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養(yǎng)杰 楊娟 高秦
臨床上多生牙為常見病,又稱“額外牙”,是指超過正常牙數(shù)以外的牙齒。多生牙多發(fā)生于上頜切牙區(qū),牙體較小,形態(tài)多為異常,多數(shù)呈圓錐形、圓柱形、三角菱形,但本文報道下頜切牙區(qū)的并與正常下頜切牙形態(tài)基本一致的多生牙實屬罕見。
1 臨床資料
某男,14歲,學生。因上下頜牙齒有散在間隙合并下前牙不齊來我科求診。臨床檢查:患者頜面部左右對稱,上下協(xié)調,唇齦及頜骨發(fā)育正常,恒牙列,兩側磨牙均為正中關系,咬合關系基本良好,上、下頜兩側第一前磨牙區(qū)以前牙齒之間均有有散在間隙,下頜有5顆切牙,臨床冠形態(tài)基本無明顯異常。全口曲面斷層片示:下頜右側起第2顆切牙的牙根發(fā)育明顯較其余牙根短且細,可判斷此牙為多生牙。追問病史:否認家族類似畸形,母親孕期無疾病服藥及特殊接觸史。臨床診斷:①安氏Ⅰ類錯牙合;②牙列稀疏;③41、42間多生牙。處理:建議拔除多生牙后采用直絲弓矯治技術關閉散隙。
2 討論
多生牙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認為是牙板過長而發(fā)生的,或者恒牙胚分裂而發(fā)生的。也有學者解釋為由于牙板斷裂后的殘余上皮發(fā)生,并認為是“返祖遺傳”[1]。多生牙最常發(fā)生的位置在上中切牙之間,其次是上頜磨牙區(qū),也可在下頜、上頜前磨牙區(qū)、上和側切牙區(qū)等,偶見下頜中切牙和上頜前磨牙多生[2]。多生牙國內外報道的發(fā)生率不一,國內為1%~3%[3],國外為1.04%~2.00%[4]。多生牙占據(jù)了正常牙齒的位置,影響乳恒牙的正常替換及正常牙合關系的建立,常造成牙列擁擠、牙齒排列不齊、牙齒錯位等,是造成錯牙合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齲病的一個因素,可導致正常牙根吸收或影響正畸矯治時牙齒的移動,也可誘發(fā)牙源性囊腫。所以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診斷,并將之拔除,是治療多生牙的關鍵。并且還要做好咬合誘導,幫助患者建立正常恒牙列。對于埋伏較深、與正常牙根相距較遠而拔除困難者,則可密切隨訪。對于缺牙而多生牙形態(tài)較好者,則可進行多生牙移植或正畸牽引[5]。
[參考文獻]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44:141.
[2]劉好術.下頜六顆切牙1例報告[J].口腔醫(yī)學,2010,30(5):275.
[3]續(xù)美如,霍益亮,呂冰峰.北京地區(qū)青少年恒牙先天數(shù)目異常的分析[J].人類學學報,2003,22(2):145-149.
[4]Khalaf K,DL,Elcock G.Tooth size in patients with super-numerary teeth and a control group measured by image analysis system[J].Arch Oral Biol,2004,50(2):243-248.
[5]Cooper H,Scherer W,Antonelli J,Autogenous transplant involving a super-numerary tooth[J].Gen Dent,1992,40(5):432-433.
[收稿日期]2013-03-04 [修回日期]2013-03-31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