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藍
有天上作文課,我正說得興起,下面卻傳出了竊竊私語的聲音。原來是一向以來作文寫得都比較好的小怡在小聲嘟囔:“寫得再好老師也要扣一兩分,又說不出扣分的理由。說扣分就扣分,為什么要扣分呀?我只是五年級的學生,又不是大學生,又沒寫錯別字……”小怡還在說個沒完,我卻好像被“電”到了,不由得順著她的話思索起來:小怡說的是實情。雖然小學生的年紀小,偶爾也能寫出一些美文佳作,但我們老師還是會不假思索地扣學生一兩分,表示批閱了,OK了,因為我們深知,作文能力是學生眾多能力的總和,想寫好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或許我們真的是只顧自己一廂情愿地“拔高”要求,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寫作能力強的孩子尤其希望得到老師“滿分”的肯定……
下課了,我把小怡叫上臺來,告訴她:“假如你這次作文緊扣主題,文筆流暢,層次清楚,感受真切,沒有明顯的錯別字,我就給你滿分。”小怡高興地反問:“真的?作文也會有滿分嗎?”我說:“當然有了?!庇谑沁@一次批改作文,我特別留意小怡的??吹贸鰜恚♀@一次比以往更仔細更認真,雖然文章仍小有瑕疵,我還是想試試,決定給她打一次滿分。到了作文講評課上,我們一起欣賞、品讀小怡的作文,小怡聽得非常專心,我看到了她臉上舒展的笑容;而當我說到假如能這樣這樣會更好的時候,小怡稍稍皺了皺眉頭,繼而又點了點頭,看得出來她在正視自己的不足。我想,教師的評改如果能讓學生在獲得作文滿分的肯定的同時又明白自己的不足,這就足夠了。
作文評改一向令我們頭疼:學生寫得好一點還好,寫得差的,有的簡直就是千瘡百孔,令人無從下手,但出于對學生負責,我們老師還是會字斟句酌、絞盡腦汁地替他們修修補補,而結果呢,學生往往置之不理、不屑一顧。究其原因,我想,或許是我們老師要求太高的緣故吧。
我決定調整一下自己作文評改的策略:細讀,細細地品味學生的每一篇作文,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他們作文的優(yōu)點。這還不夠,我還應用積極的評價語言多給學生一份自信,成功地刺激他們的作文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潛能。
于是,在以后的作文評改中,我放大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敏銳地捕捉學生作文中的各種信息,對學生給予及時、準確、認真、精心的評價:在代表優(yōu)點的詞句下畫上圈圈,并加評語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如經(jīng)常使用“擬人句用得漂亮”“排比句用得妙”“字寫得漂亮,文如字就更好了”“準確運用標點”“文章有條有理”“感受真實,有感染力”“氣場浩大,有氣勢”等鼓勵性語句。如果學生的作文能得到比較多的肯定評價,而且沒有明顯的字詞句錯誤的話,我就果斷地給學生打出滿分的成績。對那些不幸患上“作文恐懼癥”的學生,我就來多一點“優(yōu)惠政策”,讓他們嘗到甜頭,增添自信,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鼓勵他們保持優(yōu)點、不斷改進。此外,面批語言也很重要,那是教師與每個學生的直接對話,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小學生積極認真的作文態(tài)度,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師的面批語言來維持。我用更清新、更扎實的面批語言,給學生帶來更切實的改進……
信賴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師生的互動越來越好,學生的作文成績在不斷提高,患上“作文恐懼癥”的學生在慢慢“痊愈”……
(責編 白聰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