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際遇》拓展閱讀——
那時候,就是在白天我也不怎么出去玩,經(jīng)常在破舊的家里著迷地捧著一本本厚書。什么《水滸傳》《三國演義》《紅巖》《李自成》,大多是在那小小的抗震棚里看過的。盡管一個比我大兩歲的男孩給我起綽號,叫我“小書呆子”,可我才不在乎呢!隨他叫去好了,一百單八將,三國爭天下,可比跳皮筋、抱娃娃有趣得多了。而且因為地震,哥哥有一年多沒能上學,他在家陪伴著我,給我講故事、畫畫,回答我提出的各種問題,成了我最好的啟蒙老師。
一年多之后,我們又搬到爸爸所在單位的大院里。我對新居非常滿意。倒不是因為它比過去的住處寬敞了些,而是因為我看書更方便了。文聯(lián)資料室有大量藏書和各類雜志。資料室里的叔叔阿姨們都待我很好,不僅借書給我,有時還允許我到書庫里去。我成了資料室的特殊讀者。
我們的窗前有兩三棵高大粗壯的槐樹,每到夏日,綠陰滿窗,更兼槐花盛開如雪,濃烈的香氣沁人心脾。記得一天晚上臨睡前,媽媽提議說,菲菲,和你爸爸賽一首詩怎么樣???就以槐花為題吧!這時,槐花淡雅的香味和朦朧的月光一起彌漫在室內(nèi),我興沖沖地拍手贊成,不一會兒,便將一首五言詩《槐花》吟誦了出來:“槐花開滿樹,朵朵飄芳香。蜜蜂來采蜜,釀給眾人嘗。”媽媽笑瞇瞇地表揚我:“好,這次你爸輸給你啦!”爸爸也笑著夸我,這使我挺快活?,F(xiàn)在回想起來,不免要懷疑爸爸是真的“甘拜下風”,還是為了鼓勵我,可當時我卻傻乎乎地確實蠻得意呢!
1980年,我參加了世界兒童詩歌比賽,以《迎接美好的明天》一詩榮獲了國內(nèi)獎。打那時起,我寫詩的興趣更濃了。巧得很,就在同一年的夏末秋初,我們再次喬遷,搬到了與郊區(qū)相近的新住宅區(qū)、一個名叫“小海地”的地方。剛來時,那坑坑洼洼的黃土路和半里之外沒多少貨物的一個小店鋪,使我暗暗詛咒這個偏僻的地方,可在我腦海里占據(jù)更多畫面的,還是這兒雙林農(nóng)場那一大片一大片綠色的田野,和小路旁靜靜流淌的小河。有多少次我在學習疲倦的時候,來到這充滿詩情畫意的田野,在半尺多高的草叢中捉蜻蜓,捕蝴蝶,在春風抹著淡綠的嫩草中逮螞蚱,尋找七星瓢蟲。夏天的夜晚,露水清涼,繁星閃爍,似遠又近、似密又疏的蛙聲給了我多少幻想與遐思!啊,就連田間一座小小的、樸素的農(nóng)舍,也使我聯(lián)想起無數(shù)迷人的故事……
往往是正在田壟上散步,一首詩的構思一下子跳入腦海,于是我急急忙忙捕捉住它,打好腹稿,然后回到我的斗室里,把它寫下來。收在我的第一本詩集里的許多詩,就是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
(選自《精神的魅力》,北京大學??庉嫴烤?,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有刪改)
鑒賞空間
回憶是美好的,也是難忘的。上文中,田曉菲以時間推移、地點轉(zhuǎn)換為順序,回憶有關兒時讀書生活的瑣事,再現(xiàn)自己的成長歷程,著重表現(xiàn)了哥哥給自己的啟蒙,以及父母對自己的關愛、鼓勵。與課文《十三歲的際遇》聯(lián)讀,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才女”田曉菲的了解,激發(fā)我們珍惜金色年華、勤奮讀書的熱情。
[讀有所思]
從選文可以看出,田曉菲具有哪些可貴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