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進
進入7月,北京越來越多的樓盤拿到了預售證,剛需、改善、高端幾乎全面“開閘”,一解上半年的供應之“渴”。然而,開一個、光一個的行情,正逐漸將市場帶入追漲的恐慌性情緒之中。
限價令之下,以價換證、平價跑量成為大部分樓盤的策略;同時,通過精裝修分拆、預售車位等提價的方式,亦正在北京待售的項目中相互復制模仿。限價令之下,開發(fā)商為順利取證,各出奇謀。
取證開閘新增供應“解渴”
進入6、7月后,預售證管制已明顯開閘,一波接一波的放量潮,緩解著上半年“之渴”,也正助推起“供需兩旺”的新行情。
記者查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委員會官方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截至7月19日,7月北京市已有11個期房項目取得預售證,大部分是位于大興、房山、順義等郊區(qū)縣的剛需盤,單盤的供應量都在幾百套、甚至上千套。其中,7月取證的大興區(qū)中建國際港共有1400余套入市,6月取證的通州金地格林格林也有7棟商品住宅共1000余套房源入市。其他的剛需項目,如金融街融匯、首開熙悅山等也都有500套以上的房源取證,剛需市場供應迅速開閘。
“單盤入市的房源數(shù)量大,有的項目是全盤一大半房源拿來預售,之前很少出現(xiàn)這種情況。”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認為,近期取證的剛需項目“跑量”策略非常明顯。
另據(jù)克而瑞6月北京普宅排行榜顯示,榜單前十的項目中,共有5個項目成交均價低于2萬元/平米,一改前幾月改善性產品搶占榜單前十的局面。市場分析認為,主打剛需的低價產品正在搶跑市場機會
此外,6月期房取證的項目總計20個,其中不乏龍湖雙瓏原著這樣單價在5萬元/平米之上的頂級豪宅項目,中高端項目的推盤量在6月亦出現(xiàn)明顯回升。
在此之前,北京不少項目都遭遇了預售證之“卡”,取證項目數(shù)量大幅縮水,其中5月取證項目僅為14個,4月13個。而這兩月中,分別僅有一個單價4萬元以上的住宅項目取證,一度引發(fā)了業(yè)內對于“每月只放一個4萬元”的猜測。
“如今取證加速的行情,讓連續(xù)數(shù)月的供應偏緊局面得以改善。此前多次取證未果的項目都在積極入市。表明經(jīng)過多月的博弈,開發(fā)企業(yè)已經(jīng)改變策略,但求取證走量。”亞豪機構市場總監(jiān)郭毅認為,“連續(xù)三個月的審批干預,已經(jīng)導致市場供應偏緊,主管部門也不可能長期‘壓制。不論是開發(fā)企業(yè)還是普通購房者,都能明顯感覺到預期的改變?!?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6/27/qkimagesfdcsfdcs201308fdcs20130816-1-l.jpg"/>
平價走量開盤“日光”成常態(tài)
在這一輪取證的剛需項目中,“平價走量”是普遍的風格。平價策略,再加上長達數(shù)月的供應緊張,購房需求出現(xiàn)爆發(fā)性反彈,導致近期入市的剛需項目,幾乎毫無例外地出現(xiàn)“日光”行情。
7月20日,位于大興區(qū)黃村鎮(zhèn)的中建國際港項目二期入市,單盤攜1462套房源“巨量”入市,預售均價為24500元/平米。記者了解到,開盤當日,一千余套房源被一搶而空?,F(xiàn)場有購房人驚呼:“這是買房,還是搶白菜呢?”
數(shù)據(jù)顯示,最終該項目在20日當天實現(xiàn)37.9億元的認購金額,創(chuàng)造了2012年以來公開報道的全國單盤單日成交紀錄。
“這個價格肯定熱銷,簽約價格才2.3萬出頭,已經(jīng)是區(qū)域新盤和二手房價的‘倒掛?!?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認為,“日光”完全是意料之中,“超長的蓄客期、加上長期區(qū)供應緊張,熱銷是必然的?!?/p>
記者從鏈家地產棗園區(qū)域門店的經(jīng)紀人處證實,去年以來,黃村棗園區(qū)域內就很少有二手房價格低于2.4萬元/平米?!凹词故巧蟼€世紀建成的棗園小區(qū)等老小區(qū),優(yōu)質房源的售價也能上2.6萬元/平米?!?/p>
一天后的7月21日,同在大興板塊的金融街融匯項目,600余套房源取證開盤,7個小時內迅速“日光”。住建委公布的預售均價16500元/平米,和去年12月的二期取證價格持平。同天開盤的房山區(qū)首開·熙悅山項目504套房源也近乎售罄。
此外,“日光”行情在京城不少改善性項目中也頻頻出現(xiàn)。近期開盤的中高端項目,如葛洲壩·紫郡府、四合上院、龍湖·長楹天街、龍湖·雙瓏原著等都銷售火爆。
“近期取證的項目價格基本都和前期持平、低于區(qū)域二手房價,有的預售價格甚至遠低于蓄客報價,但大家都明白,這是限價令在壓著漲價的沖動。”郭毅認為,近期“一房難求”的直觀感受,讓漲價預期普遍流行,市場搶購潮也驗證了這種預期。
分拆合同房價“假摔”的數(shù)字游戲
限價令之下,雖然平價跑量成了項目的流行策略,但取證之后 “曲線提價”的種種策略,在京城項目中迅速模仿。
早在6月,就有媒體曝出萬科在京某樓盤使用“分拆合同”的方式,將一套住宅拆分為毛坯和精裝修兩部分出售,而精裝修部分20萬-50萬元的價格全部計入首付款中,導致購房人實際支出的價格比市住建委公布的預售價高出四五千元/平米。
“合同分拆實際上是應對限價令下的漲價策略,但在官方統(tǒng)計數(shù)字上并不會體現(xiàn)?!币晃徊辉妇呙姆治鰩熣J為,主管部分至今‘不表態(tài)、不叫停的態(tài)度,會使得這種銷售方式越來越普遍?!按蠹叶枷霌屌苓@個官方‘默許的時限,甚至有很多原來定位毛坯的項目,都改做精裝修以實現(xiàn)漲價的目的?!?/p>
記者了解到,位于大興區(qū)南部的某項目三期就在“趕趟兒”。該項目一期、二期分別在2012年4月、7月以毛坯方式取證,基本銷售完畢。在此后近一年的時間內并無大規(guī)模銷售推廣活動,售樓處亦被其他項目占用。而在今年7月底,該項目突然通知前期登記客戶稱三期即將入市銷售,精裝修交房,排號當天即要驗資60萬元。
“幸福筑家計劃,一居20萬元,二居30萬元,三居35萬元,四居60萬元。”一直關注該項目的李小姐向記者展示了銷售發(fā)來的通知短信,她被明確告知,所謂“幸福筑家計劃”就是將精裝修分拆的價格,不接受該計劃不能參與排號。
“從萬科之后,很多開發(fā)商都用這個分拆,而國企央企的示范作用更加明顯?!鼻笆龇治鰩煴硎荆私獾降挠幸庀驈拿鬓D精裝、分拆合同的項目不下10家。
限價令之下,不少項目生發(fā)出的分拆合同等取證的方式,實際上是房價“假摔”,一方面抹平了預售價格,另一方面卻變相提高了購房門檻。市場的實際情況和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正在背離,“以價換證”,也不過是一場數(shù)字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