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子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清晰描述古國都城的小橋流水、亭臺水榭、飛檐走壁、庭院深深、精巧建筑、曲徑通幽的中國唐宋時期建筑之美。中國的建筑是寫意的、抒情的、自然的,它不追求雄偉、高大,但追求意境和藝術;它不執(zhí)著單體建筑的體型,但追求整體建筑的和諧。中國的建筑從來不是一棟房子,而是一種生活。
東方建筑是整體的。中國人在建筑時,考慮最多的是整體布局,思考的是系統(tǒng)的和諧。突兀的建筑在中國是少見的,建筑成為整體環(huán)境的一部分。漫步在北京的頤和園,感受昆明湖的深幽、長廊的曲徑、樓閣的飛檐、山端陡峭的建筑,讓人覺得心曠神怡,渾然一體美不勝收。
東方建筑是大氣的。古人建筑風格的大氣,不是體現在高度上,而是在建筑的寬度和建筑曲徑的深度上,讓人進入大觀園,就迷途難返,建筑氣勢大氣磅礴。晉商喬致庸的喬家大院是中國民間建筑最為氣勢雄偉的。廳堂、中堂、祠堂、花園、書房、私塾、前庭、后院、廚房、門房、賬房、金庫等等,幾乎在一個庭院中就囊括了整個世界。
東方建筑是自然的。中國人的建筑在選址、方位等方面都極盡可能的順遂自然的造化。建筑的風格、建筑的式樣完全和自然合二為一。周莊的建筑是在水上的,小巷深深、石板青青、小橋流水、炊煙渺渺,建筑的木材、建筑的閣樓、建筑的樓梯、建筑的庭院都和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和諧一致。
東方建筑是抒情的。古人的建筑風格是傳達人的情感世界,建筑是人情感的外露,建筑形式是人情感的宣泄,而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又是精巧而含蓄的。麗江古城是中國最能傳達情感的古建筑群,那里的建筑依山傍水,建筑的材料就地取材,建筑的連廊、建筑的臥室、建筑的書房、建筑的庭院都緊湊而精致,夜半時分的鼾聲在流水中沉積,情歌的對唱自然演繹很多勾魂的纏綿。
東方建筑是安身的。古國的建筑從來都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庭院式封閉的建筑風格,把主人的身心安放在自己的夢境里。當走進揚州的個園,其精巧的建筑風格,竹葉深深的曲徑,水榭亭臺的溝連,讓所有身處其中的人流連忘返。
東方建筑是靜心的。中國古建筑從來不追求喧嘩,從來都是寧靜的。正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境界?;张傻奈鬟f、宏村,那里的山、那里的水和建筑的風格,構成了靜水流深的雅致,身在那里的人們總會覺得天地自然之間,不過爾爾。
東方建筑是出神的。古人在建筑房屋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建筑本身的設計風格或者建筑規(guī)模,而是建筑的出神入化處在哪里?如何讓建筑跟主人的元神進行溝通,達到神器切合。走進蘇州的留園,其精妙處、構思點、建筑物、點染景、水流處、假山型,都巧奪天工的美輪美奐,神魂顛倒又神清氣爽。
東方建筑是天人合一的。中國建筑之所以是全球文化和建筑文明當中的璀璨明珠,其全部意義就在于建筑的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建筑本身從來都是人心、人性、人格的表達,而建筑在表達人的建筑追求時,又必須道法自然,建筑和自然和諧相處,從而達到建筑的天人合一意境。鳳凰古城、朱家角、烏鎮(zhèn)、同里、西塘、興城古鎮(zhèn)、拙政園,這些建筑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水一曲、一亭一院、一山一寺、一鐘一禪,都透著中國古人的究天地精神的建筑思想。當下的世界是開放的,如今的中國建筑靈魂是回歸的時候了,但不是簡單的復古,而是東方建筑文明的精神和西方建筑的風格融合貫通的一次革命。我一直期待,就像我總在夢中回到那個——沒有被戰(zhàn)火強盜劫掠的世界藝術名園: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