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秀
【摘 要】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我們每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習慣的支配。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使然。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并存,那么,惟一能夠有效改變我們生活的手段便是去有效地改變我們的習慣。幸運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能力。好習慣對于學生來說就更為重要了,那么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呢,我整理了如下觀點。
【關(guān)鍵詞】教育;習慣;行為;學生
據(jù)統(tǒng)計,對于90%的學生來說,學習好壞,智力因素只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這些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占有重要的位置。許多老師都有同感,對于成績好的學生,都有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一生受益無窮。習慣是什么?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yǎng)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guān),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guān)。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币驗榱己玫男袨榱晳T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chǔ)和保障。我們經(jīng)常說:“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yǎng)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yǎng)成習慣的行為。既然習慣如此重要,那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呢?
一、發(fā)揮“三結(jié)合”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當然,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社會、學校、家庭也是兒童生存、學習、成長的環(huán)境。他們都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間如果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行為標準,教育目的都會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在這三者中,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有明確的教育目的,有確定的教育內(nèi)容,有一大批受過專門訓練,懂教育、懂學生心理,知識豐富,有經(jīng)驗的教師,他們的教育思想明確,教育手段集中,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起主導作用;家庭是兒童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及家庭血緣關(guān)系的影響,使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與權(quán)威性,同時也具有先入性、基礎(chǔ)性;家庭教育與兒童的成長同步,因此,家庭教育更有持續(xù)性與穩(wěn)定性。另外,家庭教育以言傳身教、情境影響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優(yōu)勢,在兒童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而社會則是通過新聞傳媒、社會風尚、意識形態(tài)、人際交往等各種形式,對青少年的行為實施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影響,在兒童的成長過程起著全面的影響作用。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緊密配合。要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可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增加學識,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培養(yǎng)學生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要想學習好,必須養(yǎng)成獨立鉆研、務求甚解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為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比粘W習中,學生們卻十分依賴于教師手把手的教授,惰性很強。他們早已習慣于單一、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于此在他們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jiān)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yè)。學生自己的作業(yè)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fā)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三、培養(yǎng)學生善于請教的習慣
善于請教是一種好習慣。善于請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隨時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向他人請教。向別人提出的問題,應該是自己通過努力沒有解決的。提問題總是要講質(zhì)量,翻開書本就能解決的,最好自己解決。有些疑難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答案,帶著答案去請教,會收獲更大。
四、制定嚴格的計劃,從小注重習慣養(yǎng)成
其實就是給學生訂生活、學習的計劃,計劃可以調(diào)整,但不可放棄。計劃應該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復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么時間干什么,達到什么要求明確了;這樣的學習就會有的放矢。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quán)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要制定比較全面的計劃,增強學生對自我行動的時間和空間的控制能力。注意制定計劃的時候,任務目標不要定的過高,使學生覺得,稍加努力便可達到,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來。
五、定時定量的學習習慣
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嚴格執(zhí)行學習計劃。這一學習習慣,是實現(xiàn)目標、克敵制勝的法寶。一般說來,目標比較容易確定,計劃也比較容易制定,難的是定時定量地完成學習計劃。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知易行難”。但是只要你能根據(jù)奮斗目標制定出科學的計劃,并且定時定量地完成計劃,就一定能無往而不勝。
六、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這是我們必須養(yǎng)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一定都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與這個故事的寓意相同的還有中國古代“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說法。這些故事都是要告訴我們學習時不可一心二用。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zhì)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如果硬要同時做,必然使每件事的質(zhì)量都有所降低。所以,一心二用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學習就應該專心致志。
七、進入軌道,建立長效機制,固化習慣養(yǎng)成
學生按計劃行動起來了,逐漸提高了學習效率,每天定時定量地鍛煉、預習、復習、做題、背單詞、到了某段時間就做某件事。遇到特殊情況少做一點,做慢一點,但是不要停下。按著這樣的計劃不停地做實事,慣性就越來越大,像衛(wèi)星進入了軌道,不會走走停停一樣。
八、形成習慣后也需要檢修,隨時自我矯正,實現(xiàn)自我超越
需要防止的,一是外部干擾,二是內(nèi)部故障。對外界的不良引誘要及時切斷。對內(nèi)部故障,如情緒不佳,舊病復發(fā),猶豫拖延等的最好辦法,不是批評訓斥,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引導到做當時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來。應該鼓勵學生不輕易停止,量可以適當?shù)纳僖恍灰苄袆泳筒浑S便停下來。要建立起行動比空想強,只要做就比不做強的觀念。要注意的就是要隨時隨地視情況不同,對于特殊事件要特殊處理,在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稍作調(diào)整是必要的。
“習慣”是一點一滴,循環(huán)往復,無數(shù)重復的行為動作養(yǎng)成的,好的習慣,壞的習慣莫不如此,只是結(jié)果不同。關(guān)鍵的一步是要馬上行動起來,這就是“行動者和空想者的根本區(qū)別”,好習慣才會把命運之舟推向成功的彼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堅持不懈。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你渴望成為有志者嗎?請你盡早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吧!
【參考文獻】
[1](美)霍吉.吳溪,譯.習慣的力量[M].當代中國出版社,2004.
[2]魏書生.家教漫談[M].漓江出版社,1996.
[3](美國)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
[4]詹霞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EB/OL].2007-12-1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509/19/6735884_115527310.shtml
[5]程慶山.教海揚帆三十年[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