lǐng)導人所推崇?!叭銮袪栔髁x”治好了“英國病”,也一度成為推動經(jīng)濟全球化的政策方向。
插排:
撒切爾主義
撒切爾夫人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撒切爾主義”,它包括在財政上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壓縮公共開支,降低稅收;在經(jīng)濟上實行大規(guī)模私有化政策,減少對經(jīng)濟活動的政府管制;在社會政策領(lǐng)域,則努力擺脫“福利國家”色彩,削減、控制與改革社會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