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林
1 問題的提出
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的基礎,是理性思維的基本形式,是形成判斷和進行推理的基本要素。《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也要求“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guī)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并增加了“嘗試建立教學模型”的能力要求。因此,如何更好地構建概念模型,落實概念教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Inspiration是一種基于可視化學習技術的專用概念模型建構軟件,直觀、易用的界面可以非常形象地表達抽象的思維及復雜概念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Inspiration進行概念模型的制作及相關復雜思維的表征,它是腦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可以發(fā)展學習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讓學習者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力,憑借個人的經(jīng)驗基礎,根據(jù)主題概念來建構新的知識結構,而不是灌輸式的,使學習者處于被動接受、記憶的位置。
2 運用于教學的實驗與分析
整個實驗遵照對照原則,其中實驗班運用Inspiration軟件進行概念教學,以蘇教版生物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細胞的化學組成”為例。
2.1 實驗教學的實施過程
(1) 學生學習教材,找出主題概念,聯(lián)想并列出相關的新舊概念。
(2) 教師引導學生組織學習資料,重點分析主題概念與新舊概念間的各種關系。
(3) 構建某一命題的概念模型:
① 確定主題概念;② 繪制概念到概念模型;③ 為概念間添加關聯(lián)關系;④ 為概念添加屬性;⑤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模型并作出評價。
教師要求學生將自己繪制的概念模型以源文件電腦保存,并與教師提供相關資料和輔助練習進行超鏈接,以便于課后進行調整修改、復習鞏固并與其他同學交流。
(4) 根據(jù)學習進程,隨著對原有知識的理解的加深和改變,再不斷充實、完善和拓展。
圖1所示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Inspiration軟件畫出的有關蛋白質分子的概念模型。
每一章節(jié)學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梳理出各概念間的關系,形成綜合概念模型。圖2即為整個第二章“細胞的化學組成”的綜合概念模型(由學生獨立完成,此為其中一小組制作的概念模型)。學生利用Inspiration軟件在計算機上直接將圖中的每一概念超鏈接到相關內(nèi)容的概念模型,從而開展有意義的復習學習。
2.2 實驗結果
經(jīng)過近半學期的教學實驗嘗試后,對學生進行檢測,滿分100分。
2.3 實驗分析
從表1、2的結果看,無論是均分還是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實驗班的成績優(yōu)于對照班;運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概念模型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具體較為明顯的作用。
3 運用于教學的途徑和策略
3.1 可用于在新授課中建構知識結構
在新授課中應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概念模型和知識結構,將轉變單一的教師“教”,為“教”與“學”并舉,教師啟發(fā)、輔導和因材施教,而學生也真正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其統(tǒng)領概念、自我建構知識的能力將會得到明顯提高。
例如,有關細胞類型與結構的知識,教材先簡略提出原核細胞,然后較詳細介紹真核細胞的結構。學習初期師生可利用Inspiration共同繪制細胞的概念模型(圖3)。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了解更多的細胞名詞: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內(nèi)質網(wǎng)、高爾基體、核糖體、液泡、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蛋白質合成、遺傳物質等,可借助Inspiration軟件進一步在原有基礎上建構動、植物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概念模型。如此,學生不僅對真核細胞的結構有了整體的認識,而且在操作Inspiration軟件的過程中,十分想弄清楚這些概念之間究竟有什么具體的意義聯(lián)系,強烈的求知欲也油然而生。
3.2 可用于在復習課中建構知識體系
復習不僅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再現(xiàn),還要對其作梳理和拓展,達到強化知識遷移、發(fā)展知行能力及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復習課往往要求用最少的時間,呈現(xiàn)最多的信息,促使學生強化和重構知識體系,提升應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高考復習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基礎強化階段輕松自如,但在進入能力提升階段解答情境轉換問題時往往會一籌莫展。原因在于灌輸式教學、多而重復的習題,導致學生獲得的多數(shù)是未經(jīng)思維加工、只是機械記憶的零散信息,僅僅是知識的回憶和再認,沒能建構起概念及相關知識命題的模型,在新情境中遷移解決問題的靈活性較差。而教師應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概念模型于復習教學,學生會主動開展回憶與歸納,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wǎng)絡,濃縮知識體系,達到靈活遷移。例如,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兩者的過程和聯(lián)系既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又是高考的熱點,教師訓練學生運用Inspiration軟件繪制相應概念模型(圖4),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取學生先獨自完成,再小組討論,最后匯報交流的方式。這樣使學生自行體驗、評判不同學習時期所建概念模型,獲取認知進步,思維拓展;同時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知識間聯(lián)系,知識結構更加完整,且還能產(chǎn)生一些創(chuàng)新的理解。
運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概念模型于復習課,可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機械的記憶靈活化,最終學生的遷移能力提高,復習效果明顯。
3.3 可用作為教學評價的新型工具
首先概念模型可作為一種形成性評價的工具,用于對不同階段教學活動的教學評價。例如,教師通過觀察學生運用Inspiration軟件設計基因工程概念模型的建構過程,可了解到學生內(nèi)心的思維活動,診斷出所誤解的概念意義及概念間關系,有助于找到影響教學效益的原因,從而及時改進教學,這是形成性評價的好方法(圖5)。利用Inspiration軟件繪制概念模型時,借助于多媒體功能,學生會努力創(chuàng)造更生動、鮮艷的畫面,對認知的情感自然流露而出。顯然,這不僅可以評價學習者對理性認知的準確性,且也可以評價其情感態(tài)度。
其次,概念模型也可以作為終結性評價的工具,它不同于傳統(tǒng)試題測試的優(yōu)點是為學生提供的考試結果,已不僅僅是一個簡單抽象的分數(shù),而是學生頭腦中關于知識結構的圖式化再現(xiàn)。下題是考試卷中設計的一道教學評價題:
概念模型是一種能夠比較直觀呈現(xiàn)概念間關系的圖式。請根據(jù)所學知識,補充填寫完成“遺傳信息的表達”相關的概念模型。
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由于學生在知識儲備、學習能力、理解水平參差有別,建構的概念模型自會存在差異,教師借助概念模型形式的試題可以判斷學生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且教師也能有針對性施教。
4 結語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通過圖式表達信息,將內(nèi)隱的思維過程外顯化,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運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高中生物概念模型正是一種可視化學習,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可以體現(xiàn)在如下方面。
① 外顯思維過程:展示學生思維過程,顯示如何組織和構建知識間聯(lián)系。
② 深化概念理解: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語言形式表達所理解的知識。
③ 統(tǒng)整新舊知識:理清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和區(qū)別,將其統(tǒng)整合一。
④ 糾正認知錯誤:檢測對概念和概念間關系的認知水平,發(fā)現(xiàn)并糾正錯誤。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野下,運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概念模型還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支架。
運用Inspiration軟件建構高中生物概念模型能帶來什么?應該說,一方面它為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策略,帶來了教學方法和技巧的變革以及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的拓展;另一方面它能夠幫助學生開展有意義學習,提高反省認知,最終使學生學會到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