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婭琴 嚴均平
一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
網絡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一定的網絡設施和相關的媒體資源,通過多種途徑,自主獲取信息,建構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1]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息化和個性化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支持。
首先,網絡為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學習對教師知識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學習資源成為影響自主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計算機網絡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用戶之間的資源共享,而且這種資源不僅僅是文字形式的資源,還包括圖像的、聲音的、動畫的等各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學習,實現(xiàn)個性化的自主學習。
其次,網絡為自主學習提供了交互空間。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指學習者在自己原有的知識背景基礎上,通過與他人交流與協(xié)作來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2]在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下,教師難以做到與每個學生就其學習問題進行交流,使得學生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只能選擇放棄學習。然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者可以通過各種網絡交流平臺(例如QQ、郵件、學習論壇等)與他人進行交流或者尋求幫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遇到的學習問題,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孤獨感。
再次,網絡為學習活動的開展提供支持平臺。目前國外及國內的許多學校都建設起了WebCT、Moodle、Blackboard等網絡教學平臺,在該平臺能夠實現(xiàn)教學所需的各種業(yè)務,包括各種多媒體資源的管理、教學、交流工具、考試測驗、統(tǒng)計分析等。這樣的平臺將學生課內和課外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構建起各種因素整合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和開放的平臺。
二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行為分析
學生學習行為分析是教學模式設計的基礎和前提,只有弄清楚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存在什么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為了了解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的特征,筆者在重慶三峽學院隨機抽取了1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49份。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重慶三峽學院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行為呈現(xiàn)以下一些特征。
1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行為普遍存在
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普遍能夠方便地使用網絡,超過85%的被調查學生能夠從宿舍或者學校公共機房獲得網絡,說明學校為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的硬件環(huán)境。上網已經成為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78%的被調查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為2~5個小時,17%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5小時,僅有5.4%的學生表示基本不上網。而在網上學習時間占上網時間的比例中,選擇最多的是1/4~1/2,占37%,其次是1/8~1/4,占24%,還有20%的學生將一半的上網時間用于學習。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64%的學生會選擇從網上下載學習資源,這一比例遠超過傳統(tǒng)的從圖書館(46%)或者教師那里獲得學習資源(34%)。而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選擇從網絡搜索相關資料的學生占61%,咨詢教師的比例僅為14%,這說明他們已經擺脫了傳統(tǒng)的以書面教材為主的學習模式,充分接受了網絡學習的模式。
2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動機需要強化
自主學習必須具備內在的學習動機,也就是自己“想學”。[3]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心理因素包括學習的需要、興趣和愛好等。在本次調查中,39%的學生表示進行網絡學習的原因是有知識問題需要解決,20%的學生對網上豐富的學習資源感興趣,但仍有41%的學生進行網絡學習的原因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如果教師沒有布置任務,他們不會主動的進行網絡學習??梢姴糠謱W習者仍然深受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很強。
3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策略不足
自主學習要求大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自己“會學”。[4]盡管網絡已經成為信息時代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然而大學生對于如何利用好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部分被調查學生的網絡學習缺乏明確的目標和學習計劃。一個明確的目標能夠為學習者指明學習的方向,強化自主學習的動機,同時一個完善的學習計劃也能幫助學習者在受到其他因素干擾時能集中注意力。然而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在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時并不會為自己設定一個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計劃。這也直接導致部分學生極易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中斷學習。例如只有22%的學生明確表示不會被網上的新聞或娛樂信息吸引而停止學習,70%的學生承認當朋友邀請自己玩游戲時,會難以堅持學習。如何自律成為大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難題。其次,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社會性不強。31%的被調查者表示在從大量的網絡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時存在困難。大多數(shù)學生在遇到學習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通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資料,或者進入專業(yè)的資源網站(例如期刊網)通過關鍵詞查找資源,然而卻只有少部分人(35%)會選擇通過論壇發(fā)帖、在線討論等方式進行網絡求助,可見他們在遇到問題時缺乏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意識。在豐富的網絡資源掩蓋下,網絡在學習中的交互作用尚未被大學生充分利用。55%的被調查者承認他們在利用網絡交流工具尋求幫助和表達觀點時存在困難。最后,大學生對于網絡上龐雜的信息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和處理能力。當代大學生具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水平,能夠熟練地查找資源、安裝應用程序,然而對于龐雜的網絡信息缺乏辨別的能力是他們在網絡學習時遇到的最大困難,54%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在對信息進行價值判斷時存在困難。對于查找到的資料,大部分學生(56%)的做法是復制保存下來,能夠對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的學生僅占28%,還有16%的學生看過就算了。這說明大學生的信息加工方式還停留在比較低的層次,這不利于知識的有效掌握。
4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效果差強人意
盡管網絡、電腦已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但由于上述種種學習問題的存在,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效果并不如人意。僅有37%的被調查者認同“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中網絡學習的氣氛濃厚”,30%的學生明確表示不認同,還有33%的學生持中立的態(tài)度。46%的學生并不認同“通過利用網絡,學習效率得到提高”的說法??梢姳M管大學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學習手段,但仍未能順暢地駕馭網絡自主學習,不能充分地利用網絡為學習服務,網絡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
1由傳授式教學轉向探究式教學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系統(tǒng)的講授把現(xiàn)成的知識直接倒給學生,這種模式要求教師精心策劃、充分準備教案,而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缺乏主動學習的激勵,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嚴重依賴教師的講授。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擇探究式教學來刺激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在學科領域或者現(xiàn)實社會中選擇研究主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自主地閱讀、調查、實驗、討論、思考等方法進行獨立地探究,從而獲得知識與技能。[5]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對信息進行加工。在這個過程中,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源、發(fā)達的交互功能和完善的教學平臺能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支持。首都師范大學“探究式學習研討班”的實踐證明,探究式學習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學會自主學習。[6]
2由封閉教學轉向開放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追求教案的精致完美,強調課堂嚴格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實施,禁錮了學生的思維,這樣封閉式的課堂機械沉悶,缺乏生機。而大學精神講究的是自由思維的碰撞和創(chuàng)新,因此課堂必須走向開放。在開放的課堂中教師不將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傳遞教材內容作為教學的根本目的,教材只是師生之間交流對話的部分材料,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補充材料,例如向學生推薦專業(yè)的知識性網站,并傳授一些網絡應用方面的技巧,幫助學生提高信息搜尋的速度,提高學生網絡自主學習的效率。多元化和個性化是信息時代的標簽,教師用一套備課方案是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的,應當鼓勵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多元化、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向教科書、知識權威挑戰(zhàn),形成自由思考的學習氛圍。
3由知識的單向傳遞轉向合作學習
在以教師為本位的教學模式中,教學就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單項傳遞,學生被看作是容器,教師則負責輸入知識文化。因此教師可以凌駕于學生之上,主宰整個教育過程。然而高校的教學過程不應當只是一場單純的認知過程,也不應當只是簡單地對知識的占有,高校師生之間應當是一種合作的關系,師生的共同訴求是學術探討,以各自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通過互動實現(xiàn)意見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但由于大學生上課教室不固定且時間比較自由,師生之間的交流并不方便,因此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在確定了共同的研究課題之后,通過網絡交互平臺,師生之間可以隨時就研究進程進行交流。這一方面有助于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逐步培養(yǎng)大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高校教學的重點。教育的信息化不但給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深刻的改革,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學模式下,不但要求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結構,擅于提煉適合學生研究的高質量問題,另外還要求教師具備把握探究過程的能力[7],教師要有足夠的包容力去應對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提出的不同類型的問題和創(chuàng)新的想法,并對此進行適當?shù)脑u價。因此,實現(xiàn)教學模式的變革也是在信息時代教師實現(xiàn)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維系專業(yè)地位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朱品一.自主學習論[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7(2):11.
[2]沈映珊.認知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在學習觀的分析比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13).
[3][4]龐維國.現(xiàn)代心理學的自主學習觀[EB/OL].http://www.zsdd.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354.
[5]許云鳳.探究式教學與傳授式教學辨析[J].教育探索,2006(7).
[6]李水金,侯靜.大學本科實施探究式教學的實證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1(1).
[7]楊山鴿.實施探究式教學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J].蘭州學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