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洪艷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被家長和孩子所重視,而繪畫就成了孩子比較熱門的一門學科。那么如何讓初學的孩子更早地入門,這取決于教師的指導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繪畫;方法;入門
“入門”這個簡單明了的詞一聽一看便懂,但要真做起來就很難了。任何事從入門開始都有門外徘徊的過程。有人說“不知從何處下手”這就對了,因為你沒有入門。
對初學繪畫的人來說:難也不難,不難也難,這就取決于教師的指導方式方法了。但在教育教學中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問題之一,教師的要求大而統(tǒng)一,不知從何入手輔導孩子,而孩子同樣不知如何繪畫;問題之二,著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孩子在繪畫時的情感體驗,我們教孩子繪畫,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小畫家,而是培養(yǎng)孩子對繪畫的興趣,通過繪畫使孩子認知、情感、思維等得到健康發(fā)展。下面就淺談一下繪畫教學入門的方法。
一、從面到體、透視、構圖入門
透視對孩子而言很陌生,教師要針對不同的物體解釋本詞的專業(yè)術語。首先講明透視在繪畫中的意義極其作用,并且闡明透視的規(guī)律、透視的種類,只有掌握它才能準確表現(xiàn)物體的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圓透視,并示范給孩子,要求孩子掌握運用粗淺的透視作圖方法及難點,通過反復練習去理解透視原理。
透視法也可以潛移默化為事物的觀察法:形、體、光下的空間物象等等。
構圖,簡單地講就是物體在畫面上的安排,教師要有代表性地列舉幾種不同形式的構圖方法,讓孩子分析他們的形態(tài)變化和展示方位,這樣給孩子空間認識過程和有效區(qū)別在透視構圖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做完后,教師要剖析不同位置的構圖,用最佳方法引導,然后讓孩子討論分析:一是會更加科學性;二是使孩子通過對比觀察在很短的時間內指出相互差別,再在原位不動去畫第二張作品,無疑事半功倍。
二、掌握結構和比例入門
教學中怎樣去分析物體的結構。有經驗的教師往往都采取從物體平面入手。將一張六開紙給孩子畫,畫準物體的透視關系后,再在四個角上畫上垂線,按透視規(guī)律連或畫線。這樣既能鞏固透視知識又能進一步理解簡單的形體結構,教師要側重提示孩子什么是比例關系及在繪畫中的重要作用、怎樣去找比例、如何測量等知識及方法。教師設計大小不同的物體給孩子練習。通過反復比較認真測量,把握好輪廓,指導孩子所畫物體關系和比例關系,并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
三、多角度、多元化表現(xiàn)入門
繪畫是時空藝術的表現(xiàn)體,畫面物體空間有很大的伸縮性,可高可低,可左可右,可靜可動,可遠可近,可濃可淡,可大可小。與其說方位不妥,不如稱角度不對。角度靠透視,方位靠布局,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同一組靜物從不同角度去表現(xiàn),就提出不同程度上的難點。針對這種情況,要指導孩子如何去構圖,在光照下如何對個別物體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移位,以達到構圖和畫面的完美性,提高表現(xiàn)手法之技巧。教學中教師要靈活調整孩子位置變化去畫同一種物體,體會不同方位下的繪畫方法和構圖方法,力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知識的有效傳授乃至利用。
針對繪畫入門也要分年齡、基礎,不同對待。通過入門的教學去讓每一個孩子加速提高繪畫基礎,掌握繪畫原理,運用繪畫技巧,由看物體達到觀察物體,定向、展示物體、美化物體,為釀造繪畫難、入門難的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學習條件。繪畫入門這只是其中的有效途徑之一,有待教學實驗中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給入門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