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舒緩的悲傷樂曲容易令人想起浪漫的場景,從而激發(fā)積極情緒。這解釋了人們?yōu)楹螑勐牨瘋臉非?/p>
東京大學藝術與理研腦科學研究所的川上愛和同事征募了44名志愿者,讓他們聽幾首或悲傷或歡快的樂曲。通常情況下,大調樂曲比較明亮、歡快,小調相對委婉、哀傷。因此,研究人員選用“俄羅斯音樂之父”格林卡的F小調夜曲《離別》和俄羅斯杰出作曲家布盧曼菲爾德的《G小調練習曲》代表悲傷樂曲;“西班牙肖邦”格拉納多斯的作品《G大調音樂會快板》代表歡快樂曲。
隨后,研究人員要求志愿者用一些關鍵詞描述對樂曲的看法以及自己聆聽音樂時的情緒。研究發(fā)現,志愿者通常認為悲傷的樂曲更令人傷感,缺少浪漫色彩,聆聽時容易令人心情不愉快。事實上,悲傷樂曲容易激發(fā)矛盾的情緒。
“通常情況下,悲傷樂曲令聞者生悲,而悲傷被認為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如果悲傷樂曲只是激發(fā)不快情緒,那么我們?yōu)槭裁匆ヂ??”研究人員表示,“事實上,讓人傷感的音樂在激發(fā)悲傷情緒的同時,令人感受到浪漫情懷。無論是否受過專業(yè)的音樂訓練,傾聽者在欣賞這類悲傷樂曲時都會產生這種矛盾的情緒?!?/p>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開心,悲傷音樂可能有助舒緩消極情緒,激發(fā)積極情緒。
(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