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消費主義思潮的盛行以及商業(yè)元素對文學活動的滲透、影響,部分作家將自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以商業(yè)運作的模式,通過作品中人物內心欲望的宣泄追求作品的市場反映,使得中國當代文學呈現(xiàn)出欲望化敘事泛濫的景象。在這一創(chuàng)作思路的影響之下,我們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了很多將人類心靈深處的欲望展現(xiàn)出來作為文學作品最為重要的表現(xiàn)對象加以分析的作品,這也是欲望化敘事最重要的審美特征。在既往的欲望化敘事作品中,作者往往將描寫的重點集中在兩點:追求欲望的過程、放縱欲望之后的罪惡,對于主人公“欲望”的展現(xiàn)成為作品最重要的內容。
小說《酒友》的出現(xiàn)令筆者有耳目一新之感,這部作品沒有將欲望弱化為肉欲,而是以中國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中極為常見的“酒友”關系作為切入點,向讀者展現(xiàn)了人在經歷欲望未能實現(xiàn)、欲望達成之后以及欲望破碎后的不同狀態(tài),是以全景式視野向讀者展現(xiàn)人性深處欲望化敘事的一部作品。
一、壓抑欲望的渴求與現(xiàn)實境遇的召喚
隨著人類所建構的文明社會制度漸趨完善,人們逐漸遠離了將原始欲望以最為直接方式展現(xiàn)出來的時代。這不意味著人類所渴求的欲望被徹底遺忘和摒棄,只是將欲望壓抑在自我的內心世界中,使得人類對于被壓抑欲望的渴求在現(xiàn)實境遇的困頓中表現(xiàn)得更為痛苦。在小說《酒友》中,作者所設定的主人公老趙和老錢是多年沉居下僚的失意者,他們的內心世界始終渴望獲得仕途的進取,對于他們而言,這就是人性深處被壓抑良久的欲望,是他們一生所為之奮斗的目標。于是,在自我的欲望被壓抑的階段中,老趙和老錢時?;燠E于“小四川”飯店中。在世人的眼中,他們是對酒有著特殊情懷的“酒友”;在自己的心中,他們是借酒消愁的癮君子。“酒”成為他們掩飾內心痛苦的最佳借口,使得他們能夠在所謂的工作之余盡情釋放內心壓抑的欲望;“酒”成為他們瘋狂行為的最佳掩飾,使得他們能夠在酒精的麻醉中演繹兩個男人的“親嘴兒”;“酒”成為他們應對外在世界各種疑惑的最佳手段,使得他們能夠全面展現(xiàn)內心深處的欲望。
對比中國當代文壇中采用欲望化敘事的作品,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作家沒有采用《酒友》中作者使用的敘事策略。在他們的作品中,“欲望化敘事中的縱欲追求及夸大描寫,只是個別作家文字中的狂歡,既非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也不是真正的人性解放。它違背了文學頌揚道德倫理學之精微的本質,只能使人性返回動物性,以至毀滅人類。在今天,真正意義上的人性解放是將人類從物質化、齊一化、功能化、平均化中解放出來,而敘事文學應當擔負起限制欲望、疏導欲望、升華欲望的責任”[1]。
在小說《酒友》中,老趙與老錢能夠在小飯店中對飲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對于酒有著無法割舍的情懷,他們縱情酒肉的行為之下涌動著對被壓抑欲望的渴求。在日常生活中,老趙和老錢嚴格遵照現(xiàn)實社會的生存法則,在欲望的漩渦中掙扎著。但對于功名的渴求是他們心中永遠難以釋懷的人生追求,于是他們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的欲望得到短暫滿足的手段——酒。在酒精的麻醉下,他們暫時進入到某種近似于狂歡化的欲望世界中。正如布萊迪所說:“當日?,F(xiàn)實體現(xiàn)典型示范思想、文字和行為時,或被戲仿于狂歡節(jié)的超常現(xiàn)實之時,它仍然是出自于人們的主觀性?!?sup>[2]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在“小四川”飯店中對飲“大高粱”的老趙和老錢做出的所有瘋狂行為。
在小說《酒友》中,作者為老趙和老錢兩人構建了虛擬的現(xiàn)實世界以應對他們內心深處的欲望。在作者構建的世界中,多年的拼搏和大量的付出沒有為他們兩人換來熱切希望的如意仕途,留給他們的只有現(xiàn)實的蒼涼。在現(xiàn)實境遇的召喚下,他們只能是不斷地進入酒精的縹緲世界,意圖獲得短暫的慰藉。作者所采用的這一表現(xiàn)手法明顯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小說處理欲望被壓抑的模式,在經典小說《金瓶梅》中,潘金蓮曾經是武大郎的妻子,對自我婚姻的不滿和肉體欲望的渴求使得她渴望尋找宣泄的途徑——西門慶成為她最好的選擇。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在現(xiàn)實境遇的召喚下,人們滿足內心深處被壓抑欲望渴求的手段是不同的。作者必須根據小說語境的不同和角色性格差異進行恰當?shù)陌才?,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使作品脫離純粹的欲望化描畫,使小說文本實現(xiàn)審美的超越。
二、人性欲望的釋放與違背人性的傾軋
人性欲望不可能永遠被壓抑、被控制,無論是現(xiàn)實境遇中的滿足,還是精神世界的慰藉,欲望都能夠找到某種宣泄的渠道。在小說《酒友》中,老趙和老錢在經歷了多年的磨煉之后終于獲得了升遷的人生際遇。不同于人性深處原始欲望的達成,老趙和老錢兩人的欲望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物質滿足作為標志的。
常言道,麻將越打越薄,酒越喝越厚。老趙和老錢是多年的同事了,當年兩個人大學畢業(yè),同一張調令分配到這家單位工作。那時候別說大學生了,機關里連中專生也很少。開始,兩個人被當作人才使用,都有點心高氣傲。誰料,二十多年過去,兩人在最有希望提拔的時候,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白白錯過了機會。如今倒是看慣了,但希望卻越來越渺茫,至今還是大頭兵。眼看提拔無望,兩人都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沒事就喝點小酒,說點怪話,工作上疲疲沓沓,領導也拿他們沒辦法。因為彼此境遇差不多,有許多共同語言,兩人整天粘在一起。在單位,大家都知道老趙和老錢是一對酒友,還有個綽號“二不離”。
可是,后來兩人的友誼卻出現(xiàn)了裂痕,起因是老錢忽然當上了科長。
對于“酒友”老趙和老錢而言,曾經的意氣風發(fā)和躊躇滿志都由于“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而一次次錯失,導致他們行為的直接因素似乎是道德在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力,所謂“道德”,從本質層面而言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后對于各種禁忌的合理化闡釋。人類社會中最原始的道德準則建立在為了謀求自身安全以及種族延續(xù)等指向性較為明確的行為基礎上。最為原始的道德就是關于食物和性的道德,隨著各種禁忌的增多,人類的欲望也不斷增多,在諸多禁忌之下,人類就會感到欲望無法實現(xiàn)的壓抑感。
正如精神分析理論指出的:“人的歷史就是人被壓制的歷史。文化不僅壓制了人的社會生存,還壓制了人的生物生存;不僅壓制了人的一般方面,還壓制了人的本能結構,但這樣的壓制恰恰是進步的前提?!?sup>[3]在度過多年沉居下僚的生活之后,老趙和老錢先后獲得了釋放內在欲望的機會。首先是老錢在副局長老李的大力舉薦下成為科長,在這之后兩人雖然依舊在“小四川”飯店中喝酒,卻用握手代替了特殊的“親嘴兒”。自此以后,隨著老錢的應酬逐漸增多,兩人就很少再有機會去品嘗“大高粱”。“酒友”關系的暫停在帶給老趙極大情感沖擊的同時,也讓老趙做出了違背朋友情誼的抉擇。面對老錢的升遷,老趙心中被壓抑良久的欲望尋覓到了宣泄的出口。
壓抑良久的欲望閘門一旦被打開,往往令人陷入到背棄傳統(tǒng)、違背倫理、遠離倫理的瘋狂之中,在小說《酒友》中,老趙先后進行了告密、誣陷、設置障礙等一系列措施來“報復”老趙。當他也成為科長之后——欲望終于得到了滿足,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老錢的一切努力都不過是泡影,他們最終都成為小吳的下屬。
三、回歸自然的欲望與合理放置的角色
當兩人面對曾經的下級、現(xiàn)在的領導——小吳時,來自小吳的一頓呵斥使他們覺察到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毫無意義。在漫長的官場生涯中,老趙和老錢雖然沒有獲得仕途的任何進展,但他們始終將自己的人生定位于“優(yōu)越”的層次中,卻沒有料到一頓呵斥帶給自己的沖擊是如此的沉重。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過是龐大的官僚體系中簡單的附屬品而已,并不存在真正獨立的人格,所有似乎屬于他們的一切都并非真正隸屬于他們,從某種程度而言,趙、錢二人也是弱勢群體。
在略帶戲謔意味的情感敘事中,老趙和老錢最終回到了“小四川”飯店中繼續(xù)他們的“酒友”人生。老趙和老錢被壓抑的欲望無法實現(xiàn)的根源在于社會急劇轉型帶給傳統(tǒng)價值觀的沖擊,停留于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面臨重新改寫的命運。進入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商品經濟的迅速崛起和工業(yè)文明的迅猛發(fā)展使得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文化傳統(tǒng)不斷被改寫,身處其中的人們也經歷著思維觀念不斷被重塑的命運?!八麄兣Ω淖冊械纳顮顩r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尤其是底層社會的人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日益膨脹的物欲使他們產生了新的道德和新的價值追求?!?sup>[4]
將小說《酒友》中老錢和老趙的人生遭遇理解為“苦難”,將有助于讀者理解他們將自己的欲望重新定位于人的自然狀態(tài),當他們再次舉起手中的酒杯之際,他們才算是真正找尋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位置。在他們的人生中,曾經的天之驕子徹底成為歷史和既往;在他們的工作中,曾經的躊躇滿志遠遠地被拋棄在身后;在他們的人際關系中,“酒友”成為唯一的沉淀物。從這一層面而言,他們的人生真正充滿著痛苦和悲傷。“在進入21 世紀之際,有部分中國作家熱衷于寫‘苦難主題。對這一現(xiàn)象給予關注似乎令人費解,文學幾乎與生俱來就與苦難主題結下不解之緣,沒有苦難,何以文學?但沒有任何時期對苦難主題的表現(xiàn)像當今中國文學的表現(xiàn)蘊涵如此豐富,復雜而矛盾的內涵折射出如此曖昧、詭秘而生動的時代特性和文學的根本困境??嚯y主題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優(yōu)越性,但它打上的特殊的時代烙印卻是值得仔細辨析的?!?sup>[5]
[參考文獻]
[1] 蘭拉成.欲望化敘事與敘事文學指質的再解讀[J].晉陽學刊,2011(05).
[2] [美]伊萬·布萊迪.人類學詩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9.
[3] [美]赫伯特·馬爾庫塞.愛欲與文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3.
[4] 高思琦.對弱勢群體生存況味的人性化書寫[D].沈陽:遼寧大學,2011.
[5] 陳曉明.表意的焦慮——歷史祛魅與當代文學變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395.
[作者簡介]
劉立平(1970— ),男,山東沂水人,本科,臨沂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